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等师范院校应用型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1 08:44: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国家经济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各行各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种新理念、新技术开始在各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各界人士对于教育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关注,国家也逐渐加大了投入改革的力度,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但是,由于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相对发达国家来说依然有很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教育从业者及教育部门共同努力。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中,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了很大的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基于这一情况,笔者就针对目前应用型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多角度深层次的进行了论述,基于高等师范院校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希望可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应用型人才;艺术教育;培养模式;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贾楠.高等师范院校应用型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90):3-4.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各行业也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应用型人才越来越重视。作为培养师范类学生的专业学校,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人才目标一直都是为国家的教育行业输送优秀的、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在开展艺术教育的时候,对于实践应用能力以及理论基础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师范院校的艺术人才,想要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加强自身综合水平的提升,无论是实践能力还是理论基础,都必须要不断强化,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也需要高等师范高校在培养学生艺术教育人才的时候,对培养模式不断进行深化改革,使其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也为学生们后期发展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应用型艺术人才建设基础及任务

(一)建设基础


首先,人才培养基础。为了使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得到创新,就必须要对叙述的专业基础能力加强重视。可以利用工作室群和工作室的方法,使学生的知识面不断得到拓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以提升。也可以把地域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外民族艺术积极学习,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掌握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思想[1]。

其次,校企合作基础。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现状,建立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机制,与本地区知名的企业加强合作,可以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并对其他的文化艺术机构加强联系,制定与市场联系密切的教学计划,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使师生的视野得到开阔,对本专业内涵有更深刻的了解。

\

 
(二)建设任务

在制定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创新型的艺术人才,建设任务主要有两点要求。首先,一个中心,这也是所有高校学生通过教育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艺术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其次,两个支点。丰富的艺术实践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子啊不同的领域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并开展客观的评价,以扩大就业渠道。建立起以专业工作室与工作室教学群为中心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建立与人才就业目标相适应的创业课程教学体系,最后就是加快建设完善系统的应用型艺术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二 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现状问题

(一)不适应社会需求


随着目前很多高等师范院校已经加大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设力度,但实际在开展教育工作的时候,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在开展艺术教育的时候,学生对于社会需求的实际了解非常差,而且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与市场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偏差,没有结合社会需求设计课程和规划教学模式。导致很多艺术教育类专业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只能离开教育行业[2]。

(二)课程缺乏特色

通过调查分析目前高等师范院校艺术教育学生的培养就能够得知,现阶段我国在开展艺术教育的时候,设置的课程没有自己的特色,设置的专业课程缺乏对实践应用型课程的重视,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这也是目前高等师范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并且,很多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没有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因为艺术专业的学生不单单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只是,还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比如艺术史、舞蹈、美术、音乐等等。因为艺术教育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美学色彩和人文色彩浓厚,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课程少

目前,还有很多高等师范院校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创新精神,采用的教学技术、教育内容以及手段都无法与现阶段实际发展的需求相吻合,尤其是开展实践环节缺乏足够的重视。部分师范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意识还没有树立起来,没有正确认识到实践能力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设置的实践类课程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学习到的艺术教育内容和实践能力无法有效运用,在步入社会的时候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 应用型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手段

(一)制定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师范类院校在培养艺术教育人才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师范教育类人才的是需求和市场发展的现状充分考虑,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现阶段,高等师范院校在开展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时候,主要是基于艺术教育工作,但是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是从事教师工作还是艺术领域工作,都需要人才培养的目标具有前瞻性。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但要丠扎实的艺术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市场的需要。这就需要高等师范院校通过先期市场调研的方式,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度,对市场的实际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及时调整偏人才培养的方向,为学生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明确教育的目标[3]。

(二)设置特色的课程内容

在改革应用型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候,首先要重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在设置课程及日常教学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开展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不同的地区文化差异非常大,所以在不同地区培养出来的艺术教育人才标准也有非常大的差别。所以时代艺术教育人才实现平衡供给,就需要结合地方特色设置课程,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并且,在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的时候,要加强重视学生的综合实力的培养,无论是哪一个行业,对于个体的审美情趣、品格修养以及人文底蕴都非常重视,而艺术教育人才还必须要掌握艺术技法,通过均衡发展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三)增加实践课程内容

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应用型艺术教育人才的时候,最终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对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加强重视,确保在步入社会之后有一定的竞争能力。需要高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比如实地演练操作,加强与本地企业的合作交流,学习企业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对于学习到的知识有应用的地方,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通过实践课程,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4]。

\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目前,很多高等师范院校因为师资力量薄弱,导致不同高校的教学水平存在很大的额差距,这就需要高校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资源匮乏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比如,应用互联网能够为学生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和搭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通过“双师课堂”的方式开展教学,定期让名师通过网络连线的方法开展授课,本校教师在结合授课的实际情况补充内容。并且,在课后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践能力进行指导。上述的这一方法,不但可以使教师资源欠缺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还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时候,知识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可以通过该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艺术专业水平,让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授课技巧,提高其综合素质[5]。

四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近些年国家经济实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相比较发达国家来说依然存在很多的差距。尤其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事业现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艺术人才的时候,采用的培养模式就存在缺陷,这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符。为了更好的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等师范院校实际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不断对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优化,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重要支持,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垣杉.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艺术教育新的发展方向——评《高等艺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301(5):118.
[2]刘洋,李皓.创造者的共享天堂——国际艺术家驻地创作计划对艺术教育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9,342(02):62-65.
[3]郭玲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地方性音乐院校的实践研究[J].艺术科技,2017(3):103.
[4]张小玲.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对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148.
[5]方炫,徐琪.高校师范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现状与创新构想[J].教育现代化,2018,5(09):19-21+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38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