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创新发展理念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7 16:54: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笔者通过论述创新发展理念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在思政教育中教师要创新教育理念,关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新思政教学方法,多利用生活化的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思政理论与实践要结合,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行为道德意识,发展他们的人格。

关键词:创新发展;大学生;思政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鲁晶晶.创新发展理念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现代化,2020,7(54):161-164.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Perspective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Concept

LU Jing-jing

(Zhengzhou Shuqing Medical College of Henan,Zhengzhou,Henan)

ABSTRACT:The author discusses necess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perspective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points out teachers should innovate educational ideas,pay attention to improvement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innov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ethods,improve enthusiasm of particip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living case teaching,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class practice to strengthen moral consciousness of students and develop their personality.KEY WORDS:Innovative development;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要素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采用创新发展理念,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首先就要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大学生作为我国的一类精英群体,其综合素质决定了我国时代发展步伐,当代大学生受到了多元化文化的影响,其视野更加开阔了,个性化更加张扬了,高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大学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采用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大学生的日常道德行为。笔者通过论述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指出创新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希望对于大学生发展提供帮助。

一 创新发展理念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创新发展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


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现阶段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动力。创新发展理念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处于核心位置,指明了我国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要求。国际化日趋严重的形式,要求大学生的思想也要更加开放,能采用世界的眼光去看问题,多借鉴各国优秀的文化和思想,多接纳一些主流文化,去除一些糟粕文化。但是,随着多元化文化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进行文化选择时,失去了一定的方向性,不能采用创新理念去看待周围的事情[1],造成了其价值观出现冲突。高校育人体系的变革,要求大学生也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在进行思政教育中更加注重多样性和多变性,比如思政教育由传统的课本理论教育逐渐转变为法制教育、家庭美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社会公德教育等。因此,高校在思政教育改革中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出发点,很好的符合了当下的国家创新发展要求。

\

 
(二)创新理念可以让大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高校思政教育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人格进行教育,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育人。在教育中道德品质的教育比传统的知识技能教育更加重要,在创新发展教育中,高校思政教师让每一位大学生都具备超越时代精神的道德品质,非常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在思政教学中将教书与育人结合,将课本中的传统知识尽量的与学生生活实践结合,教育与管理融合在一起,创新性的理念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体现出思政教育的内涵精神。思政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重要力量。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创新,能够让学生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及职业素养。毕竟,高校人才的培养,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接班人。思政教育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不如社会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一个行业的发展。总之,开展思政教育创新,能够推动学生综合发展,为不如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新媒体的发展迫切要求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创新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增加了大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渠道,微信、微博、直播平台等自媒体在大学校园中的使用越来越多,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很少采用传统的书本接受知识,高校思政教师在教育中结合互联网的思维,将一些传统思政话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思政教育发展更切合时代要求[2]。时代的发展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通过适当的创新,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新媒体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参差不齐,需要思政教育的引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创新理念的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

创新,是我们迎接时代挑战的重要力量,也是提升当代大学生综合实力的有效方式。时代的快速发展,为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内容,在创新理念视域下的思政教育,必然要深入发展创新理念,让思政教育在推动大学生成长方面发挥重要价值。高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需要对当前的思政教育不断完成和发展,构建新的体系和新机制,让思政教育重新散发魅力。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更是高校发展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怎样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变成了高校发展中所要思考的内容。因此,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创新的深入发展必然会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而思政教育便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 创新发展理念视域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教育方式比较传统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标的不断发展,每一个行业都把创新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高校思政教育同样要切合时代发展要求,提高其教学创新方法。高校思政教育在创新理念的引领下,教学方法、培养目标、教育任务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教育内容比之前更加丰富化了。但是创新理念发展需要经历一段时间,高校目前的教育方式还存在很多的弊端之处,教育方式单一化是目前思政教育的主要问题,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方式比较类似,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大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学习和理解,思政教育变成了死板的应试化教育,不能突出其育人功能。单一化的思政教育,让学生的思想状态停滞不前,让思政教育失去了原本的价值。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高校对于思政教育重视度不高,大部分高校将其作为一门选修课进行教学,学生只需要修满学分即可,教学过程忽视学生主体性,不利于思维的发展。思政教育,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互促进的一门学科。通过理论上的学习去指导学生的时间活动,通过实践活动题提升理论觉悟。思政教育的单一化,不能满足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需求。

(二)教育方法比较传统

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教学占据课堂教学主要时间,教师很少采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教育方法有限。主要是依照课本按部就班的开展,这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政教育的成长。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是针对理论性的开发,未能对学生在实践中的运用提出相应的要求。当前很多专业课的教学都采用了多媒体、情景教学以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思政教育作为一门育人课程,更应该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多开发一些新型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多进行互动性教学,让他们对于思政教学方法多发表意见,提高课堂效率。思政教育,应该是在学生主动参与中获取相应的成长的,才能够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

(三)思政教育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

大学生思政教育要立足实践,教育内容很多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有进行生活的场景化教学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创新教育方法,实践教学内容很少,不能将课本内容进行生活的延伸,只是对学生进行一些理论的教学,学生的兴趣度不高,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有限。思政教育是是一个与现实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培养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应该在确定目标的同时,对大学生进行关于社会人生等一些基本信念的教育,让他们在实践中加强道德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3]。总之,缺乏实践的思政教育,在学生今后成长中的作用有限。特别是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来说,他们步入社会便是依靠在学校教学中汲取的力量去支撑他们不断进步,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品质。
\

 
(四)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当前互联网为教育带来的便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方式和教育的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在另一方面也为当前教育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所接触的信息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在这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在海量信息的冲击下,学生极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树立不好的价值观念,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教育压力也是相当大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对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教育,是培养有思想、有态度的人才,而这些都是基于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

三 创新发展理念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一)创新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要想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政教育,教师的教育理念首先要转变,在思政教育中更加注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性,不仅让大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分析方法,更是能够及时的了解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对于其人格养成进行积极的教育,包括日常习惯的养成以及言谈举止的把握等。同时在思政教育中要认真的贯彻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文化中表现出了的育人道理加大宣传,提高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能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给更多人起到效尤的作用。为了达到上述的目标,在思政教学中,教师就要将自己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和解惑者,将思政课堂尽量交给学生,通过丰富的自学、互学和展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大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互相讨论中,充实思政教育的内容[4]。另外,教师要进一步丰富课堂,通过学生所感兴趣的社会热点事件引入课堂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创新教学理念,让当前的教育目标更加科学,推动了学生的不断发展。

(二)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要摒除传统的应试化教育方法,充分的活跃课堂气氛,创新教学方法,通过生活情景化的设置,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他们的思维意识更加活跃,能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适当的发表看法,适当的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因此,必须在人格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上来一个根本的转变,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优势和效益,必须采取日常化教育方式,使人格教育的内容和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为人的习惯。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化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引入目前社会比较关注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问题,在问题讨论之前,教师可以先不提出解决方法,而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学生分别扮演摔倒老人、周围群众和热心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做出扶与不扶的行为。这样的行为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到道德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不管是何种情况都要及时的帮助老人,而不是考虑自己被敲诈情况,很好的体现了自己的人格。教师在学生创设完成之后,进行适当的评价教育,根据课本理论做出说明,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思政教育的价值,教学方法得到了很好的创新。让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渗透于思政教育之中,实现思政教育的创新,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构建高质量的课堂。

(三)思政教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思政教育中,高校教师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教育学生要立足实践,从实践中养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思政课程上,教师要注意筛选课程内容,合理的划分教育内容,注重学生品行的提高,制定更多时效性强的教材,注重学校校本教材的建设,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教师要丰富学生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在学校内树立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也要利用周末或者假期让学生深入基层中,加强对于他们的锻炼,比如可以利用暑假带领学生进行暑期三下乡活动,在周末让学生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帮助社区群众做一些事情,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服务意识。因此,思政课程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更是要同实践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利用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活动[5]。

(四)创新思政教育载体

时代的发展,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式和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创新,推动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为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便利,利用网络创设思政教育平台。例如,通过学校网站平台发布一些时事政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学校公众号以及网站去发布健康、积极向上的文章,创设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也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其次,便是创设沟通交流平台。在思政教育中,教师要利用微信群、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和学生开展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状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思政教育课堂。另外,教师也应该关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当前的教育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教师,思政教育教师也是如此。教师应该学习并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创新教育方式,利用新媒体教育平台的价值,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加强生命教育

时代在发展,在创新理念指导下的思政教育,必然将注入新的教学内容,加强生命教育便是当前思政教育的创新内容。一方面,将生命教育融合思政教育中,进一步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让思政教育和现实紧密相连。首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资料,例如慕课、优质课、微课等形式,去播放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视频,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其次,便是同时时政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当前,新冠肺炎的爆发,一大批“最美逆行者”迎难而上,上演了一出生动的生命健康教。教师要充分利用时政素材,教育引导大学生珍爱生命,正确理解生命的真谛。加强生命教育,是新时代思政教育的要求,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理念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具有时代的必要性,可以很好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主要与思政教育模式传统、教育方法落后和实践教育内容较少有关。下一步,高校要创新思政教育理念,关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思政教学方法,多进行生活案例教学,让大学生从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强化他们的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人格,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杜思娴.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83.
[2]樊鑫,张欣,孙景芬.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效性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1):32-34.
[3]王在朴.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改革对策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7):150.
[4]吕倩蕾.重视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创新思政教育育人途径[J].文理导航(上旬),2018(05):65-66.
[5]]徐毅.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76):224-225.
[6]韩璐璐.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研究[J].农家参谋,2019(07):189.
[7]张雪红,丁保会.浅析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1):28-31.
[8]邵从清.科学发展观人学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21):34-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81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