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质量源于设计”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引入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5 11:10: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首次将制造行业“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引入到高等教育体系中。通过类比医药企业产品质量过程体系,分析讨论了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如何针对培养目标,严控人才培养质量。这一创新理念对学科评估及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等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质量源于设计;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过程控制;质量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于沛,等“.质量源于设计”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引入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94):175–177.

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Quality by Design"in Higher Education

YU Pei1,2,SONG Jing-song2,YANG Ling1,HU Man1,LIU Cheng1,YIN Gang1

(1.College of Pharmacy 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China;2.International School 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Quality by Design"fo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to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By analogy to th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of product i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th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in the cultivation process of higher education was analyzed and discussed.This innovative idea may have a theore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discipline evalu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Key words:Quality by design;Higher education;Training objectives;Process control;Quality system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和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举国关注的问题。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强调“以本为本”,加强高校的质量管理。本文首次将工业界的“质量源于设计”理念引入高等教育体系中,并在应用中探索和实践。

一 质量源于设计之概念

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J.M.Juran博士最先提出,其定义为:在可靠的科学管理和质量风险管理基础上,预先定义好目标,强调对产品和工艺的理解及对工艺控制的系统研究方法[1]。QBD理念应用始于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QBD并非单独存在,而是融合科学管理和质量风险管理形成一个有效的目标产品质量体系[2]。坚持以终为始,积极主动改进,消除因对产品和工艺设计理解的不深刻而导致对最终产品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控制产品质量。QBD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区别见图1,它强调了一开始就设计好对工艺过程的有效控制,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200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U.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将QBD理念引入到制药行业的药品研发、生产和流通等领域,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体现出了显著的优势[3]。随着制药行业的全球化,药物研究开发呈井喷式增长,药品质量管理理念由“质量源于检验”到“质量源于生产”再转变为“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QBD在药物开发中一般包括:制定目标产品质量概况(Quality target product profile,QTPP)、对产品处方工艺的深刻理解和设计、确定产品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CQAs)和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s,CPPs)、建立设计空间、制订控制策略、知识管理和持续的改进。

\

 
二 高等教育质量体系管理

高等教育属于人才培养体系,如果类比其为企业的制造体系,那毕业的学生就好比是企业的产品,为保证产品质量,我们也可将QBD理念引入到高等教育体系中,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提出“确保公平的优质教育,使人人可以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的总目标[4]。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应始终围绕以学生为核心,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全面发展。根据“质量源于设计”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的设计及构建在培养的质量上起关键性作用,因此准确的目标定位和全面监督落实各项规定,并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思想就显得十分重要。在高等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发挥[5];另一方面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毕业的学生是高校培养的产品,最终仍需得到社会的认可。

本文将从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目标、学生来源、师资队伍、教学体系、教学资源以及毕业要求等),类比于企业产品中的各个环节(总体设计、起始原料、制造人员、过程控制、硬件设施以及产品质量等),并以暨南大学为例,进行阐述。

(一)总体设计——培养目标

在药物开发上,QBD强调“以终为始”,即以患者需求为最终药物设计目的,在此基础上修饰化合物使其具有所需的药理作用,再制定合理的药物开发方案[6]。在药品的生产上,产品的总体设计符合大众健康需求,一开始就确立市场定位,然后根据原料,开发工艺,控制关键工艺参数,生产出符合设计的合格产品。

同样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也应着重于专业定位是否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对于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和相关培养体系的构建,不同专业所从事领域及职业特征均不相同,所以从源头就要明确定位。以暨南大学为例,其发展战略是“侨校+名校”,对内招生(全国高考录取生)和外招生(港澳台侨生)有一个总体培养目标,但是对内招生和外招生又有具体不同的目标。内招生主要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并熟悉中外文化交流、适应多元文化环境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外招生则以“政治上有影响、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有造诣”为目标,针对港澳台侨学生,培养自觉维护祖国统一,能为生源地社会发展和繁荣稳定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针对华人学生、外国留学生,培养熟悉、了解、认同中华文化,积极促进中外交流并能为生源地经济、文化做出贡献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后,产品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策略等一系列的“工艺参数”才可制定。同样,学校应把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发展战略相结合,制定出定期评价培养目标机制,并根据评价结果对现有的培养目标进行及时的修订和补充,形成全覆盖的“评估-诊断-反馈-改进”闭环式的运行机制,构建较为科学、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及修订机制[7,8]。

(二)起始原料——学生来源

药物生产需要根据原料来源不同而进行工艺参数调整,以保证产品质量。高校是人才培养基地,学生来源情况和学习背景等存在差异,所以教学体系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全国各高校生源水平差异也较大,因此各高校针应对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体系调整,切记盲目照搬照套。例如暨南大学是侨校,生源一半为内招生,一半为外招生。学生受教育背景不同,内招生适应于国内的教学体系,而外招生的教育背景随生源国的情况差异很大。因此,因材施教变得格外重要,设置内外招生不同的培养方案成为有效解决方法。暨南大学根据学生情况和背景不同,采取分流教学,但是最后出口质量要求一致。

(三)制造人员——师资队伍

产品生产中关键要素是人。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过程也是需要人控制的,这个关键要素就是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要与课程体系配套,无论是数量、结构、水平都必须服务于教学,聚焦于产出的培养。

师资队伍的建设,应依照学科的布局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合理安排,既要有学科带头人在科研教学中起到引领的作用,也要形成年龄和资历等梯队,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中心,形成教学团队。近年来暨南大学着力于“以本为本”,启动了“三个一”行动计划,即鼓励教师“参与一个核心团队、上好一门本科课程、培养一批优秀学生”,同时学校建立健全了多元化的培养机制,完善教师绩效考评机制和薪酬体系,明确个人分工,对不愿意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无论其有多少耀眼的“帽子”,以不给研究生招生指标作为惩罚。同时大学为老师提供进修培训机会,并开展相关教学研讨会和讲座,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学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过程控制——教学体系

以产出为导向的培养理念,主要是明确学生毕业的标准,是为了对接社会需求。通过以学生培养目标为准绳,反向设计课程体系[8]。教学体系就好像产品的生产过程控制,为达到培养目标,对来源和背景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可以按照预先设计的课程体系进行灵活调整,最终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

针对教学体系,暨南大学建立了相应的治理结构,包括:引导教师定向发展、引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全部课程分级滚动建设的3大平台12个子平台,以正向激励为主的系统考评机制7套,主动营造本科教学氛围的4种形式,组成了本科教学关键利益相关者教师个体、学生个体和单位群体共同治理的完整体系。

构建一套以教师教学发展、学生学习发展为核心的本科教学机制改革系统工程,即“三三三本科教学治理体系”,正是体现了大学回归人才培养本源的价值追求,也是该校探索治理体系创新,以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大命题。

围绕本科教学的三大基本要素“教师、课程和学生”,搭建本科教学核心团队、本科课程建设与管理中心和“卓越未来”创新人才教育计划三个平台,狠抓内涵建设;实施教风学风分级预警与处置系统、教师教学绩效测评系统和课堂教学辅助系统三套系统,狠抓教风学风[9]。

课程设计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坚持“注重素质,强化基础”,也可以参考国外及国内一流大学的课程体系构建,合理应用于教学设计中。课程模块的设置,应突出核心基础;专业入门基础课程模块,以引导为主;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以应用为主;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突出个性化发展[10]。以暨南大学为例,内招生和外招生来源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入学标准也不同,因此水平也不同,在培养过程中,对内招生是“加强基础、目标上移”,在相关专业课程种类、深度相比于外招生均有所增加,主要为社会培养专业研究型高素质人才。对外招生是“面向世界、应用为主”外招生在基础课程上注重英语、计算机汉语和中国历史文化的培训,专业知识的培养以“应用为主”,减少高、难、深的理论知识学习,注重应用方面的知识传授,即在培养专业认同感的同时,也注重提高他们的中华文化素养[11],以期为生源地培养出能促进中外交流并能为当地经济、文化作出贡献的高素质人才。

此外,合理的课程体系还包括课程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参考学生及专家意见定期评价课程体系合理性,对不足点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时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大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生满意度,通过课堂平时作业、课程期末考试、PPT工作汇报,演讲等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课程综合考核。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高素质人才。

\

 
(五)硬件设施——资源设施

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硬件条件的支撑,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包括经费、设施和实践基地。学校应提供充足的教学经费和多样化的教学设施,丰富图书资源种类,构建教学信息化平台,有效支持教学工作开展。对于需要实践教学的专业,学校应该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满足校内外资源共享的需求,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实践教学达到高质量水平[12]。

(六)产品质量——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的设计不仅要覆盖教育认证标准规定的毕业要求,同时体现本专业的特色,支撑专业培养目标,既有共性也体现个性。专业认证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主要内容包括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和综合素养,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有效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5]。

参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估[13],首先对毕业要求进行总体设计,并确定各部分指标需达到的预期目标值,然后结合相应课程或教学活动考核评估方法,分配权重。设计制定评价标准,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并记录数据,形成文档保存,最终对毕业要求达成度按评价标准进行计算与判定,逐渐完善形成一个明确、具体、可衡量的毕业要求评价体系。

坚持“厚基础,重实践,有特色”的培养原则,将毕业要求细化为可衡量、可评价、有逻辑性和专业特点的指标点,以毕业要求为准绳,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合格的专业应提供学生符合毕业要求的相关证明[8]。暨南大学生源不同,内招和外招生情况不同,通过分流教学和系列课程体系设置,以达毕业要求。

三 总结及展望

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质量之关键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以及实现目标过程中关键因素的监控。通过类比得出结论,过程的控制最为关键,其中重要的因素是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以及支撑其的硬件设施。

药品生产过程已经从“质量源于检验”或“质量源于生产”的理念中转变为“质量源于设计”。产品的质量靠检验或者监督生产来保障,为时已晚而且也有疏漏。通过设计,在产品理解、产品设计、产品性能、工艺理解、工艺设计、工艺性能、工艺参数、质量属性、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等中获得高品质的产品。同样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更是要高于产品的制造,一定是从源头开始理解人才培养的目的性,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围绕目标,采用不断优化的过程控制体系,保障培养的质量。通过创新性地在教育管理中引入“质量源于设计”理念,并在实践中进行运用,期望广大教育工作中深入探索这一理论,并在实践中学习质量的风险管控,相信所产生的经验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Joseph Moses Juran.Juran on Quality by Design:The New Steps for Planning Quality into Goods and Services[J].1992.
[2]王明娟,胡晓茹,戴忠,等.新型的药品质量管理理念“质量源于设计”[J].中国新药杂志,2014,(8):948–954.
[3]Robert A.Lionberger.FDA Critical Path Initiatives:Opportunities for Generic Drug Development[J].Aaps Journal,2008,10(1):103.
[4]李学书,范国睿.未来全球教育公平:愿景、挑战和反思——基于《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6,38(2):27–28.
[5]曾德伟,沈洁,席海涛.剖析专业认证标准与理念提升工程教育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2):169–171.
[6]徐冰,史新元,吴志生,等.论中药质量源于设计[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6):1015–1024.
[7]https://wenku.baidu.com/view/32ddd333b90d6c85ec3ac6ca.html
[8]http://news.hzau.edu.cn/2017/0519/49288.shtml
[9]http://edu.people.com.cn/n/2014/1218/c1053-26229477.html
[10]文志诚,曹春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计算教育,2010,(4):59–62.
[11]https://www.xzbu.com/9/view-6523853.htm
[12]程中海,罗芳.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3,(2):159–160.
[13]王世勇,董玮,郑俊生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估方法研究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3):15–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0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