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与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5 14:59: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的研究与探索是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认证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检验学生能力的载体和平台。本文首先对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进行了简介,然后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最后强调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通过建立刚性和柔性导师机制、以各种创新大赛为导向、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等方面为突破口,培养机械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以适应未来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新工科;工程教育认证;创新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刘元林,等.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44):39-42.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 Based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LIU Yuan-lin,YANG Chen-sheng,SONG Zuo-zhong,TANG Qing-ju,SONG Sheng-wei,CHEN Guo-hui,WANG Ai-fa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Harbin Heilognjiang)

Abstract:Th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innovative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new engineering,and also a carrier and platform to test students’ability.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new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then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finally emphasizes that taking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as an opportunity,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rigid and flexible tutor mechanism,guided by various innovation competitions,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teaching staff as a breakthrough point,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mechanical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meet the new needs of future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New engineering;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Innovation education

一 引言

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世界各国都在出台新政策用以推动制造业的发展。我国也提出“互联网+”等重大战略,努力让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各大高校加快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二 关于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高且具备较强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执行者,高校教师应针对传统的现有工科专业,放眼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或其他学科的渗透,而将其改造升级、更新成新型工科专业,即“新工科”。作为高校教师,应积极转化思想,不能只以学科为基础,要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与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相一致[1]。

工程教育认证指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教育实施的专门认证。通过专业认证可以确保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具备行业要求的专业技能[2]。自从2016年6月2日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第18个成员后,我国通过专业认证的院校,其工程教育认证结果将得到协议其他成员国认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在培养目标、就业要求、持续改进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核心理念为成果导向(OBE)[3]。

黑龙江科技大学很早以前就提出“大工程、大德育、大实践”的教学理念,其核心思想与新工科和专业认证理念不谋而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为教学服务型综合大学。而无论新工科还是专业认证,其最终出口为工科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所以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如何以专业认证为契机提高新工科背景下机械专业同学的创新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

 
三 以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

曾经在笔者所在高校机械专业本科生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5]。

(一)学校的顶层设计重理论轻实践

之前创新教育只是作为一门理论选修课,学生只要学够相应的学时,就可以获得学分。学校的对工科专业学生创新教育重视程度不高,支持力度不够,创新实践基地严重缺乏,而且配套资源有限,这大大降低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学生缺乏创新的相关知识储备,并且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

机械专业大多数学生具有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以我校大学生科研立项活动为例,几乎所有机械专业的学生都是项目主持或者参与人,但是有大约25%的科研立项由于种种原因而被放弃,只有75%左右的项目能结题。机械专业学生只有一小部分参与过省级、国家级各种创新类比赛。在参与科技创新的机械学生中,有一部分人有想法有热情,但自己的专业基础较差,一旦遇到困难,会失去兴趣,缺乏继续下去的动力。还有一部分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创新科技竞赛只是为了能得到奖学金或者是为了将来研究生推免加分。为将来就业打基础、为巩固专业学科知识,拓展专业领域而进行创新活动的学生较少。

(三)缺乏创新实践教育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包括创新实践平台、创新实践基地、开放实验室以及必要的政策、资金支持,还包括创新导师的指导。以往大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实物的制作,经常是没有固定的地点,大多数借助老师的实验室,有时甚至在寝室,非常的不便,实物制作所需要的零部件,大多数都是3D打印件,一些需要强度的零件,3D打印劣势就非常明显了,就需要在淘宝上购买,这又需要许多资金。由于资金的缺乏,学生经常拆东墙、补西墙,把原来创新制作的作品的零件拆下来使用到新的制作中去,因此作品保留下来的很少,也不利于持续改进。

四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一)抓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这个契机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上下联动,多部门多学院交汇融合,共同为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为学校最早申请专业认证的两个专业之一,机械专业几年前就开始了按照认证标准开展学生的创新实践教育。学校给与经费支持和政策支持,机械工程学院与工程实践训练中心联合开展创新实践教育。作为创新实践任课教师仅仅围绕专业认证,严格按照机械专业课程矩阵指标点制定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考核标准,也更加重视实践过程的考核。制定了许多学生创新课程的相关文件,如:《黑龙江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立项申请书》《黑龙江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立项申中期考核办法》《黑龙江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立项结题书》《黑龙江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经费使用办法》等文件。

(二)为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打造平台

组件创新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所有实验室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工程实践与训练中心的机加设备(包括传统机床和数控机床),经过专业的教师指导后,在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加工自己在创新实物制作过程中所需的零部件,这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他们创新自作的兴趣和成就感,构建的实践平台更好的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图1为学生们制作的一些创新作品。


\
 

(三)建立刚性和柔性导师机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机械专业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有强烈的求知欲,创新意识较强,但能力不足尤其是创新能力较差。新生从入学开始由班主任(一般是副教授、教授担任)、任课教师作为学生的柔性导师、从大二、大三学期开始为每位机械专业学生配备专属导师即刚性导师,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帮助其提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这些刚性导师也包括从企业来的专家和优秀的校友,他们可以为学生带来关于制造行业最新动态、企业最新需求、新技术、新观念,这可以迅速提供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可以明确自己创新技能提升的方向。

(四)以各种创新大赛为导向,构建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根据机械专业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组建了创新协会、TRIZ协会、机器人协会、3D协会等各个协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加入哪个协会。学生进入协会后,先从基础的专业知识学起,然后参加或者组建创新团队,高年级的同学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如“互联网+”、“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等,图2为我校学生2019年参加第十二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的获奖证书。各种竞赛对于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将来学生研究生推免、考研复试、就业都也有很大的帮助。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并获奖同学的作品,可以作为创新教育课程的作品,这样的话就不必再进行实物的制作。
\
经过多年的学科竞赛的创新学科竞赛,机械工程学院形成了一批拳头项目,例如在无人机竞赛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获得过多项国家级奖项,形成了品牌效应,在全国非航空院校比较知名。经过各种大赛锻炼最终脱颖而出的同学大多数都被推免研究生,相信未来经过研究生导师的引领,他们的科研能力水平将大有提高,注定会成为将来制造业方面的合格人才。

(五)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我们建立了以机械专业学生为点,以创新团队为面,高水平师资队伍为保障体的创新能力培养综合体系。其中师资队伍中,机械工程学院教学院长牵头,并且配备了多名教授、副教授、优秀辅导员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并且所有教师时刻保持着学习状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积极参加机械设计、机械制图等教指委组织的各种学术会议,不断的去各创新教育开展的好的高校去调研,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经常深入企业,不断地改进创新工作的教学,把握住创新的发展趋势,结合专业认证更好地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服务[6-8]。

五 结语

经过几年的创新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机械专业同学的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各种国家级创新大赛上的获奖有了持续提升。在机械专业认证专家组入校评审期间,同学们创新作品的展示汇报获得了专家们的高度肯定。我校机械专业于2019年1月顺利地通过了专业认证,而我们的创新教育为我校机械专业认证的通过大大加分。接下来,我们将总结经验改正不足,并把创新教育推广到机械工程学院所有工科专业。

新工科理念的出台,对我校的工程研究与探索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平台,我们要借此契机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理念,并通过不断地持续改进,为我国制造也的转型升级和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百度https://baike.baidu.com/item新工科
[2]百度https://baike.baidu.com/item工程教育认证
[3]杨华,肖平,潘峰.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探索与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8,21(6):83-85.
[4]葛动元,李健,罗慧聪,等.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8,12:170-173.
[5]周锡堂,董超俊,郝向英.新工科专业评价制度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8,6:1-5.
[6]周红坊,朱正伟,李茂国.工程教育认证的发展与创新及其我国对工程教育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育,2017,1:88-95.
[7]鲁正,上官玉奇.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探究——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02):1-4.
[8]杨国哲,田浩男,单光坤.“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8: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55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