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创新分为“0→1”的原创型创新和“1→N”的应用型创新,独立学院定位于培养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的“1→N”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具备将一种新技术(1),在多个新兴领域(N)进行创新应用的能力。由于培养的人才需在面对企业具体应用需求下,通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具备较强的系统集成、调试和运维能力,因此为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解决校企之间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以需求为导向,如何建立产教融合教学团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教学团队建设
本文引用格式:李盛辉,等.独立学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产教融合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8):12-13,20.
一 产教融合教学团队建设对于促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意义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了深化产教融的重要性,提出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建立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使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更好地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2]。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强调健全创业人才培养,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全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并明确提出支持大学生创业[3]。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同时指出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4]。
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对应用型本科的定义、定位与发展路径等重点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提出了较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研究成果[5-7]。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需要有所创新,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相关学者对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相关分析与研究[9]。师资队伍建设是其中关键环节,相关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相关研究成果[10-13]。
创新分为“0→1”的原创型创新和“1→N”的应用型创新,独立学院定位于培养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的“1→N”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即能将一种新技术(1),在多个新兴领域(N)进行创新应用。培养的人才具备较强的系统集成、调试和运维能力;能结合具体应用需要,通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系统集成性创新。以需求为导向,解决校企之间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因此建立产教融合教学团队至关重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二“引培并举、全兼融合、教学多样”,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独立学院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双师”教学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对师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独立学院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一定不足,立足独立学院实际,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引进来、走出去”的“引培并举”方式;同时对于企业工程师采用“全职和兼职”融合的“全兼融合”方式,实行了“教师去企业,工程师进课堂”,让企业工程师充分融入教学团队,并采用“教学多样”化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为更好地突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馈与分析,研究制定了“双模组”专业课程方案,即分为“专业基础模组”和“企业定制模组”。根据国家对专业的基本要求设置相对稳定的“专业基础模组”;根据产业和市场需求设置动态更新的“企业定制模组”。产教融合的教学团队由校内教学骨干教师和企业资深工程师构成,该教学团队主要承担“企业定制模组”的教学任务。
通过前期产教融合的教学团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反馈,进行汇总分析与梳理总结,归纳起来会遇到以下三个实际问题:
1.由于企业工程师缺乏一线教学经验,实际教学能力有所不足,而大多数学校教师虽然有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但是往往存在实践项目经验不足的问题;
2.兼职企业工程师由于还承担企业工作,要兼顾工作和教学,因此教学时间较难固定;
3.如何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全职工程师。
分析以上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在实践中提出了如下的实际解决方法:
1.在授课方式与内容上,可以突破传统模式,将“企业定制模组”的课程进行了优化重组。校内教师主要负责该模组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结合”部分的教学任务;企业工程师则主要负责该模组中的“实践综合项目”部分的教学任务。同时将在每学年(含暑假)设定专门的“企业科研实践时间”,让教师进入相关企业学习科研和工作;同时定期举办“校企教学研讨”,提高企业工程师的教学能力。
2.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方式引进具有企业实践项目经验的优秀工程师作为全职教师,但是立足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还需要一定数量的兼职企业工程师,但是兼职工程师由于还同时承担企业的工作任务,在教学时间安排较为困难。
因此在实践中,将企业工程师负责部分的教学任务主要安排在非企业工作时间。同时为便于学生与企业工程师的学习交流,利用O2O(线上-线下)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方便工程师、教师、学生的互动,能有效解决工程师的时间限制问题,并能及时进行线上沟通交流,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 教学团队采用“产教融合、项目主导、协同育人”,优化实践课程
由于原本独立学院的多数实践课程,仅是对理论课程相关知识的验证,或是较简单的设计与调试,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较弱。在独立学院强化应用型人才定位后,虽然进行了较多“项目化”实践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效果,提高了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没有与企业的项目进行实际联系,使原来“项目化”的实践课程,仅是针对某一门课程,同时受制于教学团队和学时,项目难度较低。学生虽然通过此方式能得到一定的实践项目训练,有了一定的工程项目实践解决能力,但是和真正的企业复杂项目比,还有较大地差距,为提高实践课程教学效果,需要有效地解决该问题。
通过认真分析该问题,主要是原先学校教学团队都是以校内教师组成,无法深入了解相关企业的应用需求和实际项目研发过程。而校企融合的教学团队,能较好地解决此问题。教学团队中的企业工程师则负责提供筛选出典型的企业实际开发项目作为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团队中的校内教师通过融入企业参与实践项目开发,熟悉产业应用,推动产学研结合,让教师既能指导学生实践课程学习,也能指导学生实际企业项目应用开发。
校企合作的教学团队,通过研究与分析所选取的典型企业实际项目,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进度,对企业的复杂项目进行“颗粒化”分解,设计完成“系列化”实践课程群。学生每完成实践课程群中的一门实践课程,相当于能完成了实际完整项目中的一部分。学生按照计划学习完成实践课程群中的所有实践课程后,就完成了一个较复杂项目,让学生真正地具备解决较复杂企业项目的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通过“产教融合”和“项目主导”方式,更好地实现“协同育人”。
四产教融合教学团队,以“痛点解决”为导向,提升创新创业教育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根据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能将一种新技术(1),在多个新兴领域(N)进行创新应用的“1→N”的创新应用型人才。立足实际情况结合培养目标,区别于“0→1”的原创型创新,教育独立学院学生如何进行创新创业,其最关键的环节是培养的学生需要在具备较好专业应用能力的情况下,如何寻找市场应用需求的“痛点”和解决“痛点”的能力。为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这部分需要专业教学与市场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因此建立产教融合的教学团队至关重要。
产教融合的教学团队能充分利用校企深度合作的优势,通过企业资深工程师的授课,能让学生更近距离和深入地了解市场需求;同时在日常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企业实际项目,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企业定制模组”、“项目化”等方式,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需求“痛点”能力;通过该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使创新创业教育能更好地开展与实现。
五 结语
通过“引培并举、全兼融合、教学多样”,打造产教融合的“双师”教学团队。通过建立高质量的产教融合教学团队,能有效地促进“专业基础模组”和“企业定制模组”的“双模组”专业课程建设、优化“项目主导”的实践课程、促进“痛点解决”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能有效地提升独立学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2017-12-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2015-10-21.
[3]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6/16/content_9855.htm,2015-6-11.
[4]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8/s5672/201005/t20100513_120174.html,2010-5-4.[5]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10-11.
[6]陈小虎.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定位、使命、路径和方法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14,(3):33-40.
[7]张应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可能效应与主要问题[J].大学教育科学,2014,(6):29-34.
[8]袁剑波.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118-123.
[9]夏建国,赵军.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5-19.
[10]陈小燕.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新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0,(1):72-74.
[11]邢赛鹏,陶梅生.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4,(29):4-8.
[12]江作军.应用型大学深化产教融合面临的问题与实践探索——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8,(3):8-13.
[13]孙惠敏.构建基于校企融合的“三位一体”创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8,(5):50-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