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觉醒的过程。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整合、开发网络资源,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评价标准的设置以及持续改进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高质、高效地推进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评价体系;持续改进
本文引用格式:牛雷,等.互联网+城市地下空间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4):19-21.
Study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Based on“Internet Plus”
NIU Lei,XU Li-na,BAO Fu-jiang,AN Xin
(Jilin Jianzhu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Abstract: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 process that students not only obtain the basic theories,it can also guide students to get self-awareness and self-awaking gradually.Based on“Internet+”,the school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network platform,and the network resources should be integrated and developed.Though researching and exploring the training target,course system,setup of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measures,mor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ould be created.It will be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with high quality and efficiency.
Key words:Internet plu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Curriculum system;Evaluation system;Continuous improvement
一 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的新模式,成为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引擎,国家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增长动力正在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迫切需要大批的创新创业人才[1]。自从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夏季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后,国务院办公厅曾多次发文强调“大学生是创新创业重要力量”。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校内问题和社会问题两个方面,校内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力和经验不足、教育理念滞后、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体系不健全和教育模式落后等方面;社会问题主要体现在政策落实不到位、创业资金缺乏、社会认可度较低和投入不足等方面[2]。本文主要聚焦一个角度来给予分析:根据城市地下空间专业自身的特点,在“互联网+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如何建立相应的培养目标和配套的课程体系,如何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并实施持续改进。
二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
系统的目标决定了系统的组织,而组织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设定是一件需要认真研究、审慎抉择的事情,需要根据学校自身实力和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综合确定,简单拼凑、含糊其辞或者好高骛远都将造成课程体系混乱,这种体系下培养出的学生也很难达到预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在制定时要分层次,至少包括创业思想启蒙、创业个性挖掘和创业能力培养与提升三个梯度,循序渐进,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3];另外,培养目标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而定,城市地下空间专业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背景,这就要求培养目标要与行业、企业用人需求高度契合,要强化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4]。
根据培养目标而设置的课程要强化排列顺序,虽然这是课程体系构成的基本要素,但在实际的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过程中,由于专业课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创新创业课程需要让位于专业课程,而出现创新创业课程集中授课的现象,进而导致学生内在消化知识的时间不足,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创新创业教育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启蒙教育为伊始,逐步开展基础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进而结合专业教育开展案例分析直至最终开展就业指导及创业实践环节[5]。
在精简学时的大背景下,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授课来缓解现有专业课和创新创业课之间学时冲突的问题,亦能够减少监管死角,督促各方履职尽责;另外,整合既有网络资源,能够快速解决本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是实现资源共享行之有效的方法[6]。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开发校企互动模块,实现学生与企业的网上互动,也可设立创新创业学生明星互动模块,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分享成功经验。
三 教学实施与评价体系的建设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推行了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期望值仍相去甚远,其中核心问题是评价机制即教学过程评价与教学成果评价失真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强调能力的培养,强调个性化、启发式、探究型的教学方式,同时,需要有能够满足这种教学方式的健全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授课教师的评价。
(一)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创新创业教育不应该以终结性评价作为唯一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而更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个性、特质,建立相应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教师可以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及时修改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改进自己的学习目标、完善学习方法。
(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既然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那么教学质量的优劣应由学生评判,教师的相关待遇要与评判结果相挂钩。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其重要前提是充分保护参与评价学生的隐私,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不记名打分实现,直接上传至教务处,有效保护学生的同时,又能客观反映教师的授课状态,形成制度约束以激励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师进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现有条件下,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授课教师多为兼职,有些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其理论知识并不系统,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学校应建立教师进修网络课堂按规定修满相应的学时,并在线完成相应的考核,这是基础理论部分;同时,还要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培训或到企业挂职锻炼,这与网络课堂相辅相成,是实践环节[7]。
(四)智慧课堂
在现有师生比例下,面对如此多的学生,教师很难能面面俱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无法全面、及时回答每一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因此,教师可以通过QQ在线分享屏幕建立实时线上课堂,如图1所示,学生通过QQ就可以同步教师的电脑屏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PPT演示和系统画图板功能对具体问题进行讲解,其教学过程中可以辅以必要的文献查询法、百度查询等方法实时演示,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的线上操作流程能够给学生起到示范、启示的效果,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学会解决问题的诸多方法,可以说,QQ在线分享屏幕等方式是非常有效、直接的线上沟通方式。
另外,利用多种在线教育平台,例如清华在线教育,如图2所示,教师能够建立课程资源库,以本人主讲课程《地下工程施工技术》为例,其中核心资源包括课件的文稿、PPT和视频,教师可以通过PPT录屏方式自行录制视频,也可以上传其它视频资源,同时还可以分享慕课等优秀资源的链接网址,这些都极大方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学习习惯,随时预习、复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疑惑反复观看视频,不仅节省了教师的大量时间,也方便了学生。当然,平台还具备课堂讨论、作业和测试等多种功能,使用起来非常便捷。
(五)建立线上学生讲课机制
线上学生讲课模式[8]是指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布置小组的讲课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线上平台分享其讲课视频,也可以通过QQ分享屏幕方式进行线上讲解。为了取得良好效果,布置的任务难度要适中,准备时间要合理,评价标准要明确,应当设立提问环节,并最终采取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的方式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出色地完成任务,组员不仅要发挥个人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更要分工明确,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团队合作精神[9]。
四持续改进
PDCA循环是基本管理方法,是把各项工作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顺序依次执行,并且循环往复的科学程序,循环其本质就是持续改进[10],目前教育界大力提倡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华盛顿协议或者卓越计划,其教育理念都可以通过PDCA管理实现。但是,如果评价体系不够客观、公正,那么针对这种评价体系所制定的持续改进就会失真,改进的效果也差强人意,由此可见,持续改进的前提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师应根据学生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及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完善教学目标、改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活动,实现工程教育认证中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成果反馈、持续改进的闭环[10]。
五 结论
地方本科院校应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准确把握企业用人需求,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建立清晰、可达成的培养目标并据此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以“互联网+”为驱动,重点解决教学实施与评价体系之间的断层问题,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真实反映问题,切中要害,让持续改进能够真正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推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译阳,边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9(09):32-37.
[2]刘通.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观察,2018,7(21):69-70+119.
[3]吴枫韵.构建高校创业教育三层次目标模式探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9):45-46.
[4]王启云,陈军浩,臧万军,等.应用技术型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校内创新实践平台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9,28(03):131-136.
[5]王君涛.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05):64-67.
[6]孙玲,商敏红,陆渊章.“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教学刊,2018(23):176-178.
[7]张晨,董晓君,傅丽菡,等.“互联网+”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36):214-216.
[8]伍梅芳.学生讲课模式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5):136+146.
[9]邱晓晖,王晓健,周丽丽.高校教育中“学生自主讲课式”教学方法初探[J].才智,2018(36):147.
[10]田斌,马婧文.PDCA循环在重大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19,17(11):145-1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