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7 14:12: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住院服务水平,需要以志愿服务组织和保障机制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前提条件,因此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势在必行,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的创新路径,旨在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发展空间,将更多的大学生吸引进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志愿服务队伍。

关键词: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保障机

本文引用格式:胡朝红,王江丽,杨英.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9,6(93):29-30.

随着大学生志愿服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化,社会各界对于志愿者权益保障方面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例如2002年,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站志愿者冯勇,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不幸去世,引发了社会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关注和思考。众所周知,社会对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大学生设立的志愿服务组织存在普遍的错误认知,认为这属于慈善事业,也有部分认为这只是学雷锋活动而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获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度,为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使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事业有规可循,能够快速的进入良性运作的轨道[1]。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转变,告别了以往由政府包揽社会一切活动的现状,逐步向社会成员利用社会资源,解决公共事务发展的方向迈进。在这一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活受到了社会体制的巨大冲击以及改变政府职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引入到我国社会发展中,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社会群体和阶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也开始活跃起来[2]。

共青团中央与1993年底实施了中国青年志愿,这行动,吸纳了全国40多万大中专院校学生开展志愿者行动使得国内迅速发展起来了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目前北京的36所高等院校中,有将近10所以上的学生环保社团。不仅如此,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逐步深入到烈军属和福利院等,为开展普法宣传和网络培训活动提供了条件。

二 大学生志愿者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服务范围,实现社会不同阶层的和谐发展,在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我党全面分析了国内外的形势,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从本质上来说,大学生社会服务的宗旨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相一致,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鼓励大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和公益服务队伍当中来,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平等友爱和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实现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有效形式之一,大学生志愿活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为开办大型国际性赛事和国际性会议提供了最为优质的高校的志愿服务。北京奥运会赛会召开期间,参加志愿活动的大学生高达53,000,占志愿者总人数的8成以上。由此可见,在国内举办大型社会活动已经吸引了数百万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3]。

\

 
三 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建设现状

在共青团团委的组织领导下,我国高校大学生逐步开展志愿服务,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自上而下设立的志愿组织,所有的资金和项目都来源于政府,当然也不否认部分大学生志愿组织实现自发建立,通过吸纳社会赞助等形式完成志愿服务活动,但由于资金短缺的困扰,这些无政府背景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一直难以有效的持续的开展。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活跃在于法制以及环保宣传和社区服务等诸多领域,活动内容相对比较单一,且形式枯燥,难以调动企业大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如此,由于受到专业性和技术性因素的限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不能与大学生的专业特长相应结合,也难以发挥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不仅如此,在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当中,绝大多数组织者对于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缺乏必要的重视力度,导致大学生支援服务组织的服务质量难以提升。志愿服务组织在招募到志愿者后,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培训,就让志愿者匆匆上岗完成志愿活动,尤其是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志愿服务工作时,中志愿者的自身专业学习的缺陷就会暴露出来。与此同时大学生志愿者,因出入社会,难以实现与人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接受自身能力以及经验的限制,经常会在服务过程中受到挫折,极大的阻碍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组织的积极性[4]。

四 构建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和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是针对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但是,志愿者人数不固定,不稳定、志愿者参与的公益活动随机性太强,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问题在各地依然比较突出,这也导致了一些机构平时组织公益活动的时候志愿者难找,而在一些特殊的节日里又出现志愿者人数激增,公益活动井喷的怪现象。很显然,这种旱涝不均的现象并不利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

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的建立需要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的运作水平,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构建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政策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开展。为了有效确保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开展,相关政府部门应完善相应政策,以长期政策来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大学生实现志愿服务机构的长效工作机制的建立。对志愿服务组织政策的支持应当包含立法和工作以及生活等诸多层面。其次要加强立法,用法律武器保障志愿服务组织的正常运行。在对志愿者进行调查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将近7成的人认为,志愿服务组织的保障需要一部全局性的法律。志愿服务法律法规应当包括有关志愿服务应当包含的内容,包括非强制的个人志愿行动的原则,以及志愿服务组织的法律地位等等,通过这种方式,使志愿服务组织能够在合法的范围内运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这种做法一方面是对志愿服务事业的保证,另一方面也是对志愿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再次,打造项目补助保障。各地区团市委应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广大高校大学生开展公益项目评选和全市社会组织创意项目大赛等活动,让一批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浮出水面,通过大赛评选的方式,选取一批精品志愿服务项目,与此同时,还应当为注册服务志愿者购买意外保险,切实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有关部门能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奖励回馈机制,让优秀志愿者得到更多的优待。比如,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星级评定、积分管理模式,根据服务时长对志愿者进行积分累计、星级评定,以此作为信用凭证去银行贷款,享受一定的利率优惠,帮助优秀志愿者圆创业梦。如此,才能激活更多“爱心”,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真正营造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最后,优化人员培训保障。围绕志愿服务的专业技能,依托市志愿者培训学院,每年推出一定数量的菜单式培训供全市志愿者免费选择、量身培训。推出全市首个志愿者社工学习网络平台,吸引优秀社团领袖和志愿者骨干参与社工理论学习,组织志愿者骨干考取国家级和市级社工证。除此之外,健全基础信息保障。建立完善全市城乡社区志愿者服务站信息数据库,出台《志愿服务工作手册》和《志愿者时间认定标准》,积极争取整合“市民卡”资源,着手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探索发布“市民卡(志愿卡)”,开发志愿者“信息录入、身份认定、时间记录、表彰激励”等功能[5]。

\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制度保障工作的完善并非一蹴而就的,他需要相关部门以及各院校通力合作,不断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社会地位,并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才能够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学生也应当不断学习专业技能,在服务活动当中,将专业技能与具体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志愿服务活动水平的目的,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张文智.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2]杨芮.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3]董广芝,夏艳霞.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8,38(05):111-113.
[4]吴丹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研究[D].东南大学,2018.
[5]赵庆海,赵慧玲.“微时代”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的完善与创新[J].学理论,2018(01):123-1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1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