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有着与以往任何一代大学生都不同的思想特点和行为规律,本文旨在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现状,深入剖析差异背后的原因,并为思想教育工作者下一步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提出建设性建议,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特点;行为规律;思政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姚敏磊,殷美,王雨彤.刍议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与行为规律[J].教育现代化,2020,7(37):133-137.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 Rules Discu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New Era
YAO Min-lei,YIN Mei,WANG Yu-tong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ABSTRACT:Young college students in new era have different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 rules from any previous gene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The paper tries to understand ideological,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tatus quo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analyze reasons behind the differences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questionnaire survey,in-depth interview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to put forwar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furture work of ideological educators,and train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in socialist cause.
KEY WORDS:New era;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Behavior rul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每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有每个时代的特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和变化规律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成思政教育的辅助工具,主动占据思政教育的阵地,因时因事因人的改进和调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才能让思政教育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只有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帮助学生树立和提升政治素质和安全防范意识,才能使学生自觉抵制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和思想渗透,才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
一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
(一)政治热情高,但鉴别能力低
新时代大学生大多出生于2000年前后,生长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和扩大的环境中,受到外部世界发展的影响较深,其思想呈现较为开放的特点。新时代大学生更崇尚创新精神与探索精神,具体表现在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国新时代的新目标、新使命、新理论均有所了解,并表示高度认可,有着较高的政治热情。但他们依旧缺乏对中国国情和民情的系统认识和深入了解,对各类社会问题的认识还较为片面、表面,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容易被社会评价与舆论所影响。因而,他们缺乏在政治事件上的主观判断,存在一定的跟风行为,致使其政治态度、政治立场、政治行为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2]。
(二)生活追求高,但理想信念差
新时代大学生生活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新媒体时代,他们对各种社会思潮和科学前沿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加之思想观念的开放自主,他们对很多事情都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有着较为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他们受到父母期望高、就业形势严峻、社会竞争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在这样的内部及外部情况下,深刻明白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但他们拥有远大理想的同时,却缺乏对未来发展目标的清晰认识和理性规划,不愿意对其做更深层次的考虑,因而,很少将计划付诸实际行动,反而更崇尚“佛系”的生活态度。这种反差使得他们处于一边紧张未来发展情况,又一边享受当下放松状态的矛盾中,从而使得“焦虑”成为当代大学生普遍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同时,他们在未来人生理想的选择上也呈现出较为浮躁和功利的特点。他们挑剔学习、工作的环境,追求更高的报酬,但不愿吃苦,因而,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在调查中,超过10%的学生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和价值体现为拥有金钱的多少和权力的大小,并表示他们工作的直接目的之一,是追逐财产与功名。由此可见,拜金主义和过分强调自身价值等消极倾向,对部分当代大学生选择人生理想的影响也较为严重。
(三)独立意识强,但交往能力弱
新时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成长于“421”家庭,从小受到来自家庭的较多关注与关爱。在这种正面教育的引导下,当代大学生往往富有自信,喜欢展现自己的思想。同时,随着社会大环境中思想的不断解放和对青年一代自主意识觉醒的鼓励,当代大学生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但在他们独立性强、自我意识高的背后,也带来了一些人际交往上的问题。在他们身上会普遍出现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具有浓厚的利己思想和行为,缺乏对他人应有的尊重与宽容,集体主义观念淡化。调查结果显示,近50%的学生遇到困难都会自己独立地去寻求解决的途径,甚至有部分大学生在访谈中明确表示,在日常学习中相比于小组合作的形式,更倾向于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约70%的学生和室友因为生活琐事而发生过争执,其中,5%的学生甚至会因为和室友矛盾处理的不得当而选择搬出宿舍;超过60%的学生表示自己不会主动关心父母与亲友,这一方面是由于时间、精力的缺乏,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表达自身情感[3]。
(四)自尊程度高,但抗挫能力差
泛零零后大学生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家庭环境下,有着良好的生活条件,日常所需所想大多可被满足,在重重保护下受到的挫折较少,使得当代大学生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优越感,并往往以高度自尊的方式表现出来。但他们外表看起来勇敢坚强,实则内心敏感脆弱,抗挫能力较差,这一点在他们迈入较为自由的大学生活后更为显现。在调查中,超过80%的学生表示在遭遇失败挫折后,会出现较长时间不可自控的情绪低落,更有超过50%的同学表示在一次失败经历后会留下心理阴影,以及在未来相似的场景中会出现害怕、高度紧张、过度焦虑等负面情绪。
二 当前时代时代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
当前时代的信息传播有着即时传播性,对于高校的大学生来说,生活地点相对固定,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的活动范围基本都是在校园内及周边,空间范围相对狭窄,难以即时获取信息,而互联网则是一个开放的活动空间。互联网拥有将消息即时传播这一特点,可以直接将思想政治教育放置在一个开放的空间内,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性的从互联网上获取所需信息,使信息的接收更快,更有针对性。
(一)网络使学生更喜欢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前,可以利用网络获取到课堂上所需要的实事信息,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关的资料向学生展示。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即时性信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网络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包括信息、图片、视频等,这些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开放式学习。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会更倾向于与网络结合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可通过与网络结合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二)教学资源的提供
思想政治教育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寻找自身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在网络这个开放平台上有许多精品的案例,教师可以结合资料进行实例讲解,在授课中配合图片资料与视频资料等,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生动的学习环境。通过网络教学资源的配合,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为丰富,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更为深刻。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的授课与讲解来理解所学知识,并表达自身看法,在课后,学生如果对知识存在不理解、不明确的问题,或自身存在思想上的问题,都可通过网络平台,如QQ、微信等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使学生无论在什么地点都能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三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原因分析
(一)网络环境的影响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中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其中移动端在用户渗透领域已进入成熟期,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1%且仍存在着上升的趋势。同时,互视频取代原先的文字和照片,成为最能吸引大众且更广为流传的互联网信息传递方式。这意味着我国网民的数量、构成和使用互联网的方式、方法已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个时代已不再是90后成长时的互联网时代,而是发展成为全新的自媒体时代,青年一代活跃在互联网中的各类活动中,呈现出盛况空前的态势。在这样的时代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从而使得他们对自我个性的追求与表现需求被极大激发。
在移动端普及和视频兴盛的大环境下,互联网这把双刃剑的正反面作用都更易凸显。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与知识的方式更为便捷有效,这有助于他们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但获取的内容通常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使之缺乏对相关内容的系统了解和深入认识。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管理和保护的发展进展,明显滞后于互联网自身的发展,使得互联网存在的缺陷被不断放大。在鱼龙混杂的复杂网络环境下,新时代大学生由于心智尚未发展成熟,而缺乏对互联网信息缺乏鉴别筛选的能力,更易受不良内容的干扰和影响[4]。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现阶段,学生的成长成才仍由家庭承担最为主要的责任。00年前后出生的大学生,大多成长在较好的生活条件中,且多为独生子女,得到父母和祖辈的过度关心,甚至已达到溺爱的程度。这导致当代大学生较易表现出自我甚至自私的性格特点,他们更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容易忽视他人的感受、轻视集体的利益。同时,在家庭的过度照顾与保护下,他们在进入大学前受到的挫折少之又少,当进入更为独立与自由的大学生活时,他们的抗压能力低、抗挫能力差显得尤为明显。
(三)教育环境的影响
我国现有的教育手段较为落后,教育教学体制发展也较为缓慢。其中,在高等教育这一方面具体表现在,教育教学方法未能及时满足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缺乏对应的突破与变革。当代大学生在网络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已不满足于传统的思政教育,其思想行为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微小,需革新教育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变革的过程中,教育主体也应注意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置于思政教育的核心位置,以确保教育变革方向的准确性。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成长在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社会环境下,这为他们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先进的社会思潮、更高端的科学技术、更开放自主的思想观念,致使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加多元,对很多事情都采取多重选择的态度。社会上仍存在着一些不良之风,对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产证较大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不足等各类问题。在这一代学生受到来自社会负面影响的同时,社会大环境也对00后一代频频发出质疑与否定的声音,为他们贴上各种负面标签。合理的包容、鼓励与引导的缺失,致使其对自身定位与认知出现较大偏差,易陷入恶性发展之中。
(五)国际环境的影响
在文化方面,00后青年一代的成长中受到了较大的西方文化冲击。这一方面,使得部分青年大学生在多元文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下,更加具备国际视野,更易接受新鲜事物,有着更为广阔的胸怀和改革创新的精神;但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对待外来文化时未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只是一味的推崇与全盘接受,丧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从而偏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放弃自己的理想信念。在经济方面,经济的全球化带给青年一代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也带给他们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面对学习知识和就业发展的双重压力时,呈现或锐意进取以求进步,或自暴自弃以求安稳的严重两极化特征。
三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应对办法
(一)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坚定理想信念是新时代青年工作的政治前提,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思想引领工作和安全稳定工作。思政教育者应始终坚持“准确掌握学生信息,教育在先、预防为主,早发现、早干预”的工作准则,通过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和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其思想定力和政治素养,使其自觉抵制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和思想的渗透。同时,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主动作为,全面准确把握“三全育人”重点工作要求,把习总书记对高校“怎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育人要求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以更强烈的责任,更积极的态度,更过硬的作风,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教育工作的希望,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把“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把培养学生理想信念作为第一要务,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第一要求,知行合一作为第一原则,切实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掌握学生思想状态,明确教育目标
当前时代为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及时掌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通过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自律教育课程,强化学生自身的自律性,尽可能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网络是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工具,应自律性的应用网络中有价值的东西来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建设一个健康良好的氛围,高校应加强对校园网络信息的约束,增强网络信息环境的监督与管理,社会应健全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使网络应用变的规范化,加强对网络信息内容的审核与监控,让高校与社会共同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进步,熟练运用当前时代技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正确指导,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其拥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步入社会后成为有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三)提高自身素质,改革创新教育方法
新时代的思政教育仍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原则。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的全球化发展,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方便快捷,这也使得他们的知识面较为广阔。因而,思政教育者必须对所要传授的知识有着更为系统且深入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起到引导青年的作用。这要求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观,坚持以不断学习的方式来增长才干,深入探索,不断创新思政育人形式,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思政教育,通过大数据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规律,提升思想引领实效。如带领学生集体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必由之路》等政论大片,并互相交流观后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时代精神;开展围绕时事政治热点讨论的茶话会活动,带领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充分调研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意见建议,以便进一步优化课堂。同时,教师也要将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别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相结合,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爱好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原则[5]。
(四)运用网络平台,拓展第二课堂阵地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适应互联网高度发达且仍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趋势,主动占领互联网阵地,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传授知识与技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积极建设包括微信、微博、抖音、哔哩哔哩等在内的新媒体平台,不断设计优化板块,以青年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深入推进“青年大学习”。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对校内涌现出的优秀学生组织、学生干部、学生个人等进行定期地宣传和展播,大力弘扬包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在内的各领域榜样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在校内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不再仅仅依靠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重要程度也越发得以显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不断完善思政育人模式,构建理论课程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着力提升思政教育成效。通过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青年一代的凝聚力;通过组织学生赴相关企业开展实践游学,深入学习产业前沿知识;通过分层分类开展各类培训,增强学生综合素养;通过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加深对新时代下的新目标、新使命、新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政治素养。
四结语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扮演着愈发重要的作用。新时代青年学生不断变化的行为特点及思想规律,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要求。思政教育必须格外重视受众群体的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加强研究,并针对存在的各类共性和个性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解决方案,对症下药。不断取得高校思政教育的新突破与进步,真正践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初心和使命。
参考文献
[1]张慧,杨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及行为规律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5):142-144.
[2]康蕾,王发程.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及行为规律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25):228.
[3]吕宁,由馨媛.0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规律调研及其应对[J].大学教育,2019(09):98-100.
[4]张建松,刘天骥,刘琳琳.“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及应对措施[J].农家参谋,2017(19).
[5]张卓伟,李颖.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6):147-1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