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5 14:35: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等安全专业教育是培养安全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安全专业学科发展的重要助力,也是安全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队伍培养过程中,高校如何做到在学生培养模式上实现与生产实际的紧密衔接,以及缩小培养目标与行业期望间的差距,对提高安全专业学生培养质量,提升我国各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计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为例,从培养目标确定、明确社会需求、完善培养过程、健全培养效果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高校培养出高素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更好服务地方社会安全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安全工程;OBE理念;本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吕辰,等.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0,7(45):28-31.

Discussion on the Training Model of Safety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College

LV Chen,XIA Xin-xing,LIU Hui,XU Xiao-meng,JIN Kan

(College of Quality and Safety Engineering of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Abstract:Higher safety professional education,which is the important way to train high-quality security professionals,is the key driving power of safety science development,is also the strong guarantee for safety work.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security professionals,how to make the college’s training model of students closely integrate with the actual production,narrow the gap between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industry expectations,and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ultivation quality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safety management of each enterprise in China.The article takes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safety engineering of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from these four aspects,include:determining the training objective,clarifying the social needs,perfect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ultivation effect,proposes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of safety engineering major.The aim is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security professionals and better serv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local society.

Key words:Safety engineering;OBE concept;Undergraduate education;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一 引言

在国民经济、大众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类对其劳动方式、生产和生活环境、生存质量也相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20世纪末国内众多专家、学者们纷纷提出:组织必须在质量(Quality-Q),环境(Environment-E)、职业安全与卫生(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OSH)三方面均达到国际标准时,才能求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据此再次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其主旨是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其宗旨是为了促进人类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科学是研究人、机、环、管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类生产和生活安全的科学,是上世纪7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21世纪以来,安全学科得到了迅猛发展,据我国教育部网站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招生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有131所,如今截至2017年5月,我国招生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共有172所,与2010年相比每年以10%~30%左右的增长速度在增长[1],如图1所示,同时也表明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安全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

 
就石化产业而言,石化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浙江省又是危化品生产、使用大省,每年化工行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2]。近年来,石化行业安全形势总体向好,这离不开各高校对于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像“3·21”响水爆炸恶性事故还时有发生,严重阻碍了化工行业的安全发展,这也迫使我们不得不对化工企业事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切实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同时也对高校培养出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做到在学生培养模式上实现与生产实际的紧密衔接,以及缩小培养目标与行业期望间的差距,本文将以中国计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为例,在充分考虑当地化工行业生产特点情况下,紧抓未来企业对安全职业发展需求,以OBE理念为基础,以期探索出科学有效的适合于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企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OBE教育培养理念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最早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3,4]。2016年6月我国宣布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其正式会员国,这标志着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得到了国际认可。基于这一背景,国内许多高校认识到需引入符合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工程教育的教学改革工作,这也与国内高校工程教育发展现状相适应,因此,采用工程教育认证OBE基本理念来逐步引导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学改革,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

 
三 基于OBE理念的安全人才培养模式

OBE教育理念常常表现出反向设计、正向支撑的特点。其理念核心在于强调以适应未来社会职业发展需要为目的,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5,6]。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实际安全管理能力的安全技术人员,满足社会对安全人才的需求。图2和图3,分别为“传统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OBE以成果导向为目的的教学设计”,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培养模式相比,着重关注了国家社会对人才的专业需要,根据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要求和五年后所应达到的专业成就,提出其在校期间的具体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在毕业时所应当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并据此细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指标点,再进一步确定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

\
\
 
(一)确定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高校自身办学特色,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依托安全监管和质检行业,聚焦特种设备和化工安全管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安全工程专业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够从事化工安全工程方面的设计、检测、评价、监察、咨询与培训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技术、管理人才。

在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之后,就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时间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进行总体描述,期望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时间里能较好地适应不同性质的岗位工作要求,成长为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成为用人单位的骨干力量。期望达到以下目标。

(1)能够运用课堂所学安全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安全工程领域实际问题,能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特别是现代安全工程技术的最新成果,研制、开发满足安全需求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并为企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新方法。

(2)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跟踪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信息,及时掌握本专业最新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通过高新科学技术方法的辅助运用,便于安全工程领域中的一些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

(3)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能够就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复杂安全工程技术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4)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在工程设计与实施中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二)明确社会需求

安全生产永远是化工企业安全健康发展所需要关心的头等大事,安全即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基础。当前化工行业安全形势严峻的背后潜藏的根本原因在于安全科学技术水平落后、安全防护措施安装不到位、一线作业人员安全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以及安全管理人员配置不足等。由此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如何加强和保障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成了全社会人们的共同心声和努力的方向,当今,随着安全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安全人才逐渐成为专业紧缺型人才,其背后离不开各高校对于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国计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在充分了解当地区域化工经济建设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紧抓未来社会职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对化工安全领域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工作。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加大了化工基础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对化工基础理论有一个基本掌握和了解;在实践环节增加了化工企业生产实习及生产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和实验分析操作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培养过程

基于OBE理念下的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需要我们做到:(1)改革课程体系,充分考虑职业需要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基础教学工作,形成围绕“需求”下的课程体制;(2)改革教学模式,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推广尝试使用“问题导向”和“项目导向”的本科生教学模式;(3)提升完善校内的实验室建设和推进校外实习基地设立,大力推行“理论+实践”的本科生双模式培养体系。

根据以上提出的本科生培养目标,基于“厚基础、宽口径”的知识结构设置原则,提出了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基本结构设想。将本科四年制课程内容分通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类设置,分别为学生提供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方面基础知识;各个行业通用的安全科学理论和技术知识以及与就业职位相关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依据就业行业职业需求,如化工行业对安全人才需求,对专业课进行模块划分(化工行业安全专业课程模块,机械行业安全专业课程模块,…),利用各模块与通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自由搭配,进而完成安全工程专业不同行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工作,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企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四)健全培养效果评价机制

本科生培养效果评价机制的健全,需要我们从以下两方面工作入手:(1)评价课程目标达成度;(2)激活持续改进机制。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评价课程目标达成度:传统以学生最终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考核标准。而基于OBE理念的培养模式,则侧重于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动态考核、综合能力的考察。除将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一种判断课程目标达成度的指标之外,还因结合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验与实践完成情况等。在对课上知识掌握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兼顾学生课后活动表现,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

(2)培养的持续改进机制:当课程培养效果评价结束之后,需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思,对培养方式和方法进行持续改进。每个OBE理念指导下的本科生培养,均存在两种循环过程(如图3所示),一种为外循环过程,表现为: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制定毕业要求—教学评价并反馈处理;另一种为内循环过程,表现为:制定培养目标(包括毕业要求、指标点)—施行教学过程(包括课程体系、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反馈并处理(包括教学评价)。人才培养机制的不断完善,有赖于以上外、内循环过程所组成的闭环的不断循环和升级。本专业通常采用4年为一个周期,利用参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结果,以及本科毕业生的工作经历反馈,适时、适当的对培养方案进行不断调整、完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持续改进机制是一种长效机制,健全人才培养则是一项旷日持久的长期工作,其离不开学校管理者和各位任课老师的共同努力。

四 结论

(1)“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面临的永恒的话题,没有安全,人类社会将无法进步和发展。浙江省是危化品生产、使用大省,加强和保障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是全社会共同心声和努力的方向,其背后离不开各高校对于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

(2)本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安全职业需求及我校自身办学特色,提出了基于OBE理念的安全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质量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更好服务于区域地方安全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各高校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定位,探索适应与社会职业需求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今高校面临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邓奇根,高建良,魏建平,等.我国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现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2019(03):20-23.
[2]陈三强,朱建淼,叶峰梅.浙江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动态风险分析模型研究与应用[J].浙江化工,2018,49(8):36-44.
[3]任世学等.基于OBE理念的课程体系构建探索与实践——以化工原理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19,36(01):32-35+94.
[4]凤权.OBE教育模式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6,31(3):81-85.
[5]郑琰,张福群.OBE理念下的应用型安全人才培养[J].安全,2018,39(06):70-71.
[6]张晓青,王君,王晓玲.本科一流专业OBE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2019(23):146-1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1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