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以创新驱动发展、培养人才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校党建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与载体,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具有有效驱动作用。党建工作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将有效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在研究了党建工作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前提及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党建工作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主要措施,包括思想上的重视、师资队伍的优化、党建工作的引领等方面,以期在党建工作的引导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关键词:高校;党建;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本文引用格式:磨有积.党建工作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1):41–42.
一 党建工作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前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功能与架构,是一个独立的教育体系,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可以和其他任何教育体系进行作用与联系。可以看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具有开放性,可以实现与其他任何教育形式的有效融合。在对党建工作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进行研究之前,首先要从两者的共通之处出发,研究它们各自的优势与劣势,探究高效的融合路径。其中,二者融合的重要前提在于教育目标的共通性。党建工作包含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民主建设、能力建设等方面,而核心为思想建设。从本质上来看,高校的党建工作是一项培养全面性人才的实践活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高校的党建工作,一般意义上是面向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有意靠拢党组的先进大学生。如今,高校的党建工作涵盖的人员越来越广泛,并日益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越来越多的非党员学生也受到了党建工作的渗透与影响。高校的党建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培养目标方面存在一定的共通之处,这也是二者可以实现有效融合的重要前提。高校的党建工作旨在为党和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理念、价值取向、精神素质、道德观念、文化意识等方面的教育。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企业家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识、品质、文化等,让大学生成为富有合作精神、冒险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二 党建工作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把握
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教育内容就是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创新的多种举措与思想,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创新精神与发展理念,体现了对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把握,指明了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党建工作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有利于学生接受党的思维方式的启迪与感染,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校正、文化辨识、文化整合水平,丰富教育工作的内涵。另外,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具有更高的思想觉悟,更坚定的政治立场,他们在创新创业中更能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党建的融合,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品质与精神,从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出发,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基础上为自身发展做出科学规划。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
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应具备更多的技能与本领,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脱颖而出。在创新创业中,大学生的主要优势在于自身过硬的专业素质与优良的道德品质。而所谓的优良的道德品质主要包括实事求是、合作互助、相互尊重等,这些优秀品质的获得离不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而高校党建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媒介。所以,二者的结合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人本思想的发展
坚持群众路线是高校党建的基本原则,在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始终坚持以人文本,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求真务实精神的同时,大力拓展其人本思想,这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定共通之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放在重要地位,使学生能够沉着冷静地面对今后市场中的激烈竞争,并坚持人本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党建工作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可以促使大学生人本思想的提升,这更符合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三 党建工作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主要措施
(一)从思想上重视党建工作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当前有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党建工作多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集中在临近毕业的阶段,学生的主要精力都在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无暇创新创业课程,而且教师的授课方式单一,课时也较少,理论缺乏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而高校的党建工作缺乏一套较为多元、系统的党的先进理论教育,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较低。所以高校应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基本职能进行重新构建,让学生真正有兴趣学习这两门课程。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这两门课程,提升对这两门课程的认识,促使教师与学生在这两门课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所以,高校要强化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加强民主生活会、支部学习等制度建设,始终加强群众路线教育、“两学一做”活动等,提升教师对高校党建工作的认识,提升其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同时,高校也要加强对当前学校、国家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梳理与总结,让教师与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从而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总之,这些思想层面的提升可以有效实现党建工作与高校创新创业的融合,不断加强对二者融合的重视程度。
(二)从师资队伍建设上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
优秀的师资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中,应将师风师德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使教师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及仁爱之心的人,在教书育人中发挥自身的积极影响作用。首先,从学术道德教育与师德规范入手,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要坚持党委的统一领导,党委要统一负责高校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把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纳入评聘、晋升、表彰等范畴。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活动,完善有关师德建设的多项规章制度,促使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其次,在设计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时坚持政治把关。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中树立全过程实施、全员参与的教育理念,构建囊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修与选修互补的科学合理、有机衔接、依次递进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同时,教师要积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立德树人的理念对创新创业的教材建设与课堂组织进行探讨。在课堂教学、为人师表方面严守政治红线,加强对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教材设计、教学实践等方面的政治把关作用。
(三)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丰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党建工作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可以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鼓励学生设计学校宣传栏、邀请专家学者走进校园作主体讲座等,为创新创业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党组织还要积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为学生提供切实的服务,满足学生的真正需求。比如,可以加强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等之间的合作创建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还可以利用创业沙龙平台、众创空间平台、创客志愿者等多种载体,为大学生营造勇于创业、人人创业的创新创业氛围,推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对于校内相关组织机构的管理工作要不断进行优化完善,结合各个专业的特色开设多样的服务机构,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比如,可以搭建社会服务平台,积极发动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让他们走进学校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为在校创业学生答疑解惑,形成毕业生与在校生的帮带联系。还可以组织学生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拓展到社区、市场、农村等领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帮衬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江启宇,吴锦传.以党建文化引领的创新创业工作站的建设分析[J].才智,2019(15):195.
[2]刘楚,林璇,李志峰.基于“党建+”模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3):1–2.
[3]王德平.“党建+”引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42):24–25+27.
[4]孙菲,张理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党建工作有效融合路径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2):59–60.
[5]张勇,张亮.基层党建拓展创新创业教育[J].先锋,2017(05):54.
[6]王标,胡国胜.基于创新创业团队为载体的基层党组织育人路径研究——以机电工程学院科技创新师生联合党支部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09):18–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