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地方高校校本岗前培训实践探索 ——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9 15:02: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基于当前省、校两级的岗前培训现状,结合长春理工大学近五年的岗前培训实践,从培训目标确定、培训组织实施、评价与激励三方面阐述地方高校校本岗前培训新思路,旨在探索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校本培训新路径。

关键词:地方高校;校本;岗前培训

本文引用格式:侯玉秀等.地方高校校本岗前培训实践探索——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9):122-124.

Practice of School-based Pre Job Training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e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HOU Yuxiu,DU Juan

(Teaching Development Center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chun,Jilin)

Abstract: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e job training at the provincial and university levels,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pre job training i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past five years,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w ideas of school-based pre job training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ree aspects:Determination of training objectives,implementation of training organization,evaluation and incentive,aiming to explore a new path of school-based training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and the growth of teachers.

Key words: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chool-based;pre job training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环节,是高校教师入职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严格教师职业准入,将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教育实习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1]。目前,中国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指导文件为1997年颁布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文件明确了岗前培训的组织管理、培训对象、内容和形式。本文基于当前省、校两级的岗前培训现状,探索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校本培训新路径。

一岗前培训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一)省级岗前培训现状分析


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在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以下称“省师培中心”)统一组织下进行,内容包括《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法规》《科研专题讲座》《教学专题讲座》等六门课程和相关专题报告,采用集中培训的形式完成上述共计120学时的理论学习。其教学目的在于,使青年教师了解教育法规的基本知识、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掌握高校教育工作中所必需的心理学知识、大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等方面内容[2]。不难发现,由于省师培中心组织的通识专题培训具有的大班化和普适性特点,必然无法满足个性化学习要求,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理论性强,与学习者存在较大落差,实效性难以彰显;二是授课方式单一,难以进行深入的交流互动;三是评价缺乏发展性,难以通过评价机制促进深入学习。

(二)校本岗前培训面临的挑战

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3]如果说,省级岗前培训只是初步让新入职教师知道了教育教学“是什么”,那么具体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师资队伍和“怎样”培养符合学校发展目标的师资队伍,则是校本培训面临的挑战和应予关注的问题。

\

 
二 长春理工大学校本岗前培训实践

长春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下称“校教发中心”)根据学校“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结合师资队伍现况,根据教师发展成长规律,在教师成长需求问卷调查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初步构建了“一体两翼,四段递进”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一体两翼”是指以教学科研能力提升为主体,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提升为两翼。“四段递进”是指将教师成长阶段分成适应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成就阶段。体系分别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进而制定了每个阶段的培养计划、培训重点、培养措施等。处于适应阶段的新入职教师正值成长的起步阶段,岗前培训正是针对这一阶段教师启动的“晨光起航计划”的开篇之举。在关注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思路指导下,学校通过近五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依托校本,创新发展”为特色的岗前培训模式。

(一)培训目标

校本岗前培训的首要目标是学校发展。学校将“人才强校”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岗前培训工作作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应帮助新教师适应学校的要求和目标,认同和融入校园文化,找到自身定位,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与自身事业的追求和个人的前途息息相关。

校本岗前培训的根本目标是教师发展。为了解教师需求,在每次岗前培训开始前,校教发中心都对新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分别从个人发展定位、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三个维度对教师需求进行分析。从个人发展定位来看,70%的教师希望成为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比例远高于仅希望成为教学型或科研型的教师;在培训内容方面,教师们迫切希望了解学校相关部门的职能和有关规章制度,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在课题项目的申请、职业发展规划及教师礼仪、科学用声等方面也表现出浓厚兴趣;对于培训方式,教师更希望理论与实践结合,有足够的锻炼机会,能与授课专家互动,得到专家的指导。因此,岗前培训也肩负着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进阶路径和平台的任务,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起到引领作用。

校本岗前培训的间接目标是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用高尚的师德师风去温暖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为达成这一目标,岗前培训加强了师德师风、科教融合等方面培训,帮助新教师完成角色转换,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并将“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贯穿培训始终。

(二)培训实施

1.内容设计


根据培训目标,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充分挖掘学校内部潜力,依托学校资源,设计符合学校实际的培训方案,培训课程采用模块化,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学分制模式,并根据培训目标给出可测量的评价标准。课程设计框架如图所示。

\

\

2.组织实施

岗前培训实行班级制,由班委会负责班级事务,全程进行信息化管理,通过手机课堂管理平台完成在线签到、课堂互动、作业提交、问卷调查等任务。实施过程贯彻“三结合一关注”的宗旨。

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依托学校教师在线学习中心等网络学习平台,完成相关选修课程的线上学习,教师可根据拟授课程性质、教学风格等因素选择学习内容;线下集中学习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活动,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选取不同的培训场地和设备,便于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互助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相结合。坚持引导教师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升华。例如在智慧教学工具与互动教学、PPT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中,均安排实操环节。在完成教学能力提升系列工作坊和有效教学结构示范课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演练。鉴于学校青年教师师范教育背景比例偏低的实际情况,经过多年摸索尝试总结出:在有限时间内,校本培训以传授方法为先,辅之以涉及的理论知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在省级岗前培训和学校后续的在职教师系列培训活动中逐步完善。

校本培训师与校外专家相结合。在培训师资上,校教发中心着力打造校本培训师队伍,主要承担教学能力、教育技术、科学研究等专题的教学任务,此外,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团队来校授课。2019年校内师资已占全部师资的70%。在教学实践演练环节,校本培训师发挥了示范、指导作用。演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安排固定的培训师做指导教师,通过“初授课(录像)——自评、互评、指导教师点评形成书面反馈意见——观看录像反思——修改再授课(录像)——再评价反馈……”的过程反复锤炼磨课。在随后的基础教学能力测试环节,由校内外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新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辅导。

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新教师建立电子成长档案已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初登讲台的录像、每一次的指导教师反馈意见表、每一份作业作品、考核成绩都记录在案。这份档案将伴随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日后参加竞赛、访学研修等,一点一滴见证着教师的成长历程。

(三)评价激励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通过多维度的评价设计,促进教师深入学习和关注自身发展。

双向评价,相互激励。一方面,从组织者角度对教师给出评价,另一方面,作为组织者的校教发中心也接受教师的评价。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根据教师需求和掌握程度,分四个时段从课程设置、授课教师、组织管理三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汇总后对后续培训做出动态调整,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同时将积极参加问卷调查等班级活动作为评选优秀学员的条件之一。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对优秀学员,除给予颁发荣誉

证书和奖品等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激励外,努力创设有利于教师发展与成长的条件。近年来,学校已推荐多名岗前培训优秀学员参加校外学术交流、国内外访学以及各级各类竞赛等,并吸纳部分优秀学员加入校本培训师团队,学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进入良性发展态势。

三对校本岗前培训的几点反思

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校本培训立足于学校,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能把校本培训与省级培训割裂开来,应将省级培训内容融入岗前培训体系,取其所长,补其所短。教育部中西部高等学校新入职教师国培示范项目,校间师资交流都可以视为校本培训的有益补充,博采校内外优质资源为我所用。

有校本才有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开展岗前培训工作同样要有开拓创新意识:培训方案设计要关注教师个性化需求;为交叉学科教科研合作创造机会搭建平台;严把“入口关”,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学校“金课建设”行动探索新路径;加强校际交流,发挥校本培训师团队区域辐射和示范作用……校本培训面临许多新课题新考验。

岗前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要树立精品意识。每一次培训不是前一次的复制粘贴,面对新情况新面孔要有新举措。培训有主题,活动有主线,作为组织部门,要以“传播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激发教师潜能”为使命,为新教师提供有效的专业化服务与支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助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S].国务院文件,中发〔2018〕4号.
[2]原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S].原国家教委办公厅,教人厅[1997]6号.
[3]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
[4]郭廷珂.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岗前培训——以扬州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47):119-1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28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