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9 17:19: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文章立足本校教研,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师资保障、思政教育等方面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创新创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许瑾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89):4-5.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指出“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深入贯彻“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念,不断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先后被列入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应用型示范专业。

一 持续改革,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在现有培养模式上进行局部教学内容和活动的修正和叠加,而是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思政教育等改革途径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体老师参与、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模式

我院通过召集专家深入企业、高校、学生中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并评估现存问题,确定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要求,并结合新工科建设内涵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依据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以提高基础理论深度、拓宽知识结构、融合各学科知识,紧跟学科技术发展前沿为目标,增设例如高等电路分析、电能质量、电气测量技术、油田电气设备及其控制等专业基础、学科交叉、油气特色类课程;以课程群形式整合删减部分专业课程;同时打破教学和科研实验室的壁垒,结合专业教师的科研特色和科研项目为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提供教学资源,建立教学与科学研究的联系。

学校政策上激励老师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本专业电机学、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均已利用学校“课程中心”等网络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互促进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研讨课、任务驱动式的项目案例课程已深入专业课程教学环节;基于MOOC平台的翻转课堂也在公共平台课程教学中全面推行。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将学生的责任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体会学习乐趣、学会主动思考、激发创新思维。

\

 
(二)全面改革实践教学

“知识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我校以创建“一流学科”、培养一流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已形成“课程实验不断点、四年实践不断线、课内课外相促进、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育人模式。本专业针对电气工程学科特点,开展4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校内综合实训、校企联合实训、虚拟仿真实验和第二课堂。

校内综合实训依托本院电工电子基础系列实验室和专业系列实验室开展,实训内容重点围绕各课程组群而开展的综合设计和实践,旨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校企联合实训强化有效的企业现场实习和毕业设计。目前本专业已建立了国家电网青峰岭教学电厂、川开电气有限公司、英杰电气有限公司等一批优秀校外实践基地,并与美国国家仪器公司联合进行了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等,采用校企双导师制对学生进行指导,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效果的检验。

虚拟仿真实验依托本专业已建设的电机拖动及自动控制系列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开展,旨在将虚拟仿真实验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实验教学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采用“分级分层,从基础到综合,再到设计与创新”实验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打破空间和时间约束进行实践,促进创新实践氛围的形成。

我校从2015级开始推行“第二课堂”,并将“第二课堂”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环节,规定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专利、竞赛获奖、论文发表等均可计入创新创业学分。“第二课堂”包含社会实践、职业能力、创新创业、专业品牌四个环节,完整贯穿大学四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和职业能力培训,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目标。

依托我校电气信息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实践竞赛。目前本专业学生每年都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智能汽车竞赛、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等多项赛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与此同时,在加强专业创新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跨学科竞赛,在今年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与创业”挑战赛中,本专业学生结合专业优势开发了一系列智能家居产品,并在企业策划、资本运营、管理等多方面做足功课,获得四川省赛区一等奖,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业自信心和创新创业潜质。

专业品牌项目分布在大一至大四每个年级阶段,为强化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锻炼而开设,项目执行过程中均编写配套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并组建专业教学团队、配备了实践教学设备和教学场地。每个阶段教学任务都进入正式的教学环节,与其它专业课程一样运行、管理,真正做到四年实践不断线。

大四进行的专业创新实践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电气工程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与解决电气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工程技术问题。实践环节全程采用项目式教学和管理。课程项目由电气工程专业教研室在校内和校外合作企业有关人员中公开征集,凡是符合指导该课程的老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均可参加。学生可以选择教师设置的拓展项目,亦可以提出自创性的拓展项目选题方案。学生从选题到项目设计构思、方案论证与实现、报告撰写与答辩的全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全过程,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到团队合作的全过程,是学生创新精神与科学态度培养的全过程。在近几年的实践和摸索中,笔者深刻感受到学生在做项目过程中的自信心、遇到问题后的决策力、创造力都不断地进步,学生申请专利,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人数也在持续增加。

\

 
(三)专兼结合、保障师资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目前,创新创业专职师资紧缺、学生如何以积极和科学态度对待创新创业等依然是高校创新创业遇到的主要问题。

为建立更加专业、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我院专门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心,并设置创新创业专职岗位,细化岗位职责,由具有先进创新创业理念和丰富指导经验的各专业老师、实验室、企业和相关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并将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作为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专业持续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校企合作,聘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通过重点培养、合理引进和企业锻炼,形成专业内部创新意识、教学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学队伍。构建校内、校外师资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平台,有效促进了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创新创业环节的思政教育

在创新创业实践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以积极心态参与、以乐观自信、坚持不懈的态度面对困难、以严谨求实的学术道德约束自己也是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本专业专门组织指导员和专业老师开展面向所有学生的“思政教育”,从大一的“新生研讨课”一直贯穿到大四“毕业设计”环节,强调学生自我管理和约束,脚踏实地;不要盲目迷信书本、盲从师长,要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和总结,提高科学思维;在项目团队合作中,要体现协同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等。

二 结束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任重而道远。我校已制定了系列政策文件,为老师参与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5-05-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Z].2018-09-17.
[3]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0-19.
[4]许瑾,张安安,赵万明.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17(1):77-78.
[5]刘德君,段慧达,白晶,苏承慧.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07):15-16+27.
[6]周珣,王玉鹏,刘龙舞,沈洋洋.基于“卓越计划”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31):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3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