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地方本科院校环境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9 13:38: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分析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问题,结合东华理工大学环境类专业自身特色和优势,建立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了开放式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平台,形成了“基础-团队-应用”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研究结论可为地方高校环境类专业及其它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创业;环境类专业;教育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王学刚,等.地方本科院校环境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97):33-35,44.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l for Environmental Majors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WANG Xue-gang,GUO Ya-dan,CHEN Jing-ying,LI Ye-ling,WANG Guang-hui,GAO Bai

(School of Wate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chang)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majors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established an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system that integrate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i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constructed an ope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platform,formed a“basic-team-application”progressiv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l.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integrated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alent cultivation,strengthen students'ability and qua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local college environmental majors and other engineering majors.

Key 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Environmental majors;Educational model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转变和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服务国家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1]。

本文以东华理工大学环境类专业为例,结合专业特色、发展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基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与探索,根据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将创新创业内容融入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将大学生创新研究课题、教师科研项目与本科毕业论文有机结合,通过创新与创业实践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研究能力。

一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在我国高校全面实施,国家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强大支持。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2]:(1)创业比例低、创业意识不够。根据麦克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201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7%,较2014届2.9%略有下降,远低于美国及日本大学生20-30%的自主创业率。(2)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和创业能力培养欠缺。创新创业项目中大学生参与率低,毕业生创业启动时间较晚,毕业三年的2015届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6.2%左右。我国高校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以下问题[3-5]:(1)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在将提升创新创业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问题上的共识还不够,高校自主发展意识不高,未能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践之中,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未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2)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不完善,尚未形成完备创新创业教育知识支撑体系。国外创业课程已成为美、日高校的必修、辅修或培训重点科目。(3)师资队伍匮乏,专业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能创新、善转化、懂市场”的教师还比较缺乏,现有专业教师队伍在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心有余力不足”。(4)教学模式不适应。缺乏鼓励学生思辨、探索、实践的教学模式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不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

 
二 环境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一)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根据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对人才的知识结构需求,将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构建和完善以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专业交叉模块”的多层次、立体化的环境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


在通识教育课中设置创新创业通识课(公选课),主要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新思维训练、创新创业管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专业交叉课程中融合创新创业指导等课程,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教育课程,培养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内容内化到专业综合技能、毕业实习与设计等环节,丰富创新创业知识;专业交叉板块新增加创新创业和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采取导师制专题实践(2周)、创业名师讲堂、企业导师课堂、水环论坛、创新创业竞赛等多种形式教学方式,拓展学生了解和熟悉有关创办及管理企业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完成创新创业教育与个性化拓展模块课程。

(二)环境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实现环境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构建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实践课程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模块:基本技能模块(认知与应用)、专业技能模块(综合项目实践)和创新与创业实践模块,各模块之间功能明确,互相补充。实践教学贯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基本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专业基础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要目标,专业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养学生专业工程实践、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创新与创业实践训练以工程应用能力、创业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业素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成果转化应用的能力。

创新与创业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方式之一。主要通过以下模式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训练,扩宽创新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

(1)以导师科研项目为依托,构建“导师科研项目+导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训练+创业训练”新模式,通过吸引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在增强学生基础理论和开展导师制课外实践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优化和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2)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支撑,开展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开展“专业+校企联合”创业专题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交流、参观走访、实例讲解、实践训练、模拟创业等教学形式,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趋势、创业环境、创业精神、成长体会及管理经验等,启发学生创业思路,拓宽学生的创业视野。

(4)依托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为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供支撑平台,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创业和经营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已经完成的创业项目,与市场需求接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服务意识。

(三)“基础-团队-应用”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将“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创业实践”互相融合,对接大学生能力特点、专业特色和优势、地方和企业需求,探索构建“基础-团队-应用”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6],如图3所示。

\

 
(1)创新能力基础训练:通过以学校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实验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中心、产学研实践基地等校内外平台为基础,搭建起以应用为特征、以能力为重心的创新训练平台,结合科技创新活动、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新研究,提高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2)团队合作精神与创业能力培养:通过组建不同创新项目团队,在导师群体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产品制作加工,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掌握专业前沿领域新技术及新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研创新能力,锻炼创业能力。

(3)应用与创业实践:紧密与地方和企业需求相结合,依托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等平台,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过程中帮助学生寻找创业机会,引导学生获取风险投资或自筹经费创办公司,完成创业实践。

三 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在东华理工大学环境类专业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课程与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先后建成了省级精品课程4门、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精品在线视频课程1门,出版特色教材10余部,获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环境工程专业为省级名牌专业、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8年通过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

(2)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1项,国家创新实验室项目二等奖2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获省级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一、二等奖5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2项,“微信学车”项目获200万元风险投资,“新型警用反恐无人机”项目获第八届技术市场金桥奖等,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完成了20余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毕业后学生自主创业的达3%左右。

(3)产学研创新训练载体呈上升趋势。

建立了“核地学类应用开发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中水处理示范工程”、“与英国PRIMA共建水处理专业实验室”等校内实践平台和“南昌水业集团”、“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巨化集团公司”等一批稳定的校外产学研实践基地10个,构筑的“一体化、多层次、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和项目孵化“大平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就业竞争力,2018年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考研率为33.53%。

参考文献

[1]安建强,叶晓勤.构建以创新为主导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3(23):59+62.
[2]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04):4-7+24.
[3]张文利,王卓峥,司农,等.创新类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4):90-95.
[4]胡艳.高职院校专业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探索——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3):162-165.
[5]李德丽,刘俊涛,于兴业.融入与嵌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模式转型[J].高教探索,2019(03):30-35.
[6]王健,王学刚,管文娟,等.“基础-团队-应用”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J].中国冶金教育,2018(06):41-43+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26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