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必须牢牢树立创新观念,并且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创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协调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方向。本文结合新时期创新创业的背景就目前的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进行探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专业教育中,提出有利可行的教学改革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周小梅.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J].教育现代化,2020,7(35):60-62.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ZHOU Xiao-mei
(Hainan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Haikou Hainan)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chang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mass entrepreneurship,mass innovation”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As a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we must firmly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and constantly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innovation;on the other hand,entrepreneurship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Cultivate new employment direction for college graduates.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new era,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classroom teaching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ntegrates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o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and puts forward a feasible teaching reform path.
Key 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Reform in education
一引言
(一)背景
早在2002年我国教育部就确定了9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试点。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有明确提出高校应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及加强就业创业教育[1]。2010年4月22日,教育部在京召开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视频会议中,教育部副部长陈希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他还提出高校学生的自主创业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高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可以促进高校教学教育的改革,推进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2]。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鼓励大众投身于创新创业。习近平总书记2018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根据光明日报2019年10月29日第十四版的报道,全国共有932所高校16万以上的学生申报3.84万个创新实践项目。创新创业教育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未来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所谓“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侧重于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开发,而“创业”教育则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开创事业的能力。
结合时代背景,当代高职院校应顺应国家发展趋势,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设计多元化的职业规划,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各高校都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如教学内容的调整、增加实训教学的比例等。但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校园创业氛围不浓
我国的学生自入学教育以来都接受着“应试式”教育、“填鸭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学生对在校期间或毕业后进行创新创业存在怀疑的态度,认为创业的风险很大,对市场调研、产品研发,产品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掌握不够,不知如何入手,或者自认为能力不够或经济条件受限,因此不敢于去思索和尝试。因此,意识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步[3]。
(二)缺乏一批高质量的、专业的创新创业的指导教师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对在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的培养,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而且大多从大一就开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并且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但创新创业的教育效果并不如人意,一般高校一学期大概开设几个课时的创新创业课程,师资大多是本校的教师,也有少量是从企业请来的专家、学者,如若学生参加一些创新创业的比赛,基本上都是依赖于本校的教师指导。教师是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目前高职院校内的一线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担任教师,虽然国家、学校都有文件要求要进入到企业里挂职锻炼,但挂职的时间有限企业岗位受限等诸多因素,大多教师在挂职岗位上只是挂个虚名,并未真正走入企业一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缺乏实践经验的。很多高校教师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4]。
所以就目前来说,高职院校缺乏一批高质量的、专业的创新创业的指导教师。
(三)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创新创业理念没有很好地融合
在国外,早在1947年美国哈佛商学院就已经设立了创新创业的管理机构,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系统化和专业化[6]。而我国大学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处于零散状态、数量有限[5]。我国高校内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组建不够完善或实用性不强,大多院校是针对同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一两百人的大课堂进行创新创业知识的传授,没有将专业性质、专业特色与优势凸显出来,各专业班级均开展一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跟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因此很多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就抱着“无所谓”“跟专业无关”的心态,没能对创新创业的理念进行认真深入的思考。
三 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拥有高质量的创新型师资队伍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终归取决于本校教师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等,拥有高质量的创新型师资队伍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没有相当实践经验的教师便无法正确引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的能力。因此,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每年至少有2~3个月的时间真正深入企业挂职锻炼,作为学校层面也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如帮助教师联系当地知名的企业,与企业内资深的专家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将在企业学到的实践经验带入课堂,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会贯通,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外,专业教师还要不断更新现有的知识体系,定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培训班,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的实践能力,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也要不断创新,以便在日常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更好地设计创新创业的教学。
(二)组建创新创业英才班,将行业内知名企业家引进课堂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可将有意愿创业的学生组成一个创新创业英才班,结合本专业特点,将本行业内知名的企业家或企业的高管请进课堂,如知名旅行社的创始人,旅游景区、旅游酒店的高级管理人员等,利用企业的鲜活案例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给每个创业的学生匹配一个相应的企业导师,进行定期的指导,企业家们和企业高管们也可以为学员们提供条件、场所等,通过“校企合作制”、“学徒制”“校外实训基地”等各种合作教学制度,企业与学员们合作,互惠共赢。
(三)利用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学生创业
尹东江,石晓芬(2017)提出创业是一个需要知行合一的过程,通过创业者的一系列创业实践活动来实现[7]。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给予学生创新创业的机会,要充分利用起来,可以借鉴马军(2019)提出“课堂——工作室——社会实践”的模式[8]。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旅行社经营管理》这一课程为例,在课堂上学习了创办旅行社的资质要求、旅游市场的调查、旅行社产品的特点及产品的设计、旅行社产品的定价与推广等相关内容,利用一体化教学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模拟演练,然后利用课程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变成现实进行落地实施,最后再到社会上进行实践。目前,我校旅游管理已有几届的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成功地自己创办了旅行社,推出创新型旅游线路,并对外进行招揽游客实施旅游接待计划。
(四)发挥好创新创业大赛的作用
1998年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在清华大学举行,这也标志着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始。2012年7月5日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在北京正式启动。
2014首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开幕,2015年10月首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总结赛在吉林长春举行,李克强总理对大赛做出了重要的批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学校、地方、全国每年都有举行各种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大赛,利用好创新创业的契机引导学生参加比赛,在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的过程中,不管最后成功与否,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增强,创新创业的能力得到提升。因此,鼓励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带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设置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坚持育人为本,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覆盖全体学生”。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开设与本专业相适应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或者设置创新创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的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例如在旅游管理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在大学第一学期专门开设一门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启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第二、三、四学期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都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结合课程特点设置创新创业的项目,让学生撰写创新创业大赛计划书,PPT的制作和讲解,视频的录入等。每一门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融入创新创业的知识,并且调整理论与实践学时的比例,增加实训学时,让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都受到创新创业环境的熏陶。
四 结语
总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培养了一些创新创造性人才,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应对这些瓶颈,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势在必行,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目标,以创新创业比赛和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本为实施平台,重新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另外,引进知名企业导师,提升本校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技能,从而真正达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提升进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authkey=gwbux
[2]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3]王小简.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8):38-40.
[4]卜莹雪.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高校电子商务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03):24-25.
[5]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06):99-103.
[6]徐晓洁.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31(05):103-108.
[7]尹东江,石晓芬.论创新创业教育下的创业理想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7,4(6):49-53.
[8]马军.以《运动技能实训》课程为载体实施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1):17-19+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