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三全育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三全育人体系的基础性平台,能够影响三全育人的育人目的和方向,本文从“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特点分析出发,解构该体系构建的各类要素和技术要领,以期可以为体系的完善和实际效果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和新思路。
关键词:“三全育人”;政治思想;体系构建
本文引用格式:赵伟,等.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18):92-94.
“三全育人”是今年以来教育部大力推广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构建完善科学、涵盖面广、效果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三全育人”改革成功的关键,也是通过“三全育人”体系的实施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
一 构建“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三全育人”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提升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奠定坚实的体系基础。
一是鲜明的时代特征。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基本处于一种以灌输为主的态势,存在“你说你的,我想我的”的现象,没有形成特色鲜明,规律一致,方法有效的体系。近期,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进入了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了全新的要求,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工作重心,突出时代特征、把握时代脉搏、努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是强烈的实际需求。当前社会,面临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多元化的剧烈变化,青年一代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主动开展政治思想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实施“三全教育”的关键,国家的复兴需要有理想,有知识,有抱负,有能力的人才,社会和家庭的和谐需要有修养、有追求、有责任的教育体系来培养人才,个人的成长和提升需要一个完善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来支撑,塑造一个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多方需求是当下构建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最迫切动力。
三是严峻的形势要求。近年来,世界形势发生了诸多的变化,虽然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主题,但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等有所抬头,各种文化和思想相互交融速度加快,对我国思想意识领域的渗透和冲击越来越大,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方式提出了更多课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来讲既急迫需要,又面临严峻挑战,只有不断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够确保“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基础,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挑战。
二 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要素分析
(一)人本要素
“三全育人”的关键在人,脱离了被教育者的体系就是空中楼阁。一是从时间维度来看,大的时间节点是我们正处于“决胜期”“交汇期”“关键期”,时代赋予了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更重要的使命;小的时间节点是教育对象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期,特别是正处于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定型趋熟期,基本决定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关键节点。二是从空间维度来看,“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涵盖的被教育者大多数处于一种与家庭、社会的半“游离期”,既有联系,又不紧密,既相对独立,又绝对依附,正处于“断奶”的临界点。三是从体系空间来看,“三全育人”中的主客体关系非常明确,即学生主体、学校、家庭、社会为客体的多元结构,既相互交织,又很难实现协调,信息孤岛现象比较明显,而且多方均存在信息的不对称问题,更多的是要求教育者细化德育管理,主导整个体系的正常运转。
(二)诉求分析
“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关键是对教育体系构成要素的诉求分析,一个求同存异,趋于一致的整体诉求,是体系构建是否实现的价值基础。一般来讲,社会和学习教育的价值诉求是基本趋同的,但是家庭和被教育者的诉求是个体差异化的,并且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同时,被教育者由于并不完全成熟,一般处于一种诉求不自知的状态,甚至有脱离体系的倾向。综合来看,体系参与各方的教育诉求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对于被教育者的健康成长的基本面是没有变化和争议的,只要突出整体诉求,满足合理个体需求,体系构建是能够实现的。
(三)素材要素
在体系中,素材是决定性因素。首先确立正确的共性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为基本素材,突出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基本素材的浸染和渗透,打牢根基。其次探索可操作性强的教育素材。与日常教育内容相适用,可以无缝衔接学校教育内容,实现政治思想教育的潜移默化。与社会教育形式相适用,能够符合社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便于实施,能够和学校教育进行衔接。与家庭教育的特点相适应,能够让家长有得教,教得住,教得好,适应家长教育孩子的基本模式。能够与受教育者的兴趣点进行交叉融合,让受教育者能够接受,能够理解,产生兴趣,开卷有益。第三,创新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素材。突出区域特色,在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等,挖掘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方面的素材,融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增强效果。
三 构建“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技术要领
(一)确立“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体系结构
目前,学校教育力量依然是“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核心力量,在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传统的中国教育体系是不平衡的“哑铃结构”,学校与家庭之间靠社会教育来衔接,但是学校的比重要远远大于后两者,“三全育人”体系模型的搭建,要求学校教育和社会、家庭的教育力量应该处于逐步趋于平衡的过程中,最终能够实现体系内教育作用的基本平稳,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相互补充,互为条件,共同为体系的构建贡献力量。这一趋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显得尤为关键,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意识形态的改造,教育的指向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更需要走到学生的思想深处,这一点社会和家庭具有天然的优势和条件。全员和全过程的要求,赋予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多的任务和使命,要求人人都是思想导师,人人均需在同一的教育要求下完成使命。只有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三角”支撑体系模型的机构架构,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完美构建。
(二)搭建“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平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联系“三全教育”因素的往往是被教育者本人,没有实现体系平台的搭建,更谈不上整合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平台符合发展趋势,可以通过在线学习、案例分享、在线交流等多种形式,利用pc端和移动客户端的普及,可以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信息平台的搭建,可以充分发挥图片、动画、音频、视频、游戏等多种教育素材形式的综合采编,契合当下被教育者的兴趣点,更容易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要求。对于参与要素而言,学习、社会、家庭和被教育者实现了地位的对等交流和真正的资源共享,改变了填鸭式的教育方式。
(三)构建“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队伍
教育队伍是“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核心。一是要坚决做好教师思政、课程思政、网络思政的一盘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节要扛起主流大旗,朔源清流,守好主阵地,奏好主旋律,特别是强化对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系统培养和教育,打造一支有能力、讲政治、善教育的干部教师队伍。二是要探索建立“家长学校”制度,通过聘请专家授课,构建家长导师制度等方式,使“业余”的家长思想政治教育导师掌握基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获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和素材。三是要构建一支社会各界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团队,通过组织宣讲、策划活动等多种形式,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实现全过程的“浸入式”的教育。四是要整合一切“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需要的教育力量。广泛借力,特别是社会媒体、网络平台等舆论力量,要突出公益属性,发挥自身特长,融入“三全育人”实现政治教育体系共建过程中。
(四)实现“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不断创新
“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活力更多地取决于被教育者的反馈,而只有坚持不变的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诉求,特别是对于年轻的受教育者,给他们的教育,要更多考虑他们求新、求变,独立自由的青春个性,只有被教育者的强烈认同感和兴趣,才能够赋予这一体系不变的永恒活力。体系是灵活的,教育的内容也是变化的,突出以人为本的根本观点,紧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脉搏,才能让“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成为家庭、学习、社会的联系纽带,为被教育者的成长和进步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18.5.
[2]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2017.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政治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
[4]唐立群,李永华.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2(08):127-128.
[5]焦明熠,赵红军,朱玉茹,等.创新思政教育体系构建“三全育人”格局[J].中国冶金教育,2018(05):98-99+103.
[6]金施慧.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03):246-2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