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立德树人视域下铁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以《捣固车运用及检修》课程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1 17:08: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的重要阶段,为了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铁路职业人才,按照立德树人要求,在专业课课程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教育及工匠精神等思政教育内容。本文以铁道机械化维修技术专业《捣固车运用及检修》课程为例,对铁路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索,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相融合进行教学设计,将思政教育贯穿其中,探索了将思政教育融入铁路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途经。

关键词:铁路职业教育;思政教育;立德树人;专业课程

本文引用格式:秦驰越.立德树人视域下铁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捣固车运用及检修》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40):170-173.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railwa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deshuren

--The Tamping Machine Course as an Example

QIN Chi-yu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Baotou Railway Vocational&Technology College,Baotou)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are in an important stage of forming their outlook on life,world outlook and values.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railway professionals with both working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it is important to integrate patriotism,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other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whole-course education.In this paper based on"the tamping machine"course of the railway mechanization maintenance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railway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urses has been explored.The course is designed with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all through teaching process.The practical way of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tegrating into the railway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explored.

KEY WORDS:Railway Vocational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Lideshuren;Professional Courses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强调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1]。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落实课程思政有关要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有机统一,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职学生思想观念尚未成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高校作为学校教育的最后一站,把好思想教育的关卡,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特别是在专业课程中加强思政教育,让学生们坚定信念,明确目标,才能在离开象牙塔,进入纷繁复杂社会后还能保持一腔热情,心向国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爱岗敬业,忠于职守[1]。

一铁路高等职业教育思政课程现状与问题

经过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及高职院校师生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广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基础上,思想政治素质稳步提升,主流积极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最明显的就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力军的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与专业课教师存在“两张皮”现象,部分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压根没有思想教育意识,使得高职院校各类课程在育人方面难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合力,课程思政概念相当模糊,更缺乏实践层面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一,传统认识方面存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其中,“各类课程”从大类方面讲,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传统认识上,自然科学不像人文社会科学,本身缺少人文价值判断,更没有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并不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广大自然科学相关授课教师也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他們只重视学生专业理论和技术技能方面的培养。

第二,缺乏制度层面的设计。当前,由于主客观因素,高职院校存在重视专业建设,而忽视日常教育教学的现象。目前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使广大高校教师不得不把更多精力和时间用在申报课题、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科研工作上,自然就无法保证教学方面的投入,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教书”和“育人”完全隔离。此外,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和课程标准制定中,往往更加重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至于如何推进课程思政,在实践层面如何设计、推进、考核却没有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表述方式过于宏观,缺乏操作性,更不能实施有效监控。

\

 
第三,传授内容牵强,授课效果差。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为完成课程思政的建设任务,刻意達到课程育德的功能,没有深入研究课程特点、学生情况、成长规律等因素,未对思政元素切入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实施过程简单、校条地将思政课的相关内容生搬硬套,硬塞入课程内容中,把专业课程上成了思政课,既影响了专业课的效果,又未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还容易导致学生对本课程的反感,违背了课程思政的初衷。

第四,专业课教师自身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亟待提升。近年来,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数量、结构、层次等方面有效支撑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别是对于专业课教师,强调需有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双师素质”、师德等方面的要求。但对于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由于较难衡量与量化,并未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是有效推进课程思政的关键保障。当前,专业教师大多数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思政教育,教师们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良莠不齐,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普遍出现内容关联性不强、切入点不好、育德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程思政的有效推进。

二课程介绍

《捣固车运用及检修》是高职铁道机械化维修技术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本课主要讲授D09-32型抄平起拨道捣固车的主要构造及工作原理、操作及维修方法等,是一门基础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并重,典型的工程应用类课程。本课程侧重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突出职业素养和人为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获得从事铁路工作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教育、创新教育、安全意识、团队合作、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贯穿课程始终,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正确的思想基础。

三融入思政教育的课程内容

新中国铁路史。新中国的铁路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不断发展。战争年代,光荣的铁道兵有一句响亮的口号:“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接管和修复大陆上全部铁路,立下了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新中国成立后,铁道兵凭着"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精神,建设了多条重要铁路,有力的保障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后,在新的路线和新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铁路事业推陈出新,突飞猛进。现如今,中国铁路已经成为中国发展、中国成就、中国价值、“一带一路”建设的一张独特而靓丽的“名片”。中国铁路不断刷新历史,这是新时代中国铁路人价值观和精神的体现。新中国铁路史相关内容与教学设计各部分有机结合,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铁路事业的情怀,树立从事铁路事业的荣誉感,我铁路的高速发展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

四 立德树人视角下的铁路高职课程思路改革措施

(一)教学情境改革


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视频,设置教学情境。通过播放捣固车工作现场视频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未来工作岗位的状态进行了解;通过多媒体展示铁路系统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典型、教室内悬挂宣传横幅和小组口号等方式,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加强劳动教育;播放缺乏铁道维护导致的铁路重大事故,设计学习情境,每起铁路行车事故的背后都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比如,2018年10月21日,我国台湾省宜兰县发生列车出轨侧翻事故,事故造成18人遇难,187人受伤。学生面对着触目惊心的铁路事故,发出了以生命为代价的追问和反思,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对铁路进行有效维护,以规避事故,在此情境下引导学生学习捣固车维修铁道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3]。

真实案例往往能够以情动人,激发人们的正确动机。在高速铁路客运组织知识的讲解中,利用典型事件感染学生,促使学生正确把握专业学习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高速铁路、我国高铁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有无数工作者的夜以继日、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自主创新,才有了今天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八纵八横”高铁线网的领跑世界。因此,需要牢记时代和社会赋予的责任,不断为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才能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二)教学过程

要设计出学生乐于接受、切实有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应认真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主动实践,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思政教育需适时展开,可以因势利导总结提炼,也可以融于过程潜移默化。同时,适当地借助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提升教书育人的质量与效率。本校《捣固车运用及检修》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依托校企合作研发的教学仿真系统和实操实训平台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取自铁路局工务机械段捣固车真实工作中的典型任务,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整合在仿真系统中。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的仿真系统和实训平台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与系统的交互中,自主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系统的实时监控功能和操作步骤记录功能,约束了操作行为,杜绝了敷衍了事,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求真务实的职业素养植入学生心中;由于铁路行业的特殊性,安全是铁路事业的生命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严格按照铁路安全要求和学校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学生团队合作学习、操作经验交流和小组内部互评,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利用信息技术与合作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远程交流,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际岗位相对接,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4]。

(三)教学目标

确定好思政目标,才能保证教学设计的方向正确性和目的明确性。思政目标的确立可按照“一个中心,两个依据”进行。“一个中心”是指思政目标的设立要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两个依据”一是要考虑学生的思想现状,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另一个就是要依据课程内容衍生出思政目标,以利于学生的接受和领悟。无论是实现思政目标还是实现知识能力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原则和教学方法手段是共通的。充分考虑学生接受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总是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课程中引入思政教育,要注意与课程内容自然衔接,可适当采用引申总结、过程渗透、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展开,以达到最佳的教书育人效果。

设立正确的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方向与灵魂,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为中心,符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的要求。确立思政目标,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特点,立足于帮助学生除疑解惑和改进思想领域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专业课中的思政目标必然要以课程内容为载体来实现,根据课程内容提炼思政目标,使其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保证在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同时,顺利实现思政目标。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即把铁路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德育要求渗透到专业课程当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具体表现为:

①学生从事铁路事业的自豪感不断提升,主动关心国家时事和铁路事业发展动态,并且专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介绍我国铁路、高速铁路方面的发展历程及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如,我国CRH380系列高速动车组是在借鉴国外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的基础上研发的,目前CR系列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生产的,我国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线网等。这些都是我们高速铁路、高速铁路动车组发展中的骄傲与自豪。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断深入,激发了学生的刻苦学习,争当工匠的热情,教学质量,课堂满意度不断提高;捣固车运用与检修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应忽略对高速铁路乘务员工作情况进行介绍。纵观高速铁路客运员、乘务员实际工作情况,有白班、夜班,上一休一、上三休三等工作制度。这就需要学生提前了解工作的辛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快速适应社会发展。③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5]。

\

 
(四)教学设计改革,明确教学主体的基本责任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基本导向,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正是基于培养新时期全面人才的战略目标,应当成为铁路高职教育的基本导向。基于此,铁路高职党委应当从顶层设计层面将课程设计放在教学的核心地位,打破传统的形式化、边缘化限制,为课程思政的落实提供更加清晰明确的指导,避免出现应付差事的错误行为,加速课程思政的深入发展。新时期,高职应当部署专业性的课程思政指导机构,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深入实际的调研,积极考察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加快课程思政试点课程建设,并发挥好统筹规划的协调作用,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顶层设计的积极引导及各项制度的有机协调,是推进课程思政深入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课程内容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规律有序展开,逻辑严谨清晰,措施合理有效。通信系统是由人设计的,其中的原理也必然体现人的思维意识与行为规律。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思路与方法用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触发对人生的思考,于是顺理成章地迁移到思政教育上来。如通过讲解无线电波频率资源的使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分析无线电波在传播时发生的种种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鼓励学生要敢于面对困难,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与智慧。

(五)开展系统研究,提高专业课教师相关教学能力

教师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体,是思想政治课教育环节中的施教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领路人,是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主力军。因此,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主体意识与教育技能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主要着力点和切入点。课程思政并不是安排专门的授课时段机械地进行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道德说教与政策宣讲,而是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授课方式,积极主动地挖掘学科文化中的育人资源,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知识性与思想性的辩证统一。要实现这一目标,专业课教师必须从学科实际出发,深刻把握学科、学术、学生三个基本元素,大力培育和推广一批具有中国学术话语特色、实践层面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的课程思政精品改革项目,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融入文化软实力,使其与思政教学理论相融合,不仅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有助于促进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且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广大专业课教师可以依据专业特点,挖掘与之相关的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也可以在吸收和借鉴西方理论成果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融入民族情感,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智慧,使专业课教学呈现出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这不仅是“课程思政”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专业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铁路高职院校要深刻领会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在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铁路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培养高素质铁路人才重要途径。专业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作用,为铁路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在捣固车运用与检修课程教学中,引用思政元素,可以激励学生树立学好专业的决心,让学生牢记使命:做好学生本职工作,努力学习高速铁路客运组织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并为之奋斗,共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顾天鸿,吴世迪,何穎.“金课”建设促进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改革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58):42-43.
[2]唐华瑞,韩灵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学院为例[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02):56-57+71.
[3]赵宏旭.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新思路——以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8(03):96-98.
[4]杜棋东.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资源开发的实践与启示——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5,14(06):27-31.
[5]杨云峰,张主社.从国际教育六大动向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33):22-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46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