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现状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3 11:18: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国家对人才重视度的不断提升,因高校是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所以其在推动创新发展战略的实行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其还可以促进我国建设创新型的国家,为我国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文章对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过程和特点进行了研究,并从营造良好的社会创新创业环境、建立新型的教师队伍、增强大学生创立意识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现状;高校

本文引用格式:高雅.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现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8):252-254.

当前提高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从1940年开始,欧美国家就开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目前已经有着完善的培养制度,同时也培养了许多创新型人才。中国也不甘落后,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创新发展战略的实行,进而促进创新型国家的设立,注重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提升国民的创新能力。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迎来了高潮,同时其也成为了重要的推动力来促进经济转型发展。2010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提出我国需要加快建设,使我国变成创新型国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

 
创新创业主体的能力是创新创业能否成功的一个重大因素。因此,我国不仅需要驱动创新战略的快速发展,还需要提高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性。创新创业主体的主要人群就是大学生,他们的创新能力不仅与国家的未来有关,还与民族的发展有关,因此我国需要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出培养他们能力的对策,这是响应时代号召、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引领创新创业浪潮的助推器,有助于我国在世界经济角逐中把握创新主动权、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

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有助于提高我国人才培养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及针对性,进而使得高校可以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相应的人才,为人才提供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创业服务,切实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变的速度。

一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国外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规模,主要以两个方向为主,以欧洲高校为代表的主要是能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而以美国重点在于创新型专业教育,美国体系已经逐渐成熟和完善,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研究体系,欧美国家创业教育比较成熟,主要是在教授的过程中渗透了创业,创新教育理念以及和按照专业的特点形成独特的创新创业教育[1]。目标是将人才打造成既有专业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2]。需要在教育中不断地增加创业意识,培养其创业思想,提高其创业技能[3]。英美发达国家的大学教育来看,主要分为三种模式,混合模式,磁石模式,辐射模式,形成三位一体创业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模式[4]。而其融合的关键点在不同专业之间是否能找到差异性以及普遍性,并且主要由经济驱动方式转型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与市场导向偏好促成的[5]。

(二)国内研究综述

随着创新创业的不断推进,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建设,已经在国内高校普遍开展,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主要集中在利用创新创业的思想,而且将双创的知识和专业特点结合在一起。实践过程中更注重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6]。我国高校主要是以培养高校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实践精神以及创新创业精神。每个专业有自己不同的侧重点,其中文科类专业更注重新思维的培养,理工科专业更注重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实践[7]。从形式上来分析,我国高校改变了授课模式,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转化为创新型教学方法,比如,实验分析法,注重解决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很多高校虽然在有理念上,但是行动上却没有改善,涉及的专业也比较少[8]。调查统计说明,目前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还是相对孤立的,没有很好的科学的融合在一起[9]。

二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状况

(一)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美国是世界上创业教育的发起最早、重视程度最高、普及最广、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经历7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步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认可。可将其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1.探索阶段(1950-1970年)

在这一阶段,创业教育成为学校的一门课程。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尔斯·梅斯为工商管理硕士开设《新企业管理》课程,第一次将职业训练纳入课程内容,这是最早开设的创业教育。1967年,美国百森商学院开始设立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具有科学的体系的内容,课程内容,按照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以及要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从内容上从从前到深,形成课程体系。

结合优越的师资力量。通过模拟案件研究,让学生融入情景中,提高其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进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拓展其思维提升创新思维能力。随后美国多个大学开始设立相关的创新创业研究中心,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出现了百森商学院、滨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克雷顿大学等知名创业研究中心。

2.发展阶段(1970-1990年)

这一阶段,有关高校在继续扩大创业课程的基础上将重点转向创业技能的培养,并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在创业课程企业将现实情境进行模拟,每个细节中展现教学,让学生融入生态环境大背景下,然后开展创业活动的学习中,教学效果明天提高。以斯坦福大学为例,该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被称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全球一流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汇聚了顶尖的实验设备、教学设备、一流的专家学者,以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为背景,融入专业特色,以及各人长处,最后从创业者的视角来参与创业过程,得到了快速发展。

\

 
3.完善阶段(1990年至今)

这一阶段,注重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基本形成创业意识与态度培养、创业知识与技能学习训练、综合各种因素比较完善、覆盖面广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美国,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动力引擎促进了美国高校发展,打开了美国高校创新创业之路,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带来了巨额的经济利益。其中以科技为发展核心的高校,比例麻省理工学院,其在1999年,每年师生创办公司为150家,这些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销售额为2320亿元。在美国的软件中心硅谷,斯坦福大学教师和学校共同创办其中60%的公司。

(二)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

国外的创新创业开展较快,而且从感性阶段发展为理性成熟阶段,在高校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融入教学中,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手段,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形成了政府、社会、学校相关责任主体分工明确的良性互动循环。当前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相关政策举措,涌现出了许多知名的创新创业型大学。

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一直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从政府层面纳入国家教育重点工作之一,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规定,在创新创业课程中进行明确的规定,除了课程内涵之外,课程每一个单元都要进行明确的阐述,以欧洲为代表德国政府表示,高等教育要成为磨砺创业者,提升创业者能力的熔炉,锻造其成为创新创业人才。以非洲国家为代表的肯尼亚,其技术与技能开发中心规定,只要有条件的学校都应该有中小企业中心以及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室。

第二是要完善相应的实践课程以及理论课程,美国目前课程规划较为完善,可以作为其他国家以及地区参照的标准,几乎涵盖了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技能以及重点知识,形成了做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澳大利亚也形成了商业发展类,工业类,综合类三类课程的创新体系的建设。日本综合学科也开展了创新创业课程,“产业社会与人”成为必修课。

第三是要丰富教师队伍,形成多元化师资建设体系,将不同背景的教师,一起以专职方式或兼职方式,成为大学的指导教师,这些人除了要有专业的素质以外,还需要应该有创业背景,比如,社会组织机构,政府机构还有企业的一些成功人士,从创业过程,成功经验,政府共同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三 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概况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对于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起步较迟。从相关的研究显示,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大概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89-1998年)。随着国内外经济文化教育交流的频繁和深入,国内开始认识和关注世界各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及其带来的就业、社会、经济效益。1998年,清华大学启动创业计划大赛,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开端。

第二阶段,启蒙阶段(1999-2014年)。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开始自发性探索。2002年,教育部一共在9所大学展开了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其中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清华大学等。除此之外,我国的一些高校开始开设相关的课程,来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通识课,开设“创新班”,这个阶段叫作“1.0启蒙期”。

第三阶段,政策提出阶段(2014-2016年)。以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下发为标志,教育部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密集出台大量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正式来临,这个阶段叫作“2.0政策期”。

第四阶段,育人论阶段(2017年)。创新创业教育引起高校和社会的广泛热议,就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企业家还是为了育人开展大讨论,最后一致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绝不是为了培养几个企业家,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育人,这个阶段叫作“3.0育人期”,是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认识的回归期。

第五阶段,育才论阶段(2018年以来)。随着“十九大”对国家“新时代”的定位,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就是建设创新型的国家,高校在“十三五”期间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人才培养,使得人才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这个阶段叫作“4.0育才期”。

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将高校、社会以及学生的利益进行了统一通过使用互相吸收的手段,并且还需要互相包容,并形成了五种代表性模式:我国重大大学开始了创新创业探索模式,主要以北方地区学校为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的关于知识与技能培养和实践的模式,中国人民大学从第二课堂着手,和传统的第一课堂融合,清华大学则以科技园培养模式为主,与南方地区的浙江大学类似,上海交通大学则以基本素养培养模式为主,最后以工商学院为代表的义乌工商学院,主要开展创业学院的新模式。由此不难看出,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具体国情,已呈现百花齐放趋势,但在典型创业学院和成果转化上,还需进一步探索。

四 进一步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一)营造良好社会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是高校开展双创工作的基础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良好的环境对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对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外部环境是良好的,人才才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并且在众人们脱颖而出。因此高校需要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社会需要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进而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使得人才在环境中表现自己。一是建立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高校建立适合人才发挥自己作用的环境,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媒体需要为人才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企业需要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政府还需要提高企业对人才的关注度,制定相关政策来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企业的加入不仅可以给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还可以将他们的发展空间进行扩大。二是要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进而提供相应的政策鼓励、创立交流以及资金支持的平台,结合大学生年轻、思维活跃、缺乏社会经验等优劣势,为他们提供更符合其现有特征的资金、政策等,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

(二)建立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助推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构建完善的教导体制能够更好地引导和扶持大学生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活动。

一方面,高校在优化岗位设置、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门教职岗位的基础上,选派一些创新创业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学习,使他们对企业经营的规律有所体验,进而提高他们在高校中开展创新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也需要邀请许多具有知识和经验的企业高层管理者等人来学校开展讲座,为拥有“中国梦”的高校大学生讲述最前沿的、专业的双创动态,给真正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三)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意识是双创实践的主心骨

“少年强则国强”。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如此,他们还需要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一是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自然的新规律进行探索,并且将一些从未使用过的方法记录下并做出总结,使得自身的创新能力不断上升。二是培养自身的责任感。人才需要认识到作为当代的年轻人,其需要勇于对自我进行调整,并且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三是大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的积极性,主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项目,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并且增强自身的本事,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参考文献

[1]Gibb,A.Entrepreneurship:unique solutions for uniqueenvironments.Is it possible to achieve this with the existing paradigm?[J].Background Paper to the Plenary Presenta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mall Business World Conference,Melbourne Australia,June 2006:1-41.
[2]Etzkowitz,H.The Norms of Entrepreneurial Sci-ence:Cognitive
Effects of the New University-industry Link-ages[J].ResearcPolicy,1998(27):823-833.
[3]Katz,J.A.The Chronology and Intellectual Trajectory of American Entreprenrurship Educ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2):283-300.
[4]黄兆信.论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几个核心问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06):147-154.
[5]Mowery,D.Nelson,R,Sampat,B.Ziedonis,A..IvoryTower and Industria Innovation[M].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9-3.
[6]王钰,李世宏,张勇.“双创”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
36(03):61-65.
[7]易玄,申丹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模式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04):68-71.
[8]王兰.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9]曾尔雷,黄新敏.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70-72.
[10]王贤芳,孟克.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2(02):118-120.
[11]赵祥洪.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74):24-25+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64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