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资助工作绩效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5 16:34: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以绩效评价的视角研究高校资助工作,以专家访谈法为出发点,确定资助工作绩效评价的各级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发现资助工作的重点难点,从而提出提升高校资助工作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资助工作;绩效评价

本文引用格式:黄波.高校资助工作绩效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J].教育现代化,2020,7(44):93-95.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Promotion Strategy of University Funding

--Based on AHP

HUANG Bo

(Business School of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 Jiangsu)

Abstract:In this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we study the financial aid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determine the indicators of financial aid work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ased on expert interviews.The weight of indicators at all levels is determined through the AHP,and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funding work is found out,thus putting forward the main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funding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AHP;Funding;Performance evaluation

一 引言

随着国家资助手段逐渐丰富、力度不断增强,资助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体系日益完善,高校资助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如何对高校资助工作绩效进行合理评价,找到资助工作的短板,是摆在资助工作者面前的又一难题。高校资助工作的评价,既要有宏观层面的要求,也要有微观层面的要求,既有资助直接效果的要求,也需要社会效应的体现,不是一个简单的评价指标,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本文通过德尔菲法,充分考虑了各类指标的重要性,通过反复讨论,确定资助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的各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资助工作绩效评价模型(其中一级指标为高校资助工作绩效评价标准U。,二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

在进行绩效评价时,不同层次不同维度指标的重要程度是不一致的,因此,本研究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对各层因素中不同维度的指标进行组内的两两比较,访谈对象主要包括院校的资助工作者、专职学生工作者、班主任以及社会资助方,共30人。通过使用层次分析法,综合专家的判断将判断结果进行量化处理,构建判断矩阵。

\

 
二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二级指标的权重通过与院校资助工作者、专职学生工作者的访谈确定,对评价指标重要性进行排序,并且根据常用的1-9标度方法[5],通过对二级指标的两两比较,得出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表2)。按照层次分析法进行具体的计算,并对所得到的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二级指标权重的具体运算过程如下。



\

\

三 三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三级指标的权重通过与班主任、社会资助方的访谈确定。通过同样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别计算得出三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对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了检验,在本模型中,三级指标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因此,可以得出高校资助工作三级指标的权重。

\

四 评价模型的分析

高校资助工作绩效就是指依照资助政策开展各项工作后取得的效果与效益,它应该包括对贫困学生进行的物质和精神资助在不同层面的结果输出。总的来讲,高校资助工作绩效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资助工作的成果、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资助工作的效率。

首先,从评价模型可以看出,在二级指标中,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权重最高,可以认为,专家对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程度最重视,这是资助工作的起点,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要求每一位需要受到帮助的学生都受到合适的帮助,还要求保证每一位受到帮助的学生是确实需要帮助的,主要衡量指标应该包括贫困学生认定的公平公正、贫困程度认定的公平公正等,这就要求资助过程的精准认定。

其次,专家对资助资源资源配置,资助工作监督检查情况也比较重视,一方面这是资助工作的效率问题,同时对资助工作的监督检查,也是保证资助工作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资助工作的效率应是政府、高校等主体在从事学生资助过程中以较低的成本、较少的资源实现较优的资助成果。资助的效率要求资助各主体充分调动现有的资源,优化资助手段,因困施助,达到预定的从保障学生基本生活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资助的效率要求不仅需要资助的金额合理,同时还要求资助的手段合理。这要求资助过程的精准管理。

第三,资助工作社会效应、资助工作微观效果权重相对较低,这是资助工作的成果问题。资助工作的成果应该包括学生的受助成果,是否做到了“应助尽助”,主要的衡量指标包括高校资助工作是否能够帮受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否能促进受助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等,这就要求资助过程的精准帮扶;同时还应该包括资助育人的成效,主要的衡量指标应该包括高校资助工作是否能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追求卓越的意识,能否培养受助学生回馈社会的自觉等。由于现在国家资助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已经基本实现了“应助尽助”,因此专家对此方面的关注度比较低,评价资助工作绩效时权重也比较低,此外,从资助工作社会效应层面,影响因素比较多,不仅受资助工作单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权重也较低。

第四,在三级指标方面,专家们对更具有实操性的以及可量化的指标比较关注,如贫困的可量化程度、资助的投入情况、贫困生的动态更新等,这也是目前资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进一步做好资助工作的重要突破口。

总体来看,专家们对高校资助工作的过程关注度比较高,这也说明了对贫困生的精准识别是社会对资助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体现一定的资助效率要求,不仅保证资助工作的公正运行,也要实现资助工作的高效运作。

五 提升资助工作绩效的主要策略

第一、规范认定标准,完善认定流程,构建精准认定模型。如何精准认定贫困生是资助工作的起点。解决目前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需要充分调动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分担认定成本[6];优化贫困生的认定标准体系,坚持定性与定量标准相结合;优化认定流程,兼顾认定公正与成本,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构建贫困学生精准认定模型,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实时动态的贫困生档案。

第二、拓宽资助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健全资助体系。目前高校资助资金的主要来源为国家拨款,资助形式通常为单一的直接经济资助,资助面较广,资助力度比较平均,手段单一。必须创新资助理念,调整资助资源配置,健全资助项目,将单一的经济资助转变为多层次、多样式、多维度的资助体系,拓展资助资源渠道、增加有偿资助比率。强化普惠加重点资助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通过国家助学金、学校奖助学金等模式实现“应助尽助”,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奖助学金的方式,对特别困难或者特别优秀的同学进行重点资助。

第三、强化过程管理、积极监督检查,及时纠错反馈。高校在完成资助后,需要对资助的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和检查,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分析贫困生的受助情况与消费情况是否匹配。同时,还需要构建问责机制,对贫困生的错误认定及资助工作的不合理、不规范行为及时纠错,仔细分析原因,确保资助工作在公平的环境中进行。

第四、强化感恩教育,积极树立典型,完善育人体系。首先将感恩教育落实到行动上,把参加公益活动作为贫困学生受助的优先条件之一,强化受助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高校要优化育人体系,将能力提升、就业帮扶、学业互助、心理援助等工作贯穿资助工作始终,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7]。再次,丰富教育资源,整合励志典型。通过成立助学义工团、评选自强之星等措施引导和帮助贫困学生树立自强自力、开拓进取、发奋成才的自觉性和自信心[8]。

六 结语

做好高校资助工作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客观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对高校资助工作的有效评价,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资助工作,健全资助体系,明确资助工作方向,提高育人水平;也有利于在教育财政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财拨款的公正性与合理性。高校也需要通过自己的创新实践,不断完善资助绩效评价机制,创新资助理念,优化资助方法,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事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白华,徐英.高校贫困生资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6):116-120.
[2]赵健.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评价模式的构建与技术完善[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55-60.
[3]李萍.福建省应用型高校学生资助项目绩效评价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10-114.
[4]李永宁,赵炳起.高校贫困生经济资助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7(11):44-45.
[5]杜栋.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黄波.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现状及精准认定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84-85.
[7]刘英.“以人为本”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以某高职学院为例[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72-74.
[8]付婕.基于高校育人优势的大学生精准资助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6):117-1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18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