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水利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6 14:41: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和创新创业教育宏观政策的引导,我国各个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逐步买迈入了一个新的探索和实施阶段。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鼓励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专业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提到突出地位,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为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人才培育的措施支持。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作为西北地区水利水电教育、科研中心之一,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以期为水电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王雯,王义民.水利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54):8-1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Mode of Water Conservancy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WANG Wen,WANG Yi-min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Shaanxi)

ABSTRACT:With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 driven strategy and macro policy guidan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various specialties has gradually entered a new stage of explo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The National Medium and Long 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Outline(2010-2020)encourages explor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 reform,puts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in a prominent position,tak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s breakthrough of teaching reform,and provides measures and support for talent training for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innovative country.As on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s in Northwest China,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llege of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s carried out som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raining of hydropower talents.

KEY 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alents training;Teaching reform

创新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国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比例尚且较低[1]。根据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创业者群体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创业者在全部创业群体中仅占3.7%,而发达国家一般可达到20%—30%[2]。这说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完善。面对大学持续扩招带来的就业难、难就业等问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长期坚持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开展水利水电类人才培育。学院现有8个本科专业,其中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四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两个省一流建设专业[3]。学科方面,水利工程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具有博士一级学科,农业水利工程和市政工程具有博士二级学科,学院包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专业建设、师资力量、学科建设、平台支持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基础。但随着传统水利转向现代水利、由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以及我国水电资源开发的比例已超过50%,资源的可开发空间逐步减少,水电建设已转向针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技术和资本输出[4]。水利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当社会需求发生改变时,专业教育应进行相应的调整[5]。而传统水利类专业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应先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创新驱动创业,同时在创业基础较弱的条件下,应强调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和融合。

一 当前水利水电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利水电类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研究不够深入


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理念应是从“接受继承”为主转向以“发展创新”为主,面向未来,促进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作为传统行业,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思想转变,是素质教育时代特征的具体体现,也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当前针对水利类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在于开拓思维,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突破传统,融合创新。传统意义上的创新培养机制缺乏与专业和新技术方向的结合,创业培养面缺乏企业管理,创业精神和创业途径的培养。

(二)适宜人才个性发展的培养方案制定较为落后

专业教育应紧紧围绕培养方案开展,过去的培养方案修订时间较长,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培养目标才是人才培养的大方向,不仅要有培养专业人才的个性化培养目标,还要把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一个共性的培养目标,不仅要以专业认证为导向,在这一过程中应融入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导向的培养方案没有明确创新,缺少创业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课程体系中普遍缺少创业方面的意识培养,且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过程中,缺少引导学生发现创业途径和方式的教育指导,达成度评价方面的指标缺失,课程大纲缺乏创新及创业内容的融入。

\

 
(三) 应用创新创业类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方法较少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依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创新创业知识的特点认识不够充分,相关教育教学方法单一,无法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独立工作能力、沟通和管理技能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

(四)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建设和师资特点分析不足

现有师资绝大部分为教学型和科研型教师,教师本身即缺乏创业精神和经验,同时,基于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相关约束,教师在教学思想意识方面过于保守。并且,为保证课堂基础理论教学效果,教师在主观意识层面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这也是现阶段师资力量建设与特点的重要表现。

(五)创新创业培养的制度保障和措施构建不系统

就当前的水利类院校的教学现状而言,较多的教学机构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创新基地以及校院两级学生创新实验室,同时向相关学生全面开放。现今,很多的教学机构虽然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给予了一定重视,然而在诸多方面依然存在不足,包括在规范性等方面缺乏完整度、相关经费不足、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等。因此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实验、实践场所,然而缺乏有效的指导以及充足的资金支持,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无法得到充分的实训支持。

二 教学改革方法与方式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优化课程实践体系


将创新教育课程,与科研反哺相结合,发挥学科与科研优势,指导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有培养专业人才的个性化培养目标,还需要把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一个共性的培养目标,这在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培养方案中有所缺失,把拥有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作为对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要求[6]。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教学全过程,增设创新创业课程以及相关学分。创新创业类特色课程引入如创业基础、创新思维开发与落地、自主创新与实训等基础类创新课程,同时开设如知识产权、项目谈判、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进阶类课程,将部分课程内容合理规范的纳入教学大纲,基础类创业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深入创新实践类课程根据选拔人才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企业精神的培养,如:组织校友企业家走进课堂,讲述创业经验;组织学生走进科创中心,参观学习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为学生提供创业基金等。

(二)教学方法和考试改革

各专业遴选出课程进修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试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独立工作能力、沟通和管理技能,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推行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积极推广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研究性教育教学方法,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对各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开展小班授课,强化科研反哺教学,鼓励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以非标准答案考试管理和运行模式,推广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改革。

(三)综合培养创新体系建立

针对学生方面,建立“双导师”培养方式,每名专业老师指导2-3名大一大二的学生,一方面解决低年级学生难以深入了解专业创新研究方向的问题,另一方面推动教师将自身的科研课题中的部分内容交给学生,拓展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了解团队合作与创新流程。在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中设立针对学生的创新课题,为学生参加各类竞赛项目进行项目培育及启动资金,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参与,确保课题研究方向以水利为主体,兼用其他学科前沿成果进行创新研究。针对平台方面,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协同创新中心、工程中心等高水平的实践平台以及校外实践基地,实现针对本科生的开放运行制度,实现高水平科研平台及科研项目对本科生的开放过程,建立创新创业网站,通过该网站,一方面将教师科研项目转化为学生创新项目,另一方面为学生的创新设想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四)构建保障机制,不断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综合管理制度

对于教学机构以及学生自身而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通常需要教学机构各级管理人员以及部门的支持与配合。首先,就具体的实施人员——教师而言,应当对师资结构进行优化,经与内培与外引的有效结合,构建水利类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促进此类教学人员授课水平的提升;其次,提升实验实践教学力度,进行联合校内外的水利类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在校内教学方面,提升以课程设计、基础实验以及毕业设计为主体的系列化实训力度。在校外教学方面,直接推荐学生走向社会,促进校企、科研机构间的合作,即促进各机构合作,开拓多机构间合作的新模式,使水利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开展实训,促进高品质实践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提升;最后,构建多元资金保障制度体系,对于创新创业中的人才培养,应结合大学、企业、政府等相关单位提供资金保障,如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等形式,鼓励大学生创新,推动大学生创业。

三结语

水利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加强专业培养的内涵建设,应加强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工程经验结合,促进行业内就业工作的落实,同时,由于水利行业属于传统行业,因此,需要在培养过程中,将其他学科的先进研究成果,先进技术引入水利行业,进行基础应用研究能力的培养。对于水利类行业从业者,经验是其完成项目建设的主要支撑点,所以,教育内涵点应着眼于不同工程项目之间的对比分析过程。总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从行业从业以及各单位运行机制着手,对于已有的行业运行机制,应加强项目运作过程的全方位指导,使学生了解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寻求创业途径。

\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J].高等教育研究,2010(07):5-10.
[2]木志荣.中国大学生创业研究[D].厦门大学,2006.
[3]徐辉.创建世界一流学科打造行业创新人才培养高地[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49-51.
[4]赵志涵,戴玉珍.水利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以河海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31):13-16+31.
[5]包建荣,刘超,姜斌,栾慎吉.电子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35):19-20.
[6]娄雪,刘成立.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6):94-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65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