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党团班协同工作机制研究与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09 14:47: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党团班协同工作机制,加强对学生思想引领、活动实践、作用发挥等方面的整合,形成育人合力。目前党团班协同工作机制在实际工作中面临交流不畅、多头管理、监督缺乏等问题,高校可以从优化机构设置、加强纵向交流、搭建协同平台、健全工作团队、构建分工体系、完善内容衔接、做好监督考核、构建制度保障等方面作出改革,深入推进落实党团班协同工作机制的具体举措,从而完善高校党团班协同工作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合力。

       关键词:高校;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协同工作机制

       本文引用格式:王英辉 , 周泓宇. 高校党团班协同工作机制研究与探索[J]. 教育现代化,2020,7(102):165-168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Collaborative working Mechanism of Party Branch, Youth League Branch, Class Committe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Yinghui, ZHOU Hongyu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and revolutionize the model of talents trai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implement the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that integrates party branches, youth league branches and class committees, incorporate their functions in influencing students’ minds, organizing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social practice and leveraging students’ roles in self-education, self-governance and self- service, thereby achieving the maximum synergy of the three parties in talents training. However, the current mechanism is facing problems of blocked communication, lack of unified management and inadequate oversight. To make improvements  on the existing mechanism, boost the trilateral cooperation and give better performance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ormulate concrete action plans in such aspects as improving institution setting, enhancing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in the framework by constructing an effective platform, building a sound workforce, establishing a system for division of labor, improving content cohesion; stressing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and providing institutional safeguar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llaborati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rty branch; youth league branch; class committee;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一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因此,如何改进和创新高校党团班协同工作机制,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

二 高校推进党团班协同工作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 贯彻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


       打铁必须自身硬。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毫不动摇的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高校要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就必须将党的政策和声音传到最基层,传到每个学生的耳中。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级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科研、志愿服务等各项活动的重要载体,其中学生党支部作为领头羊,要协调处理好与团支部和班级的关系,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真正将广大青年学生团结在党的周围,让支部和党员成为大学生可以依靠的主心骨和贴心人,切实筑牢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 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然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仍存在教育工作理念和贯彻落实的手段方法跟不上新时期大学生发展实际的问题,在实践中也尚未真正树立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育人理念和有效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共青团工作、专业学习发展等相互独立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厘清党团班各主体的工作职责, 融合彼此的工作优势,开展深度合作,有利于积极探索立体交互式的育人模式,有效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合力。

(三)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2]。”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不仅在于学校如何教育引导,更在于自身如何参与到“自我成长”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内因是指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内部原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指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能够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成长成才内因的大学生,要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到党支部、团支部和班级的各项工作中;通过实际行动坚定理想信念服务同学、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三 高校党团班协同工作机制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 交流不畅,缺乏情感纽带


       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三者之间缺少常规性的交流互动 , 没有统一固定的沟通渠道,独立开展活动情况较多 , 配合不够密切 , 工作缺乏一致性 [3]。各主体成员之间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缺乏有效的交流连接点。此外由于目前学生党员的发展特点,低年级学生党员人数较少,一般建立统筹多个低年级的联合党支部。支部人员跨年级、跨专业、跨班级,学生党员之间、党支部和班团支部之间彼此不熟悉不了解,纵向沟通难以开展。物理上的阻隔使得三者之间缺乏有效交流渠道,没有建立足够的情感基础和交互纽带,进一步导致学生基层组织协同运行效率不高 , 从而影响协同工作的开展。

(二) 多头管理,活动协同困难

       “计出多头”的实际情况使得党团班各主体多数时间各自为政,难以配合协同,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合力。目前在党团班协同工作中,尚未构建起合理的交流协同平台,各项工作所涉及部门众多,相互之间工作职能重叠,工作边界模糊。对于同一任务,不同部门分别从自身角度进行布置和要求,导致活动时间安排和活动形式上均难以统一。此外,学生缺乏对于党支部、团支部、班级活动的清晰认知,分不清各项活动的归属和重点。同一主题活动在不同场合反复开展 , 造成大量时间、精力的浪费。学生也因此对于一些活动产生抵触心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传授相互剥离、日常教育与学生专业发展相互割裂、共青团工作与学生管理相互独立、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党建各自为政、画地为牢……本属于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却支离破碎 [4]。”

(三) 作用淡化,监督考评缺乏

       随着从严治党要求的不断加强,党员发展要求更加严格。新生在进入大学后提交入党申请书,一般要到大三或大四才能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高年级时进入支部的学生党员不仅仅需要面对支部的各项活动,同时要兼顾生涯发展和专业学习, 个人精力被摊薄,难以将较多的精力投入到支部工作中,对接到支部外的其他主体活动时更是有力难使,难以发挥模范作用。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党团活动认识不足,同党支部情感联系较少,不知晓或不愿意参与支部活动。党支部的教育引导和学生群众对支部和党员的监督考察都收效甚微。

       任何工作在推进中都需要监督考评来协助落实。目前协同工作机制主要监督的方面为各党团班主体,对于其他配合实施党团班协同的主体, 缺乏明确的要求和指导,例如同学们接触最多且负责设计党团班各类工作的是辅导员,对学生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的是全程导师。辅导员或班导师的作用是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 模式的规划者 [5]。但是,目前以上主体如何进行考评并未确定,其工作情况和作用发挥效果也有待论证。

四 高校落实党团班协同工作机制的具体举措

(一) 优化机构设置,加强纵向交流


       充分发挥朋辈传帮带作用 , 解决党团班沟通联络纵向跨年级不畅的问题 [6]。要着力加强党团班之间的人员纵向交流,打通跨年级、跨专业之间的沟通渠道。积极依托新生班级小班主任制度,加强高年级优秀学生和低年级同学的持续联系,坚持选拔高年级优秀团学干部、学生党员担任小班主任,从新生入校即帮助其搭建同高年级班团支部、学生党支部之间的持续沟通渠道。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党员参与班级事务,担任班委和团干部,协同党支部做好对本班同学的宣传引导,认真落实积极分子推优、主题党团班日协同等工作,确保党支部的教育引导工作在班团支部的覆盖和落实。建立联席交流制度,设立活动清单,明确党支部骨干培训、政治生日、主题党日、党员民主测评等活动时间,邀请积极分子、班委和团干部参与党支部活动,在进行思想教育引导的同时,加强党支部与班级同学之间的联系沟通, 听取班级等对于支部工作的意见建议。

(二) 搭建协同平台,健全工作团队

       扎实推进“党团班协同平台”,整合任务,强化交流。做好学院团学负责人和年级辅导员,党支部书记之间的信息交流工作,对于各上级机关布置和分配的任务,统一进行拆分和整合,奠定活动思路,预期方向,统一对学院党团班各模块进行工作布置,变“九龙治水”为“一以贯之”。建立“党建组织员 + 团委书记 + 全程导师 +辅导员 + 党支部骨干 + 团学骨干”的“三师一辅两骨干”协同工作队伍。坚持专职党建组织员进支部、团学工作负责教师进团支部、全程导师班导师进班集体,辅导员协调指导党团班活动具体开展。坚持以“党团班”为着力点,以“三师一辅” 为动力翼,“三师”依托年度工作规划,从思想政治引领、学生骨干培养、第二课堂活动、生涯发展等角度为“党团班”构建关联活动表单,提供直观的交流选项和活动协同渠道。在开展工作中, 也要监督和提醒“党团班”各主体进行沟通,开展协同。“一辅”要积极发挥自身作为党团班协同最小载体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协调党支部、团支部、班级的各项工作,综合考虑活动设置、人员培养、相互交流等内容,“以点带面”不断推动“党团班”之间的交流协同。“两骨干”要主动担任党团班干部,促进党团班骨干交叉任职,相互流通交融,加强经验交流和技能积累。

(三) 构建分工体系,完善内容衔接

       “党团班”三者要明确自身定位,找准工作着力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工作。

       1.党支部。以思想教育为核心,以骨干培养, 服务师生为两翼。坚持从上至下的理论学习引导, 加强高年级对低年级的经验传授,积极发挥支部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建带团建、促班建,引领整体工作方向。同时结合多层次成体系的主题教育方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与班团支部形成合力, 共同推进“实践育人”和“组织育人”。要与时俱进,创新培养考察体制,建立统筹兼顾、管理统一的培养考察体制 [7]。在明确保证“发展党员, 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8] 的前提之下,党支部要认真做好培养方案设计,坚持严发展、早发展, 积极从低年级班团支部吸收符合条件的学生骨干, 加强班团组织和党支部之间的人员互通。对于已经培养好的学生党员要积极发挥其模范作用,使之由理论“受众”变为理论“领导”,指导班团组织的理论学习,扩展同班团交流的渠道路径。此外, 党支部要以服务师生为重要工作目标,通过帮扶支教、热点解读、志愿服务等手段,做好对于老师同学的实际服务,强化同班团的情感联系,加强班团认同,奠定协同工作基础。

       2.团支部。做好承上启下,着力强化思想、培养、组织三大功能。坚持做好团组织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工作,以此为基,协同党班强化学生的综合培养。建立团支部理论学习、工作检查考核体系,重点抓好“三会一课”制度、主题团日制度,切实在各项活动中结合开展理论学习,使团的组织生活落到实处。要在积极开展活动的同时,不断加强团员意识教育,通过对接党支部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青年团员的政治意识。认真做好班级学生的选拔工作和支部团员的推荐工作,发挥团支部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居中协调作用,助力党团班人员流动。依托团组织活动兼纳思政和专业的特性,推动各项活动在主题党团班日、经验分享会、思政讲堂等方面进行,建立基本的沟通渠道,鼓励各年级支部间、同年级不同支部以此为基积极开展沟通交流,加强互相合作。

       3.专业班级。加强凝聚力建设,构筑思政和专业的融合基础。班级要积极发挥制度基石作用, 教育好、统领好、组织好班级同学。协同团支部开展各类活动,不断强化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外, 班委负责制定与实施班级的工作计划 , 主持好班级教学、科研和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 协助党支部组织班级同学参加相应的学习活动 [9]。

       班级作为大学专业授课的最小单位,是专业学习和思政引导的最前沿节点,要奠定基石,做好组织工作,结合党团活动积极对班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专业引导。要协助做好专业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协同。发挥自身作为专业学习载体的作用,积极团结班级同学,开展理论引导。利用“课程思政”平台、优秀学生党员分享会、理论学习“带头人”,在推进班级同学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积极引导班级同学向团组织、党组织靠拢。

(四) 做好监督考核,构建制度保障

       在协同工作中要做好对各主体的监督考核, 在充分发挥党团班各自的能动作用的同时,加强对各类主体的职责确定。一是要研究制定《党团班协同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推动建立交流平台, 厘清各主体岗位职责,明确工作重点和目标。二是完善评奖评优工作机制,将党团班协同工作落实情况作为优秀班集体(团支部)考核、党支部述责测评、辅导员述职等考核的重要指标,每学期或每年度针对党团班协同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评议和考核,从多重角度全面考察协同工作落实情况。三要对作为工作落脚点的学生积极进行引导和教育,充分调查、研判党团班成员的真实想法和诉求。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性学习和社会技能锻炼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党团班协同开展的项目活动的质量内涵、吸引力以及学生在参与相关活动中的实际获得感 [10]。不断提升学生参与感和认同度,培育学生参与活动和支持党团班工作的内生动力。

五 结 语

        高校党团班协同工作机制是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深落细落实的重要举措,是高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力抓手,通过优化机构设置、搭建协同平台、明确责任分工、做好监督保障等途径,理顺党支部、团支部和班级的职责关系,促进实现“化学反应”,使机构设置更优化、权责关系更协同、保障服务更高效,更加充分的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和学生组织的内生动力,真正促进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共产党员网 [EB/OL].[2017-10-27].http:// www.12371.cn/2017/10/27/ARTI1509103656574313.shtml.
[2]习近平 .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新华网 [EB/OL]. [2014-05-04]. http://www.xinhuanet.com// politics/2014-05/04/c_126460590.htm.
[3]单紫薇 , 吕素香 . 高校党团班协同工作的实践探析——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例 [J]. 北京教育 ( 德育 ),2019(9):13-17.
[4]崔欣伟 . 构建以大学生党建为龙头的“多元一体化”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研究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32):34-36.
[5]陆新 , 王剑 , 张永红 . 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 班级建设研究 [J]. 中国电力教育 ,2008(21):163-165.
[6]单紫薇 , 吕素香 . 高校党团班协同工作的实践探析——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例 [J]. 北京教育 ( 德育 ),2019(9):13-17.
[7]刘文豪 , 孙萍 . 新形势下农业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的初探 [J]. 教育现代化 ,2016,3(20):53-54.
[8] 中国共产党章程 . 共产党员网 [EB/OL].[2017-11-24]. http:// www.12371.cn/special/zggcdzc/zggcdzcqw/.
[9]周惠斌 , 杨鹰 , 刘家良 . 新形势下研究生“党团班”创新模式的实践研究 [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3):104-107.
[10]李育林 .“三全育人”背景下大学生党团班协同工作机制研究 [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9(6):100-10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2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