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特点,紧跟当下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项目利用Moodle平台和微生物学课程网站双平台搭建,通过组建“三位一体”的项目团队、建设特色的拓展资源、采取对分课堂等措施,开展了线上学习、课堂授课、专题讨论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建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加强了教与学的互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质量。这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有益尝试,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Moodle平台;混合式教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毛露甜等.基于Moodle平台的“微生物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0,7(39):89-93.
Discussion on Hybrid Teaching Mode of“Microbiology”Based on Moodle Platform
MAO Lu-tian1*,LU Qing-wu2,DUAN Zhong-gang1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Guangdong;2.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Guangdong)
Abstract: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teaching features of the times“Internet+”,keep up with the new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improve the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the project using the Moodle platform and microbiology course website platform,through to form a“trinity”of the project team,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to expand the points such as classroom measures,carried out on-line learning,classroom teaching,thematic discussion of hybrid teaching reform,the establishment of a diversified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strengthe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action,fully arouse the students'learning enthusiasm,embodies the“in life for this”teaching ideas,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This is a beneficial attempt of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which has certain value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Moodle platform;blended teaching;microbiology;the teaching reform
《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2018〕8号)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聚焦以本为本,强调学习的过程管理,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主张[1]。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已经不受学生欢迎,在线学习与课堂讲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备受关注。利用手机和平板电脑开展的在线学习符合现代人的学习习惯,它能把碎片化的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能因材施教和各取所需,满足了教育的个性化需求,近年来混合式教学已日益受到重视。
微生物学是我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理论课总课时数为48学时,计2个学分,周学时数为3学时,每年级有4~5个教学班。本项目选取2013级—2017级的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5个年级共13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尝试了课前在线学习+课堂授课+专题讨论的混合式教学,通过强化过程考核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扭转了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局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一 项目实施的背景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学习需求
“互联网+”时代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课堂教学突破了学习时空的限制,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体现为“以生为本”,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2]。基于Moodle教学平台的在线学习依靠平台丰富的课程资源,实现了师生的在线交流和教学互动。我们将传统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改革成对分课堂模式[3],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线上自学,观看本课程的课件和教学视频等网站资源,完成上一节课布置的讨论专题,课堂上一部分时间用于完成上一节布置的专题讨论,剩下一半时间讲解下一节的内容。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学生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自学,教师通过构建课程资源和组织课堂讨论发挥其教学的主导作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值得推广应用。
(二)Moodle平台成了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良好载体
Moodle平台为师生提供了功能强大的课程服务,在课程管理和学习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教师首先以章节单元模式构建课程框架,并将之与《微生物学》省级精品共享课程的网站进行链接,然后通过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教学过程评价和反馈等。学生先在Moodle平台进行注册,通过选课密码进行选课,选课成功后即可在平台上观看教学PPT和教学录像等基本资源。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预先在平台上设置了讨论专题,要求学生课余时间线上学习资源并查找文献为课堂上的专题讨论做准备,同时学生要在讨论专区跟帖回答讨论题,以提高专题讨论的覆盖面,教师最后根据学生的跟帖情况进行课程的过程评价。而学生通过讨论跟帖、在线测试与作业提交等方式来构建个性化的学习档案,这种学习管理便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4]。可见,Moodle平台成了混合式教学的重要载体,便于教师进行课程管理和教学档案电子化,教师获得了以往课堂教学所无法掌握的学生学习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教师更为科学、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 混合式教学改革的举措
(一)组建“三位一体”的项目团队
微生物学主要讲授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营养、生态、分类等知识,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人类探索生命奥秘或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以专任教师、教育技术人员和学生跨专业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平台制作团队[5]。专任教师负责课程资源的整理和微课视频制作等;教育技术人员负责平台服务器的联系、协作平台搭建和相关的培训工作;跨专业招募生物技术和信息工程的学生参与平台资源收集和挂网,他们从使用者的视觉使平台建设更好地契合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提高混合式教学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团队组建做到各尽所长,分工合理,实现了课程资源的数字化分享,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服务[6]。这种模式体现了“以本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了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二)完成了Moodle教学平台与《微生物学》课程网站的对接,实现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学科,为了提高教学知识的应用性,我们在《微生物学》课程网站的建设基础上,增加微课和行业视频等教学资源一批。例如总结课程组与肥料厂、化妆品公司和食品公司的合作研究经历,将微生物肥料、化妆品防腐体系和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等行业资源挂到平台,让学生充分了解市场对微生物知识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将无菌操作、菌种筛选与鉴定等实验内容制作微课或小视频,便于学生碎片化学习和预习。Moodle教学平台有多种框架模式,微生物学Moodle平台以章节为单元,将课程网站的基本资源(教学课件和教学录像)链接到平台上实现双平台对接,这些工作准备好后,学生就可以灵活选取学习时间和地点,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在线学习,这样方便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有针对性地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和专题讨论来对分课堂,每次课的前1/2时间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上节课布置的专题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于学生线上已经自学并已经查找背景资料,这个环节学生热情高涨地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深入讨论,很多新观点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思想冲击。课堂后半段时间,教师将下一章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并梳理整章的知识点,最后布置下次课的讨论任务。这种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充分体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建立了可推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通过微生物学课程网站和Moodle教学平台的双平台搭建链接,我们尝试了部分翻转课堂,实现课堂教学与平台在线学生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从资源共享和服务对象的角度,课程网站是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而Moodle教学平台则是有权限地服务师生。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Moodle平台上分享资源:课程网站上的课件和教学视频等基本资源已经链接至Moodle平台,学生将自己搜集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心得上传到平台,学习小组在平台上发布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成果,以此实现平台的资源共享。平台上各章节都有讨论专区,讨论专题一定要预先发布,并要求学生预先在平台上自学,课堂教学安排见上述。我们尤其关注与微生物学相关的时事热评,故讨论专题每年均有更新,例如2015级的讨论专题见表1。专题讨论有线上跟帖、个人抢答和小组PK等形式。混合式教学的课堂讨论环节气氛活跃,容易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这是线上学习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可见,混合式教学既有线上个性化自主学习,又有线下在课堂的共同集体教学和讨论,解决了教学中的很多共性问题,该模式不仅在生科院其他课程中推广应用,在全校其他课程中已广泛推广应用。
(四)建立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新时期的高度教育强烈呼吁要淘汰“水课”,建设“金课”。传统教学模式忽视过程评价,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等考评流于表面,难以拉开学生的差异,而期末考试这种一锤定音的学习考核给学生形成了很坏的导向,营造了“平时不学习、考前猛突击”的错误学习氛围。很多学生靠考试前突击学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导致“只会考试、不会动手”的眼高手低,这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中提出要加强课程的过程考核[7],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因为实施过程性考核是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针对“以本为本”,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需求,我们重视教学过程管理,提出打造金课的目标。为此我们建立了多元化、多主体的学习评价体系,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由课程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生的成绩评定,多角度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8]。过程评价的内涵丰富,除了作业和考勤等常规的过程评价外,不同课程还可以有很多个性化的评价指标。本项目开展的有特色的过程评价指标包括:1)线上学习时根据观看视频的时间、在线自测成绩来评定自学效果,同时利用平台的在线互评促进教与学的互动;2)课堂上根据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深度、广度来过程评价,既有个人又有集体评价的考量,科学合理;3)通过单元随堂小测情况,反馈课程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4)期末考试作为结果评价同时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试卷分析为下一次开课提供教学经验,指明课程改革的方向。综上,本项目开展的多元化综合评价,包括:1)理论课的考核,主要通过线上学习和跟帖、作业完成质量、专题讨论的参与度、期末考试等进行综合性评价;2)实验课的考核,则采用预习、课堂提问、过程操作熟练度、实验结果的处理和报告的撰写等开展综合评价。上述形成性学习评价和考核的指标详见表2。通过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等方式体现教与学的紧密连接,这是一个创新性的学习过程。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跟帖和共享资源情况,可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Moodle 教学平台互动性强的优势,师生间的沟通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 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9]。
三 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一)将Moodle平台与“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相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微小生物,需借助显微镜等手段才能观察到,传统课堂教学利用的媒体较单一。本项目依托Moodle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利用Moodle平台简洁、方便的特点,把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等各类群的微生物个体形态和群落形态图片共享到平台,使课程教学生动有趣。平台有利于教师建立课程档案,便于教师高质量创建和管理在线课程,同时实现了无纸化办公,避免了资源浪费。学生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登录Moodle平台来学习,符合网络时代的学习习惯,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将手机对课堂的负面影响变为正面利用,解决了大部分低头族课堂参与率低的难题,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形成了优势互补
混合式教学是课堂授课与课外在线学习的有机结合,我们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随时调整两者的时间比例。比如在课程开始阶段,在线学习时间不应过多,难度不宜太大,以免学生有畏难情绪,之后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才逐步加大在线学习的强度和难度,这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课堂教学是师生聚集在同一个学习空间的面对面的互动学习,只要教师的教学手段得当,注重师生的课堂互动,则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间容易形成竞争和互助,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这是在线学习难以获得的效果[10]。而在线学习能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学生能利用碎片化时间灵活自学,能自己查找资料与平台学习互补,这充分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的优势互补使混合式教学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于个性化和差异化学习
传统的大班教学是一对多的模式,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被重点关注,他们如果不做好预习或不及时复习都很难跟上进度。Moodle教学平台凭借其资源共享和在线交流的功能在师生间形成一个庞大的在线学习社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主学习功能,其中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收集扩展资源上传到平台,参与建设资源,让学生对平台更有亲和力;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反复观看教学录像和课件等基本资源,不断复习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平台为师生间提供了便利的交流沟通条件,很多教学难题可以在平台上及时解决,尤其是一些共性问题可以在平台上批量处理,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有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
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例如专题讨论,这可以是个人跟帖回答也可以小组PK的形式来回答,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文献检索、文献分析和整合的能力,小组成员间需协商分配任务。通过在线学习中的小组协作、生生互评、组间互评等,提高学生间的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团队意识,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四改革的成效
通过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以参与改革的2013级-2017级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我们选择了4个班共142人开展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26份,回收率88%。问卷涉及问题包括对混合式教学的总体效果评价、专题讨论的认可度、教师对学生跟帖的反馈及时度等。详见表3。
由图1可见,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总体评价高,27.78%+44.44%认为混合式教学效果比传统课堂教学好。38.89%的学生对小组PK的专题讨论的非常认同,42.06%的学生比较认同,从数据上看出课堂上的专题讨论环节深受学生欢迎,原因可能是我们提前把讨论专题布置在平台上,学生查找资料和自学相关内容,这种有备而来的做法保证了讨论的有效性,能完成对学习内容的质疑、解疑和理解深化,同时小组PK的形式增加了趣味性和竞争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有17.46%的学生对“教师对学生跟帖情况的反馈及时性”不够满意,建议老师花多点时间来看学生跟帖情况并及时作出评价反馈,否则学生不知道自己的答案对不对,从而影响学生持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这是我们有待改进的方向,下一步我们打算增加师资力量在平台互动上,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大部分学生(33.33%+39.68%)认为用多元化考核评价学习效果是公正合理的,因为过程性评价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参与度,区分滥竽充数的学生,对教学质量提高十分有帮助。绝大多数学生(53.97%+33.33%)认为混合式教学能促进主动学习,大部分的学生(25.40%+46.83%)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满意。
五 结语
我们通过教学平台搭建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实现课程网站与Moodle平台互通,使课程资源最大化共享成为可能。混合式教学转变了传统的教与学方式,课堂教学、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评价手段都发生了质的改变,教学时空、师生关系进一步多元化,能满足个性化学习、碎片化学习、快速学习的需求,提高了学生对自我学习效果的评价能力,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最大限度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更符合信息时代学习者的需求[11]。
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专题讨论等互动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促进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培养质疑精神。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强化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方式不仅公正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主动学习[12-13],还能够减轻期末复习的压力,评价更为合理,符合新时代大学教育中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Z].2018.
[2]戴亦军,何伟,袁生.“互联网+”背景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8,45(3):683-690.
[3]刘明秋.对分课堂在生物教学中的效果反馈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18,45(3):487-494.
[4]陈怡,吕昂.基于Moodle平台设计类课程适应性学习系统构建研究:以《陈设设计》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
(68):127-129.
[5]毛露甜,卢庆武,黄雁,等.《微生物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体会[J].微生物学杂志,2019,39(5):120-124.
[6]毛露甜,黄雁,林燕文,等.强化服务地方理念,凸显微生物学教学应用性[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7,19(1):43-46.
[7]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Z].2018.
[8]康伟,卢立伟,刘龙飞,等.灵活多元的研究生课程考核方案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103):5-7.
[9]李倩,史敏,王生婷,等.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2):29-30.
[10]黄柏炎,周天鸿,闫道广,等.基于生本理念的生物学混合式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5,5(4):16-19.
[11]施俊龙.新时期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整合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100):129-130.
[12]吴根福.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J].微生物学通报,2017,44(5):1236-1241.
[13]金文标,范士熹,韩喜双,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环境生物学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34):137-138+1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