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把握我国混合式学习领域研究状况与热点趋势,本文以2003~2018年CSSCI数据库收录的混合式学习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计量法与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技术,从文献分布、共被引视图、转折点文献和关键词突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我国混合式学习研究稳中有升,现已进入稳定发展的成熟期;(2)“何克抗,2004”等8篇经典文献在共被引网络中具有最强影响力,在混合式学习研究主题范式演进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3)我国混合式学习研究主题主要包括认识论、策略、模式构建和慕课四大研究领域,在线学习、网络环境、教学设计、学习效果、翻转课堂、慕课等先后成为我国混合式学习研究热点,混合式学习与翻转课堂、慕课的深度融合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热点趋势。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本文引用格式:石道元等.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我国混合式学习研究可视化分析[J].教育现代化,2020,7(39):139-144.
Visualized Analysis of Blended Learning in China Based on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
SHI Dao-yuan,JIANG Shui-quan
(School of Accounting,Chongqing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Abstract:In order to objectively present and analyze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trends in the field of blended learning in China,the paper takes blended learning research literature(2003—2018)contained in CSSCI databa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comprehensively uses the bibliometric method and the mapping techn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to analyze literature quantity,co-citation view,turning point literature and key words emergence,etc.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research of blended learning research in China has been rising steadily,and now it has entered the mature period of stable development;(2)Eight classic literatures such as“He Kekang,2004”have the strongest influence in the cited network,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theme;(3)the four major themes of blended learning research are epistemology,strategy,model construction and MOOC,Online learning,network environment,teaching design,learning effect,flipped classroom,MOOC have become the research hotspot of blended learning.The deep integration of blended learning,flipped classroom and MOOC will be the hot trend in the future.
Key words:blended learning;mapping knowledge domain;visualized analysis;CiteSpace
自2000年《美国教育部技术白皮书》中首次提出“Blended Learning”这一术语以来,混合式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全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据2019年4月发布的《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报告显示,“混合学习设计”是加速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这也是近8年来连续第7次上榜《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主要趋势。在国内,祝智庭(2003)[1]首度将“混合式学习”概念引入中国。2004年何克抗[2]对混合式学习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他认为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些年来,国内广大学者针对混合式学习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实践,其研究视角遍及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在职教育等各种类型教育[3]。如何从浩如烟海的学术文献中,探测和发掘我国混合式学习领域研究前沿、知识基础和热点趋势,一直是众多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拟以2003年至2018年间我国混合式学习领域代表性研究文献为分析对象,借助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工具[4],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分析法,对我国混合式学习领域展开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以期揭示我国混合式学习领域研究结构及发展动态。
一数据来源分析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CSSCI数据库。考虑到国内的管理和教学语境,设置文献检索条件为:“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或“混合学习”或“混合式教学”;文献检索时间范围:2003—2018;检索时间:2019年9月28日。遍历所有文献并剔除无效文献(如资讯报道、征稿通知等),最终确定287篇有效文献。文献数据来源时间分布如图1所示。
图1显示,从2003年0篇起始,总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尤其是2014年以来年发文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一阶段共发文179篇,发文量占文献总量的62.37%,年均发文35.8篇。2018年发文43篇,发文数量有所回落,表明混合式学习领域研究热度开始有所减退。经统计,287篇文献分布于47种期刊中。主要文献数据来源期刊分布如图2所示。
从期刊类型上看,教育学类期刊占绝大数;从载文数量上看,《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这3种期刊载文总量达173篇,占文献总量的60.28%,而其他44种期刊载文量占比不足40%,其中30种期刊载文量为1篇,这也说明混合式学习研究的社会影响力还有待扩大。
二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一)聚类结构分析
按陈超美教授提出的CiteSpace概念模型[4],引用某聚类共被引文献的施引文献共同组成了施引文献群组,而LLR(Log-likelihood rate,对数似然率)算法会从施引文献标题、关键词和摘要中自动提取关键术语而得到聚类标签命名。因此,我们可从分析引用热度1高的施引文献及提取的关键术语出发,识别和分析我国混合式学习各子领域。
在CiteSpace5.3.R4中,以“年”为单位进行时间切片划分,按“g-index、k=10”节点阈值原则选取引文,自动聚类生成一个节点为206、连线为420、网络密度为0.0199的文献共被引聚类视图网络,聚类网络模块度0.7941,相对偏高,表明聚类网络较清晰地界定了各子领域;聚类平均轮廓值0.4882,表明聚类网络内各子领域同质性效果不错。如图3所示。
图3揭示了近年来我国混合式学习领域四大主要聚类范式的知识结构特性与关联性。聚类视图显示的最大联通图由左半部(#0)和右半部(#1、#2、#3)两大部分组成构成,从左到右,颜色从冷蓝色变为暖黄色,代表了引文知识从早期到近期最近的演变。
表1列示了我国混合式学习主要子领域聚类信息,标签反映了知识聚类特征。
聚类#0(认识论)是最大的聚类网络,从LLR算法提取的聚类关键术语有:认识论、本质、混合式教学、学习与绩效体系、教育技术培训、绩效技术、工作场所学习等,其中,“认识论”、“本质”的LLR值远高于其他词汇,表明“认识论”、“本质”更能代表聚类性质。陈卫东(2010)[5]引用了本聚类19%的共被引文献,具有最高的引用度,该文认为混合式学习本质上是对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人、技术、环境、方法等要素进行系统化设计的教学或学习方式。
聚类#1(策略)关注的是混合式学习策略问题,反映聚类性质的关键术语主要有:策略、趋势分析、国际比较、网络教学平台、混合课程、研究热点、认知存在、社会网络分析等。本聚类施引文献35篇,引用热度最高的施引文献是马志强(2016)[6],该文指出未来混合式学习研究的趋势是混合式学习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研究。
聚类#2(模式构建)关注重点是混合式学习应用模式构建,反映本聚类性质的关键术语还有:xMOOC、学习背景、传统教学、ADDIE、调节变量、在线学习、学习支持服务、教学成效等。本聚类中,引用本聚类共被引文献最活跃的是刘静静(2014)[7],具有最高引用热度33%,该文基于Coursera教学平台构建了混合学习环境下xMOOC的应用模式。
聚类#3(慕课)聚类轮廓值为0.941,说明聚类内部成员的同质性较好。本知识聚类关键术语主要有:慕课、混合学习、改革、英语混合式教学、探究社团、英语学习模式、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融合、交流互动、学习资源等。乔惠娟(2017)[8]具有最高引用热度37%,该文在吸收慕课、翻转课堂优点基础上,构建了大学英语探究社团体系混合式学习模式。
总体而言,早期的混合式学习领域的研究多聚焦在混合式学习理论领域研究,并涌现了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这为后期我国混合式学习研究实践奠定了基础。随着混合式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愈加精细化、系统化和多元化[9],MOOC、翻转课堂、SPOC、移动学习等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二)关键文献分析
Kuhn(1962)[10]认为,知识发现的涌现、经典名著是科学范式发展的转折点。共引网络视图中所呈现的高被引、高中心性和突现性关键文献节点,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识转折点。图4对混合式学习领域重要里程碑式文献提供了一个概览性的展现,图中高被引文献节点的大小表明引文被引频次的多少,节点紫色外圈代表着节点引文具有较大(不小于0.1)的中心度,节点中红色圆环代表引文突现(引用量突然上升或突然下降),节点之间的连线颜色则对应节点第一次共引的时间。
表2列示了我国混合式学习研究的关键性基础知识节点文献。
一篇有价值的文献往往能激发新的灵感并获得较高的被引频次,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往往会因其开创性的贡献而被赋予里程碑式的意义[11]。表2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是何克抗[2]在2004年发表的一篇知识性文献,该文从建构主义理论反思、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混合式学习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变革所带来的影响。被引频次排名第二的文献李克东(2004)[12]开创性地提出了混合式学习的“两个基本思想”“四种应用模式”“八个设计步骤”,为我国混合式学习领域研究实践提供了理论和行动指南。这两篇经典基础性知识文献一直为后续研究大量引用。
相比只在被引频次一个指标上表现突出的参考文献,Sigma指数结合中介中心性(结构重要性)和突现性指标(时间显著性)来综合考察。如果一篇文献这两个指标都强,那么这篇文献将拥有更高的Sigma指数值。Sigma指数值最高的三篇文献李克东(2004)、何克抗(2004)、田世生(2004)[13]都来自#0,他们富有开创性的研究对后期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0的研究基础上,柯清超(2008)[14]开启了混合式学习研究主题从理论到实证范式的转变,触发了从混合式学习#0向#2的范式转变;在结构上,该文献节点处于两个凝聚子群“桥联”的“中间人”位置。而黄荣怀(2009)[15]的研究以最高的中介中心性和较高的引文突现将众多的聚类连接交织在一起,将#2领域研究推向繁荣。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詹泽慧(2009)[16]厘清了混合式学习概念内涵、应用策略、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等方面的认识,其系统性、前瞻性开启了#1范式研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混合式学习的向前发展。
(三)热点趋势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内容的有效提示符,是文献核心内容的高度凝练体现[17-18]。关键词引用突现为追踪我国混合式学习研究热点趋势提供了有效途径。表3列示了2004~2018年期间被引突现最强的6个关键词突现的强度和突现状态持续的时间。
结合近年来我国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不同时期的热点解读如下:
“2004~2011”精品课程建设热潮期。2003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建成国家、省市、校级精品课程体系,截至2010年底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910门,带动省、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数万门。“在线学习”“网络环境”“教学设计”是这个时期的焦点。
“2012~2014”精品课程建设反思期。在精品课程建设热潮后期,教育界也开始反思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同质化严重、更新不及时、资源不共享等),社会关注点开始转向“学习效果”。
“2015~2018”混合式学习提升期。这期间,“翻转课堂”模式风靡全球,尤其是新吸纳“慕课”在线开放学习特点后,给混合式学习注入了新活力。随着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深入,我国混合式学习新生态也日渐形成。
三研究结论
综上,研究结论如下:
(1)文献时空分布结果显示,一方面,文献数量总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直至2018年才略有回落,说明了我国混合式学习研究稳中有升,但想要再次出现大的突破发展,就需要引入新的主题热点及理论方法;另一方面,主要文献数据来源期刊分布极不均衡,也说明我国混合式学习领域学术影响力还有待加强。
(2)聚类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混合式学习研究主要由认识论、策略、模式构建和慕课四大领域构成;早期的混合式学习研究多体现在混合式学习基本原理、理论内涵、本质及认识论等知识领域研究,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SPOC及慕课的涌现,混合式学习趋向微观的实证研究,即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境,构建混合式学习策略和应用模式。
(3)关键文献分析结果显示,表2列示的8篇文献是推动我国混合式学习研究主题范式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文献,这些文献要么是高被引文献,要么是处于文献网络“中间人”关键位置,要么是具有被引时间突现特性,深入解读分析这些关键节点文献,可以揭示我国混合式学习领域主题范式演进的内在动因。
(4)热点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在线学习”“网络环境”“教学设计”“学习效果”“翻转课堂”“慕课”先后成为我国混合式学习研究的热点趋势。目前,混合式学习领域呈现多元化、专业化发展趋势,混合式学习与翻转课堂、慕课深度融合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热点趋势。
参考文献
[1]祝智庭,孟琦.远程教育中的混和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3(19):30-34+79.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03):1-6.
[3]王国华,俞树煜,黄慧芳,胡艳.国内混合式学习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5(02):25-31.
[4]Chen,C.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ASIST,2006,57(3),359-377.
[5]陈卫东,刘欣红,王海燕.混合学习的本质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05):30-33.
[6]马志强,孔丽丽,曾宁.国内外混合式学习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基于2005~2015年SSCI和CSSCI期刊论文比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04):49-57+102.
[7]刘静静,张立国.混合学习环境下xMOOC应用模式探究:以Coursera平台为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05):9-16.
[8]乔惠娟.基于探究社团体系的混合式英语学习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7(04):43-48.
[9]吴淑青,莫永华,陈晓,梁琳敏,曹夏琳.混合学习国内研究现状分析[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8(06):16-23.
[10]Kuhn,T.S.(1962).The St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1]焦晓静,王兰成,韩锋.知识图谱在科技情报研究中的应用模型构建[J].图书情报知识,2017(03):118-129.
[12]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07):1-6.
[13]田世生,傅钢善.Blended Learning初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07):7-11.
[14]柯清超.混合学习的评价方法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8(08):16-19.
[15]黄荣怀,马丁,郑兰琴,张海森.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01):9-14.
[16]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
[17]吴晶晶,高山.文献计量视角下的公立医院改革领域现状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04):249-254.
[18]张彬彬,胡舒宁,欧阳里知,刘密,钟欢,刘迈兰,常小荣.基于雨课堂的针灸学混合式学习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3):138-1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