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关于大学生骨干领导力培养的研究 ——以浙江省高校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3 09:26: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大学生骨干作为社会领导者的后备力量,具有重要的培养与研究意义。本研究以浙江省高校为例,在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大学生骨干领导力教育培养的对策,对大学生骨干领导力培养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领导力;大学生骨干;培养;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蔡晓雨,等.关于大学生骨干领导力培养的研究——以浙江省高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91):23–24.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大学生骨干领导力培养被视为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普遍诉求。在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普及的背景下,社会普遍认同具备领导力是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大学生骨干作为高校中学生与学校的沟通桥梁与学生工作组织协调的中坚力量,是高校与社会高度关注与重视的大学生群体。开展学生骨干领导力培养对学生干部的成长成材、非专业素质培养乃至价值观的形成均具有必要意义。领导力作为当代大学生骨干需要具备的一项综合素质,对于大学生骨干的领导力培养已成为国内各大高校团学工作者的不二选择。

在这种背景下,本研究将焦点放在大学生骨干上,通过研究数据反馈出目前浙江省高校的大学生骨干领导力培养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现状分析,给当前大学生骨干领导力的培养提供对策建议。

二 大学生骨干领导力培养的现状

(一)研究方法及过程


在之前的研究中,深入了浙江省15所在杭高校的大学生骨干群体,有针对性的调研,探求并制定相应的实用性对策。

领导力的评估都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为此深入研究并梳理了国内外相关大学生领导理论文献,根据目前浙江省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专家咨询结果,选取了领导力发展的社会改变模型,学生情绪智力领导力模型和学生领导力挑战模型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并整合每个模型的量表信息根据本土研究的实际情况定制了问卷及访谈提纲。

\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作者之前对于浙江省各在杭高校大学生骨干展开的问卷调查,采用整体抽样和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为保证合理性,前期围绕发放150份问卷进行了预调查,运用问卷统计软件进行了信度分析,并对其中不合理之处进行了修正。正式调查共发放1200份问卷,回收问卷1113份,回收率92.75%,剔除无效样本后,有效问卷1070份,有效率89.17%。

(二)研究结果及讨论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可总结出,当前大学生骨干领导力培养现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大学生骨干对于领导力理论基本认识不足;2.大学生骨干对于领导力特质的认识不足;3.大学生骨干领导力教育方法单一、成效不显著。

三 大学生骨干领导力教育培养的对策

(一)依托“榜样型”学生社团组织育人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骨干领导力的辐射能力,激发内在活力,强化学生干部的学习、服务、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广大学生干部的理论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切实促进各级学生干部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学生骨干的服务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在加强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同时,在党委领导、团委指导下,有针对性、层次性、渐进性地对大学生骨干进行培养,完善大学生干部的梯队建设。通过理论知识的普及和社会实践锻炼,不断提升大学生骨干的思想素质、创新实力、组织和实践协调能力,积极培育素质全面、勇担重任、模范表率的大学生骨干团队。

(二)采用“应用型”培养模式实践育人

在实践中,把握教学相长规律,将学生的主动性与指导老师的主导性相结合,让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替换传统的导师单方教授。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入情景教育中角色模拟方法,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设计中,运用角色设定,通过实际演练来锻炼学生对于领导力理论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将领导力理论落地的应用技能。开放互联的培养,加强校地合作,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积极探索与落实大学生骨干领导力培养基地建设工作,助推“应用型”领导力培养模式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三)围绕“体验型”系统课程文化育人

着力创新形式,多方面梳理可行性方案,深化教学改革。开设“理论+体验+实践”的体系化课程、以体验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小班化为主的专题培训等,促进多学科、复合型、梯队化的大学生骨干领导力培养的师资队伍发展,助力大学生骨干领导力的培养。

教育课程可分为三大模块。

(1)思想教育模块:以理论讲座为主,利用慕课技术达到线上同步传播,帮助培养学生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邀请党政专家学者解读党的重要思想理论与政策,对社会热点、思潮进行剖析;帮助培养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领袖人格与领导力开发相关内容,重在提高大学生骨干的政治理论素养和辨析能力。

(2)素质拓展模块:结合思想重点,依据所给主题进行分组讨论,总结提出集体的策划方案,优异成果将给予经费支持促进项目实施,从而提高大学生骨干的组织策划领导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服务精神等能力。在教学技法上,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和直观视觉教具,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教学技法改革,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灌输知识的传统授课方式。

(3)实践锻炼模块:依托品牌活动,要求学生骨干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同时可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等平台,进驻到基层如贫困山区,落地企业等一线开展社会实践工作。让大学生骨干在体验中将理论知识落地,运用到一线,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

 
(四)钻研“实效型”教育研究服务育人

针对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案例匮乏,发展缓慢的情况,应在开展大学生骨干领导力培养的过程中,重视经验的归纳与总结,积极发掘领导力教育相关课题,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领导力教育和研究成果。若条件准许,校方应成立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基地,加强对青马工程育人的教学研究工作,积极开展相关调研工作。通过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基地的建设,把学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打造成集骨干培养、就业指导、思想教育、学风建设、校园文化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使领导力教育和相关知识培训逐渐渗透至学生群体中,吸引广大学生群体参与学习,进步一推动学校内领导力教育层次得以提升,从而实现“构建完善的领导力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蔡晓雨,金昕,曾夏夏,等.大学生骨干领导力培养的现状及路径探索——基于浙江省15所高校学生骨干的调研[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8):28–29.
[2]道格克兰德尔.刘智强译.西点军校的领导力[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
[3]李永林.高等教育行政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
[4]以公立高校学生惩戒纠纷为中心[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7:25–26.
[5]许大鹏.我国大学生领导力现状及教育意义[V].长沙:湖南大学,2012.
[6]Judge Timothy A,Bono Joyce E,Ilies Remus,et al.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2,87(4).
[7]翁文艳,赵世明.国外青年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领导科学,2011(11):7–9.
[8]郑晓明.龚洋冉.创业领导力的创新之路[J].清华管理评论.2015(11):77–83.
[9]房欲飞.美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108–1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61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