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2 09:25: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当今社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输送此类人才的基地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也因此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社会不断发展,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高职院校要对其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特殊性以及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存在问题的阐述,提出了几点针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问题的策略[1]。

关键词:高职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倪玥.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9):182-183.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造成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社会不再单单以学习成绩作为考察人才的唯一标准,而是期望能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拥有创新思维的“综合型人才”。在这样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给现代年轻人带来了更大的学习以及生活压力。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针对现阶段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学生管理模式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学生管理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应该对其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予以重视[2]。

一 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特殊性

(一)管理对象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对象有其特殊性,一是生源比较复杂,在高职院校中有初中生、高中生以及中职生,这些学生不光有年龄上的差距,并且进入高职学校的学习目的也不同,因此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也要因人而异;二是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相比于统招院校来说文化素质较低,这也就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的自律性以及学习能力方面都比较差,此外由于外界对高职院校的一些固有看法,让学生们觉得自己与统招院校的学生有很大差距,导致心理上的自卑;三是学生得学习态度普遍比较散漫,没有学习上规划,更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3]。

(二)管理人员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也有其特殊性,一是学校从管理人员到基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都不重视,缺乏对教育管理工作的正确理解,只是一味地制定严格的校规,但这样同时也过度的约束了学生的自由,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利于对学生的管理;二是教育管理人员缺乏对学生的理解与沟通,管理人员对学生的管理模式都是发生问题后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导致学生不服管教,老师也认为学生不好管理,这种方式加剧了师生关系的恶化;三是教师对学生存在一定偏见,在管理中的言语过于偏激,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伤害。

\

 
(三)管理环境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的管理环境也比较特殊,一是社会普遍对高职学校的学生带有偏见,认为他们是由于学习成绩比较差,没有办法去统招学校学习才去了高职院校,外界长此以往的态度导致学生们自己也觉得自己是因为学习差才来到高职学校,从而更不愿意好好学习;二是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太快,高职学校的大多数老师的教学水平已经跟不上社会潮流,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也不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服务,导致学生已经不能从老师这里汲取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老师在学生心中已经失去了权威性,最终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 现阶段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方向性存在缺陷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普及,许多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已经认识到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但是学校相关的教育管理工作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方向性也存在缺陷。在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中,依旧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学生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就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但事实并非如此。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学校要注重对学生正确观念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基础知识,因此学校应该在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提升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在现实中,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没有做好相应的人文教育工作,导致学生到了社会上竞争能力较弱。现如今我国的就业形式十分严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还要与高学历人才竞争,无形中加大了他们的竞争压力,上学与就业两座大山成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难以跨越的鸿沟,此外由于学生在校期间,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出现问题没有办法自己解决,就业后更难得到企业的认可[4]。

(二)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观念过于陈旧

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观念比较陈旧、落后,这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又一问题。一些高职院校的老师在应聘时的门槛较低,导致其自身素质参差不齐,进入学校后又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使其自身的教学经验不足,无法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没有办法跟上社会的潮流,而学生从外界获取到的信息比老师都要多,于是学生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甚至比老师都要厉害,因此老师失去了在学生面前的权威形象。此外,老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过于限制,认为只有对自己的行为严格的规范才是好学生,而高职学生本来就比较自由散漫,这就加剧了师生之间的矛盾。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基本的沟通与信任,学生不服老师的管理,老师也认为学生不好管理,这种师生相处模式使学生的管理工作更加困难[5]。

三 针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问题的策略

(一)创新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方式


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中存在的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其在教育管理上的特殊性,首先要对其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当今社会正处在飞速的发展中,互联网技术也更加先进,使高职学生能通过更方便、快捷的方式接触到更多的思想文化,因此学校在管理方式上要采取多元化的模式,不要过于保守,要勇于创新。例如,高职院校在开学之初要下一番“苦功夫”,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将学校的教育管理的内容与理念以宣讲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对学校的教育管理目的更加了解,这样就能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从而能明白学校的良苦用心,进而能对学校老师与管理人员的教导有了更多的理解;此外由于大多数高职学生有晚上熬夜上网的坏习惯,老师可以举办一些讲座活动,聘请相关的教育人员为学生宣传上网的危害,或者让一些有亲身经历的学生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样更能拉近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宣传活动得到更好的效果[6]。

(二)改变高职学生在社会中的“形象”

外界对高职院校以及高职学生的看法也是影响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高职学校要改变学生在社会中的“形象”。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加强对学校本身的正面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高职学校真正的教学目的,从而对学校进行重新定位。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以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教学目标,高职院校的学生不是他们眼里的差生,而是更加侧重于技术方向的培养与发展的人才;其次是增加高职学生自身的宣传,高职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改变从而让社会改变对他们固有的看法,从自身做起,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精英人才。通过学校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就能够在社会面前树立起一个积极向上的形象,学生也会因此而获得自信,改善自己的不良行为,进而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

(三)构建优质的管理团队参与管理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上需要构建一支优质的管理团队来参与管理。并且要善于在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的更改与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相应的管理体制,从而增强对高职学生的管理。此外优质的管理团队的组成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学校要定期的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及时对管理人员的心理进行有效疏导,提高学校整个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可能随时会出现一些突发性的难题,因此需要管理人员有丰富的处理问题的经验,管理人员要定期的进行工作汇报,整个团队要对一个时间周期内的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团队内互相讨论,好的地方互相学习,有不足的地方指出来加以改正,在这个过程中,对学校的管理会起到一个不断完善与优化的作用[7]。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对学校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应该对此加大重视,将创新的管理模式融入其中,并不断的与时俱进,为以后的教育管理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

 
参考文献

[1]罗利琴.全人教育理念视域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9(4):58-61.
[2]陈丽.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以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24):38-39.
[3]李国强.茶文化视角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途径分析[J].福建茶叶,2018,40(4):204.
[4]刘保玲.基于全人教育理念视域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4):299-300.
[5]黄梅.分层背景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12):110-112.
[6]王可,张方华,王艳雪,等.新媒体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改进与创新[J].青年时代,2017(4):126.
[7]杜馨.打造高效课堂模式,提升职业技能素养[J].教育现代化,2019(73):15-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50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