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探索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9 15:42:1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国内外各种热点问题、重大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必修课程。本文通过分析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考核方式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以期为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程燕,等.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探索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6):121-122.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校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但由于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模式陈旧、考核评价机制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导致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下降,影响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导致课程育人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针对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现状与问题,积极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适合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显得尤其重要。

一 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滞后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多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采取大班授课或者专题讲座的形势,忽略了该课程的时效性特点[2],而形势与政策课程时效性强的特点,要求教学内容应直接选用于当前国内外的热点和实际问题,同时任课教师也要及时关注、了解、掌握、研究国内外形势。然而,在一些地方高校中,由于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欠缺以及专业化程度不高,为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学校放宽了对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的要求,导致任课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往往出现数年连续讲授同一个专题的情况,这对于学生来说毫无新意可言,教学质量和效果差不言而喻。

\

 
(二)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任课教师往往利用大课堂,采用照本宣科、专题讲授、放视频等的教学模式,简单地向学生灌输已形成定义、毫无新意的内容,师生交流互动很少,方法单一无吸引力,课堂气氛沉闷。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缺少与学生沟通、交流、讨论真正的、现实的国内外形势与热点问题,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反容易激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从而导致无法达到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预期效果。

(三)考核评价机制单一

课程考核作为检验教学目标、测评教学内容完成情况的主要手段,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导向作用[3]。目前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考核形式大多是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完成一篇论文或者交一篇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然而,学生所提交的论文或者学习心得大多是在网上复制黏贴,东拼西凑而成,无个人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对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和深刻理解。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缺乏科学的考核标准,随意性较大,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更难以调动学生关心国内外形势、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的积极性。

(四)师资力量薄弱

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很少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通常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两部分组成,且以兼职为主,而兼职教师主要是各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机关工作人员、学生辅导员。这样的教师队伍专业背景复杂、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很难圆满完成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任务。另外,兼职教师虽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日常事务忙,难以潜心研究相关理论,致使问题分析不清、照本宣科,对当前国内外局势、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的判断缺乏敏感性和前瞻性;再者,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欠缺,教学技能不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 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产生的原因

构成生产力的各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且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前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欠佳,没有达到预期的育人目标,归根到底就是人的问题[4]。当今国内外局势瞬息万变,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矛盾和斗争激烈,对于阅历较浅的大学生来说很难分清事实真相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任课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敏锐的洞察力,而且能够准确掌握时局变化以及问题方西,自觉抵制西方不良文化的入侵,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爱国意识纳入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当中,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被一些表面的假象所迷惑。这就对该课程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而且要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然而,目前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任课教师绝大部分是兼职教师,这些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素养、学科基础参差不齐,很难满足形势与政策课程对教师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如果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再新再好的教学模式也不可能发挥作用,自然而然达不到理想的或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基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该课程应该选拔出政治觉悟高、理论功底深厚,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优秀教师担任主讲教师[5]。

三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要想达到预期的思政育人目标和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从课程目前教学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出发,综合分析,各个击破,构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从而提高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效果,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

(一)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动态性和时间紧迫性特点,决定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围绕国内外局势、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等向大学生讲授其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6]。这就要求:首先,任课教师需要认真筛选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时事变化,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其次,教师在深刻领会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和事情脉络、本质的同时,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生活中的“热点”话题组织教学,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另外,根据学校所处的省市区域经济特点和学校特色,增加具有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的专题内容。如学校地处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市和学校的八一精神研究中心较具有特色,因此,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适当增加“红色文化”和“八一精神”等专题。

(二)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首先,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助教学相结合。形势与政策每学期课堂教学的学时非常有限,为了弥补学时的不足,可以设置校内辅助教学方式,如通过校园广播向学生播放新闻联播等新闻类节目来增加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了解。其次,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采用线上教学与线下学习探究相结合方式。即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线上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课后练习,然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线上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并开展广泛的讨论,解决学生线上学习的困惑。最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地方高校既要加强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利用一些纪念日、重大事件的契机,组织学生参观走访,促使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形势与政策的了解。

\

 
(三)综合考核评价方式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考核不应仅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考核上,而应以多种灵活的方式将网络考核、实践考核、期末考核结合起来。网络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完成每个专题的学习后进行网上测试,测试内容主要侧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考核结果由平台自动生成,该部分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实践考核主要由调研报告、公益活动、分组讨论等组成,考核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对形势与政策课程蕴含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该部分成绩占总评的20%。期末考核主要是在任课教师给出论文主题范围后,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论文的撰写,并对论文的重复率有一定的要求,符合要求后教师给予期末成绩,该部分成绩占总评的50%。最后,任课老师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给出该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综合考核方式可以解决以往课程考核评价的单一问题,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质量问题是直接影响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6]。因此,地方高校必须要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地方高校应严把教师质量关,坚持宁缺毋滥的思政教师准入制原则。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政策性、时效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对国内外局势具备较强的政治前瞻性和敏锐的洞察力。其次,地方高校应重视师资队伍的培育和建设。一方面,通过开展定期培训学习、鼓励教师在职攻读思政方向的博士,提升现有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等;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引进待遇等措施,吸引高水平、高学历思政教师的加入;此外,针对校内现有师资的不足,还可以积极聘请省内专家、学者,名师作为兼职教师,担任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工作。最后,加强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避免闭门造车,及时更新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M]//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2]宋晓东,郑海涛,贾国柱.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的探索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7):78-80.
[3]朱军,刘德胜.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4,(3):160-162.
[4]王继翔,田勤琴.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创新思考—基于教师队伍的视角[J].教育现代化,2017,4(35):12-13,24.
[5]肖慈远.新形势下增强工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3.
[6]昃晨.淄博市高职高专《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在调查与对策研究[D].大理大学,20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28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