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对于培养“双创”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已在全国各高校“双创”教育中达成了高度共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双创”人才是当前高校主要采用的模式之一。本文从组织管理、教育内容、教育平台、保障机制、项目管理五个方面构建了第二课堂“双创”育人模式,为高校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培育“双创”人才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育人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何勇,等.高校第二课堂培育“双创”人才的模式构建[J].教育现代化,2020,7(41):48-51.
The Mode Construction of Cultivating"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Talents in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E Yong,DOng Yao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Yaan Sichuan)
Abstract:As a powerful supplement to the first classroom,the second classroom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raining“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talents,which has reached a high consensus in the“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Using the second classroom to train“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talents is one of the main modes adopt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second classroom“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education mode from five aspects:organization management,education content,education platform,guarantee mechanism and project management,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lay the role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in cultivating“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talents.
Key words:College second clas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 mode
一 引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批示指出,近几年“双创”活动为激发创新潜力和市场活力、扩大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于“双创”人才的培养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双创”教育是培养“双创”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加快变革发展的现实选择[1,2]。
二 第二课堂“双创”育人模式的构建
“双创”教育涵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包括政治性、学术性、娱乐性、公益性等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训练基本技能为重点,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双创”教育体系。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双创”能力、拓展“双创”视野、提升情商管理、加强合作精神、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模拟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作用凸显,是大学生“双创”能力培育的关键环节,在“双创”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发展,在创新创业方面应与第一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上形成联系与补充,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双创”育人体系。根据实践经验,本研究构建了如下模式(图1)。
三 第二课堂“双创”育人模式分析
(一)厘清组织机构是构建第二课堂“双创”育人模式的基础
第二课堂涉及学生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造发明、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与其他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创新创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管理协调能力等多方面素质,这些均与创新创业能力有关,因此第二课堂“双创”育人体系涉及全校多个部门,高校应成立第二课堂“双创”育人领导小组,统筹团学组织、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管理处等部门和各学院相关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各司其职,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可设在校团委。校级团组织,应是“双创”第二课堂的牵头组织部门,负有从整体上策划、组织、实施“双创”第二课堂的职责,对学生思想素质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化艺术、社会工作等方面具体负责;教务管理部门是重要的协调配合部门,要将第二课堂“双创”工作纳入教学管理的全过程统筹安排和考虑,对学生“双创”技能培养负有主要责任;学生管理部门是学生奖助勤贷、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牵头部门,是第二课堂“双创”育人的保障机构;科技管理部门对学生学术科技与创造发明负有奖励、引导职责;各学院应针对院系专业特色,加强院企合作,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负有主要责任。
总之,第二课堂“双创”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参与,形成一种贯穿第二课堂教育各个环节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二)明确教育内容是构建第二课堂“双创”育人模式的关键
经实践考察,第二课堂应在培养学生“双创”能力、视野、情商、管理、协调、表达等方面发挥作用,因此第二课堂“双创”育人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兴趣激发、创新创业精神、团队精神、抗压精神、模拟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
思想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创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思想道德教育范围与价值的提升。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当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应当重视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养成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并能遵守法律和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权益;应当帮助学生完善自身人格,开展意志教育和抗挫折教育,让学生保持积极心态,并提升规避风险和承担风险的能力[3]。
创业兴趣的激发是促使大学生产生创业动机的重要基础,高校创业教育实践中有必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引导学生了解创业所具有的价值,让学生将创业作为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选择之一;二是强化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以此培养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以及敢于拼搏的勇气。
创业精神的塑造是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开创新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既来源于创业者与生俱来的天赋,也可能通过后天的教育引导形成,激情、积极性、适应性、领导力和雄心壮志不仅是创业成功的要素,同样也能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和不同方面发挥能动作用。创业精神的主要含义又包括创新精神,通过的新的手段,将资源更有效的利用,为市场创造出新的价值,大学生的创业不简单的是复制、模仿,也不简单的是开个店有所营收,而必须是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团队精神是创业者所需具备的必备素质之一,良好的团队合作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既要尊重创业者的主体地位,也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让他们感悟团队的重要性,体会团队内部协调作用,通过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的锻炼和加强促进团队作用的发挥。
抗压能力不仅是在逆境中能承受压力、度过难关的勇气和能力,同样也应该包含在危机中识别机遇,并把握住机会的能力。以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整个国家的日常经济运行几乎停滞,线下门店关门停业,众多企业面临史无前例的危机,但待疫情过去会出现哪些商机呢?比如“报复性”消费带来的市场红利,优质铺位增多、租金折扣更大带来的租金红利,充足的创业准备时间带来的实效红利,优质人才释放带来的人才红利等等,都是危机下的创业机遇,应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让危机变成机遇,在危机中识别机遇,增强自身的创新创业抗压能力。
(三)搭建教育平台是构建第二课堂“双创”育人模式的载体
平台是提升学生“双创”能力的有效载体,是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具体举措。本文从“双创”意识培育平台、能力培育平台、实践模拟平台、全程服务平台四个方面构建了第二课堂“双创”教育平台[4]。
一是以学生“双创”意识培育平台为支点,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邀请行业专家、科学家或成功企业家、杰出校友进校园,切身分享创新、创业经验和体会,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单独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针对性奖励在科学研究和创业实践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激励学生创新创业激情;依托学科优势,充分发挥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高水平创新平台、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优势,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思维,鼓励科研进课堂、科研进教材、科研进头脑、科研进实践。
二是以学生“双创”能力培育平台为支点,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SYB创业培训班,了解创业的方法步骤;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积极动员组织学生申报、参与创新性实验、科研兴趣计划;创新开展专业技能提升计划,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进入高水平创新平台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开设创业精英班,发挥校企协同育人作用,培养学生创业思维、市场评估、团队组建、企业法律法规、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实施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坚持双创工作与就业相融合,邀请企业人力总监指导学生面试技巧,举办商务礼仪培训和模拟面试大赛,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三是以学生“双创”实践模拟平台为支点,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经验。组织学生走进企业进行创业角色体验,初步感受创业过程;依托“创青春”、“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让学生体验创新创业全过程。此外,可把“双创”元素融入社会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举办暑期创新行活动,组织学生进实验室、进创新中心、进夏令营,开展暑期调研行活动;倡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农村、走进市场,开展暑期职业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预就业、角色体验,模拟创新创业过程。
四是以学生“双创”全程服务平台为支点,着力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高校和各院系应成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加强“双创”工作的组织领导;依托高水平教研团队建立院系创新创业导师专家咨询库,聘请校内外“双创”指导教师;组建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和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开展创业沙龙、经验交流等活动;提供“双创”全程咨询服务,从项目申报、公司注册、场地申请、补贴申请、贷款申请、风险投资、税收等多方面提供咨询服务。
(四)夯实保障机制是构建第二课堂“双创”育人模式的支撑
第二课堂“双创”育人的实施离不开制度保障、队伍保障、条件保障。
一是要构建制度保障机制。高校应建立健全第二课堂“双创”育人的制度保障机制,让第二课堂“双创”育人的目标、计划、步骤、举措通过制度的形式贯彻执行下去,保证制度的可实施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各项举措的落实落地。
二是要构建队伍保障机制。高校要确保第二课堂“双创”育人的实施,离不开一支专兼结合、训练有素的高水平“双创”师资队伍。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管理队伍素质。聘请一批经验丰富、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加入到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当中。充分利用高校高水平科研队伍,鼓励科研成果、技术发明通过学生创业团队转化落地。
三是要构建条件保障机制。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基金,确保第二课堂“双创”育人工作经费,鼓励知名校友、行业企业设立第二课堂“双创”专项基金。加大场地建设,除在校内建立孵化园外,高校可与政府部门联合共建孵化园,确保新兴企业的成长起步。积极探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创新创业浪潮,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传统行业的发展中,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保障能力。
(五)创业项目管理是构建第二课堂“双创”育人体系的手段
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等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项目的立项、中期考核、结题验收等工作,结合经费支持、比赛评比等激励措施,让大学生以完成项目的方式对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以此增强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工作的兴趣和能力。在实际的创新创业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5]。
一是学院基层组织要对项目进行严格评审。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是否公正和严格把关,关系着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工作严肃认真性质的认识,并对大学生建立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态度有重要影响。
二是做好宣传、组织和过程管理。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不仅依靠专业教师的指导,还需要管理人员对立项项目的宣传和有序管理,以组织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宣讲会、新老项目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对创新创业项目有全面的了解。项目的过程管理也是提高项目完成质量的有力保障,在项目进行中期应给予学生关于项目报告书写规范的指导,要求学生提交创业进展日志、中期报告,加强过程监督指导。
三是可创设校院级奖励机制。有效的奖励机制对学生和教师投入创新创业项目的激情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是针对学生奖励,可在每一年度的研究生保送和奖学金评定中单设创新创业序列,也可以单独针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奖励;另一方面是针对指导教师的奖励,在本科教学劳酬分配、业绩分以及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政策倾斜。
四 结论
第二课堂在高校“双创”人才的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培育“双创”人才,从加强组织管理、明晰教育内容、搭建教育平台、夯实保障机制、理顺项目管理五等方面,促进第二课堂“双创”育人工作的开展,培育更多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虞亚平.“互联网+”助推创业浪潮[J].人民论坛,2017(31):132-133.
[2]陆晗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134-135.
[3]李玉明.思想品德教育在大学生创业中的导向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1):148-149.
[4]李华,沈懋法,沈青青.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6(2):235-237.
[5]陈妮娜.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二课堂育人平台[J].教育现代化,2016(29):14-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