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众所周知,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具体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完善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高职院校之所以高度重视传统文化课程,其根源就在于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和引导高职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收获更多民族自豪感和幸福感。本文将就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在高职院校中的构建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郭兴华.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在高职院校中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84):77-78.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当今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衡量标准也是越来越高,传统文化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将其完全重视起来,积极构建起一套适合当代高职学生需求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为高职学生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相关工作经验,就高职院校如何有效构建起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1]。
一 高职院校为什么重视起传统文化的教育
(一)传统文化课程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构建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高职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当今社会中,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崇洋心理,在很多人心目当中,外国的就是比中国的好。在这样思想的渗透和影响之下,当前很多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就降低了很多,甚至开始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学习传统文化是没有用处的。基于此情况,高职院校必须要积极承担起这一重任,要更加重视起传统文化的而教育教学,要彻底在高职学生群体中破除传统文化无用论的思想,进而提高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高职学生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加自信。
然后,高职院校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我们都知道传统文化中推崇的是天人合一的理念,其非常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因此,在高职院下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高职学生的理念,给高职学生提供了处理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二者之间矛盾的一种思想平台。
最后,高职院校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高职学生成长为智慧型的劳动者。当今社会所提供的岗位更多的是知识型岗位,现代人要想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任务就必须要依赖个体知识的不断汲取和吸收,要不断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而学习传统文化,便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在实际情境中事情演进的各种关系,以此为基础作出更加正确的判断,其对于高职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而言是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的。
(二)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获得社会的更高认可
我们都知道,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当前社会中的企业和单位都对刚刚毕业的高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其不仅仅关注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更看重高职学生的人品。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去了解高职学生是否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会通过观察和测试来判断高职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会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和任务来判断高职学生是否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埋头实干的精神。因此,高职院校要想帮助和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就必须要重视高职学生的人格培养,要借助传统文化的教育力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2]。
二 当前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现状
根据笔者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已经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价值,在实际课程体系当中也都安排了各种传统文化课程。但是,其中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传统文化课程,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连贯的体系,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并没有对大学生产生持续性作用。
第二,很多高职院校都将传统文化课程纳入到公共基础课程当中,一般只选择在一年级或者是第一个学期来开设,而且传统文化课程的教材也是说变就变,并没有制定出一个固定统一的标准,基本上都是学校教师自己撰写的教材,其说服力和专业度都有待提升。
第三,传统文化课程只局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只能是通过课堂这一个教学平台。高职院校很少组织和举办专门的传统文化讲座或者相关活动,学生们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非常单一,学习效果自然不是很理想。
除此之外,笔者还就高职院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方式、效果等对多名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和访谈。经过一些调查和分析,笔者发现其实绝大多数的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并不反感,一些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也有着非常高的学习兴趣。但是,笔者从中了解到很多高职学生对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方式并不是很接受,他们更希望通过一些传统文化讲座、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或者传统文化选修课程来进行教学,不要完全禁锢在课堂上面。他们更加渴望通过更多变、更多元的方式来完成传统文化的学习,进而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3]。
三 高职院校如何有效构建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一)丰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笔者建议高职院校在构建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之前一定要明确清楚为什么要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传统文化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当前我国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学的目标确定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进行深入的挖掘,要寻找到更合适的方式与渠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当前,高职院校需要做的是将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扩充为以下八个方面,缺一不可:第一,哲学与道德,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古代的哲学以及伦理道德,逐步增强高职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第二,解读历史人物,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各色各样的人物,有太多标杆性人物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究,因此,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学中一定要带领大学生一起解读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要让历史人物的思想引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第三,学习文学作品,通过分析和阅读文学作品来进一步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他们的审美品位;第四,了解宗教,宗教并非迷信,宗教更是一种信仰,带领学生们一起了解更多的宗教以及教义内容,让学生们通过宗教的发展来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第五,通读历史,历史的发展代表着太多含义,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了解传统文化,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信;第六,欣赏艺术作品,教授学生们如何去欣赏艺术作品,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艺术品味;第七,了解饮食文化,饮食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饮食文化也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第八,比较中外文化,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幸福感。
(二)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方式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传统文化的世界,充分利用好每一次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第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其实很多传统文化课程的内容都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学习空间。第三,多组织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比赛或者活动,以传统文化为主体组织相关比赛,诸如演讲比赛、答题竞赛等等,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和学习[4]。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必须要高度重视起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全力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5]。
参考文献
[1]王媛媛.高职院校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34):110-111.
[2]刘珊琪.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606(10):12-13.
[3]袁锦贵.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与体系构建刍议[J].中国农业教育,2009(1):62-64.
[4]刘晓勇.建构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研究[J].亚太教育,2015(29):63-65.
[5]徐秋云.贵州省民族地区文化课程资源常态化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3(08):205-206+2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