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生态系统构建的多维探赜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1 16:20: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高校要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完成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使命就必须落实到最基层的组织、学生的身边。而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会是高校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组织。整合学生自身的党团班组织,发挥各自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优势,构建党团班协同育人生态系统,对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思路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运用教育生态学和协同理论,构建了一个以党支部(党小组)为思想引领核心,团支部为抓手,以班委会为基础的自适应的党团班和谐共生的协同育人生态系统,切实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思想育人功能和活动育人功能,打造“三全育人”价值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三全育人;党团班;协同育人;生态系统

本文引用格式:李珊珊等.“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生态系统构建的多维探赜[J].教育现代化,2020,7(39):98-101.

Multidimensional Exploration of the Ecosystem Construction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mong Party and League Branches and Class Committees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Three-wide Education”

LI Shan-shan,ZHANG Xiao-chun*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

Abstract:“Three-wide Education”is an effective way for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In order to advance the work of“Three-wide Education”and achieve the mission of cultivating newcomers who are placed great expectations for national rejuvenation,it must be implemented among the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nd students.Party branches,league branches,and class committees are important organizations of universities to effectively organize students to carry out various activities,achieve self-education,self-management,self-service,and self-supervision of students,and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uild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ecosystem among Party branches,League branches and class committees though integrating Party and League branches of students and class committees,giving full play to their differences and unique advantages respectively,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three-wide education;party and league branch and class committee;collaborative education;ecosystem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随着高校“十大育人体系”的深入推进,各高校以育人为核心深入推进组织建设,有效提升各类组织的组织力。因此,从学校到院(系)再到班级到学生,高校的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由显性的组织领导指导到隐性的学生党员、团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必须环环相扣、层层落实。首先,班集体是学校实施教育管理服务的基础单位。班集体里的学生继而产生班委会、团支部以及党支部,这些组织开展一系列组织活动,从而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那么,整合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的系统优势,推进组织育人和学生自主自愿性相契合,更是高校学生思想整治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本文的思路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运用教育生态学和协同理论,构建了一个以党支部(党小组)为思想引领核心,团支部为抓手,以班委会为基础的自适应的党团班和谐共生的协同育人生态系统,切实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思想育人功能和活动育人功能,打造“三全育人”价值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 多元需求:构建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建成高校党团班和谐共生的育人生态系统具有来自国家、社会、高校和学生个人的切实需求,具体体现在:

(一)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2]因此,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3]塑造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价值追求,提高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较好的科学文化艺术素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把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需要学校瞄准各种体制机制顽瘴痼疾深化改革,打造党团班协同育人生态系统,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切实形成育人合力。

\

 
(二)高校教育管理与个人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

马克思曾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可能获得全面发展自己禀赋的可能性,只有在集体中,个人的自由才是可能的”。[4]如何在实现大学生在集体中的自由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在组织育人中的自主自愿性,是高校组织育人工作需要思考的问题。传统的班级模式中,班委会和团支部是班级的权力主导,而很多学生党支部游离于班级自我管理体制之外,学生党员在组织育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因此,以育人为核心推进组织建设,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切实发挥学生党员干部、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广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组织建设,有效提升各类组织的组织力。

二 多维挑战: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生态系统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一)国家维度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5]是党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具有战略决定意义的根本问题。当前形势下,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体制综合改革纵深推进。与之相应地,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战略定位,历史使命和目标任务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因时而进、推陈出新,通过构建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生态系统,把党组织的思想引领性和学生的自主自愿性结合起来,培养能够引领社会风气的时代先锋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我国履行大国担当、推动建设新型国家关系,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二)社会维度

当代大学生身处在自媒体网络时代,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社会,也会深刻地改变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而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网络文化生活需要。不仅如此,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潮也正逐渐侵蚀着当代大学生。如何在日趋火热的自媒体网络时代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高校“三全育人”的全过程,如何与时俱进地为党培养信仰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让当代大学生认识国情,了解社会,这些也是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工作在新形势下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三)高校维度

“三全育人”工作推行以来,各地各高校紧紧扭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这一主线,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在实际工作中,整合协同学校各项教育工作、各项育人元素,发掘一切校内外资源,让不同队伍之间同向协同是实施“三全育人”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所在。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力高地、人才高地,如何全面统筹治学办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如何充分发挥党团班各级组织的政治职能,实现育人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这是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工作亟待探索的问题。

(四)个人维度

当前大学生主体已经由80后转化为90后乃至00后,他们个性鲜明、自主意识强、功利色彩浓重、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他们喜爱时尚现代的语言符号、影像符号、声音符号和娱乐元素,反感枯燥的政治学习、理论学习及单调的组织生活。同时,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和错误社会思潮之争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容易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青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和指引,要把好理想信念“总开关”。[6]因此,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与新变化,高校如何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效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让他们用智慧和能力服务于国家、民族和人民,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也是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工作亟待探索的问题。

三 多措并举:构建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生态系统的新思考与新探索

(一)优化党团班协同育人构建策略,坚持因地制宜和效果导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7]党支部要成为“思想引领核心”,团结凝聚广大学生听党话,积极将党支部打造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六有青年”的摇篮。[8]在高校设置学生党支部时,考虑到发展党员程序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设置横跨同一个专业的不同年级的党支部,由辅导员老师担任党支部书记,以解决党支部不能涵盖低年级的问题。而团支部的核心工作就是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抓手,推动学生个性化成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诠释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求让当代大学生看得进、听得懂、乐接受。最后,班委会要成为各项工作的基础,凝聚班级力量,努力配合党团支部开展各项活动,实现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二)抓好关键少数,破解三方沟通协调障碍

党支部书记与委员、团干部、班干部等都是高校大学生中的关键少数,也是大学生工作和学习的领头雁、排头兵。首先要把好选拔关。我们要完善学生干部的选拔管理体系,突出强调学生干部选拔的政治标准,必须具备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担当,挖掘政治立场坚定、群众基础好、工作作风踏实认真的大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其次,转变旧有观念。构建“一体两翼”的新的管理格局就要逐步确立党支部的核心地位,削弱班委会在班级事务管理中的现有权力。学生干部也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实现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管理职能转变。再次要做好培训。主要做好“沙龙式”教育活动和“常规式”培训。开展针对性培训,强化党的理论武装,牢固信仰之基。

(三)拓展应用自媒体网络,强化互交与日常学习

自媒体网络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生态系统应重点发展的工作媒介,党团班内部交流互动也有赖于自媒体网络的应用。首先,建好网上党团班协同育人组织,借助微信、qq、易班、学习强国等即时交流工具构建网络交流工作组织,增加成员互动,让学习在平常、学习在身边、学习在日常,看要闻、学思想、答试题成为校园风尚,开展“浸润式”学习,强化碎片化时间的日常学习打造轻松活泼的网上党团班氛围。同时,网上党团班协同育人组织也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党务工作者针对不同群体党员的实际,采取生动鲜活、喜闻乐见的方式,用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增强主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

 
(四)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促进活力化与实用化

党团班协同育人生态系统通过搭建“五大平台”——党员先锋引领工程、红色基因工程、师生连心工程、班集体建设、三大德育答辩,以创建“支部班子好、学生管理好、组织生活好、制度落实好、作用发挥好”的“五好党班团组织”为抓手,营造争创先进、比学先进的氛围,形成了“组织覆盖有实效、基层组织有力量、干部队伍有作为、学生群体有质量”的生动局面。一是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各项目负责人以PPT形式,围绕特色活动的建设基础、活动内容、主要举措、保障措施、进度安排、预期成效和创新示范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汇报。评审人员围绕活动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创新性等对活动作简要评价,指出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建议,例如可引导学生组织开展红色学习类、社会调查类、便民服务类等活动。下一步学校将根据评审情况,对申报活动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并加强监管,统筹推进活动实施。二是创新活动内容。例如组织学生党员理论宣讲团。学院通过遴选优秀学生党员组建理论宣讲团到学院学生党团支部、年级、班级进行宣讲,充分发挥朋辈教育优势,以青年学生的视角阐述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将党的理论传播到了最基层的党组织,实现让党的理论真正落地生根,同时也使在校的大学生通过实践增长才干,练就本领。

(五)完善考评体系,保障协同育人实效长效

在党团班协同育人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如缺乏相应的考评体系,则难以长久保障党团班建设的实效性。考评体系涵盖领导机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六大机制,从确立考评评价标准、量化考评方法、形成评估细则与程序、考评结果应用等维度建立和完善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考评体系,有利于规范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工作考核的形式和内容,有利于提高落实育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作用,有利于实现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建设的常态化、制度化,形成育人长效机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

四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5-9]就必须对高校教育及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为高校体制机制建设注入时代性,不断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生态系统的构建,就是学生党支部(党小组)、团支部和班委会在高校日常学生管理建设中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适应的协同育人系统,使三者共同参与、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力优势,提升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5][9]张炼.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报,2016-12-09(1).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N].人民日报,2018-05-03.
[3]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EB/OL].(2017-09-24)
[2019-08-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709/t20170925_315201.html.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49.
[6]乔东亮,李雯,李新利.全面推进新时代青年事业的科学指南——习近平青年思想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18,(4):5-9.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8]周学智,王子安,高思航.高校共青团改革视域下党团班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5):75-7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94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