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与质量评价体系建设 ——以地质工程试验班专业课程教学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5 10:51: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优秀的创新型地质工程人才,地质工程试验班以国家级重点学科地质工程与地质资源为依托而产生,对于《灾害地质学》这门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地质工程试验班专业课教学几年来的经验,探讨了《灾害地质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课程目标,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内容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探索,提高地质工程人才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地质工程;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杨志双,等.《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与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以地质工程试验班专业课程教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91):76–77.

《灾害地质学》是工科高等学校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在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能力和地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课程目标及学生达到的能力要求具体如下:课程目标1.掌握地质灾害稳定性(危险性)评价和预测预报方法,分析形成各种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可行地质灾害防治设计方案;课程目标2.了解各种常见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其对人类的危害,认识地质灾害研究的复杂性,使学生具有研究其形成机理,评价其稳定性,开展预测预报工作、并进行防治设计的能力;课程目标3.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地质灾害稳定性计算、预测预报的模型建立、相关数据获取、计算和结果分析等方面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课程目标4.了解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判断防治工程运行周期内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课程目标5.掌握地质灾害研究领域中专业词汇的英文,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一 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通过课堂教学、主题讨论、实验教学及项目研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分析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地质灾害)能力,使学生掌握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主要地质灾害的特征、形成机理、稳定性评价、防止设计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案的设计能力,以及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和计算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中的相应指标点。

\

 
二 课程教学方法

(一)课堂讲授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力学的角度来认识过去所学的地质基础知识,系统讲授地质灾害的内涵、分类及属性特征,同时,对地质灾害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尤其是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析与区划的国内外研究方法进行系统介绍,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用于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地质灾害)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方法。

(二)实验教学

灾害地质学实验教学是该课程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手段获取滑坡滑动面的力学参数,认识到地质灾害的复杂性、不均一性,运用实验方法研究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课程必做实验2个,各实验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学生分组完成,并提交实验报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实验。

(三)学生主题演讲与讨论

对工程试验班的学生,鼓励对感兴趣的地质灾害进行深入研究,并将自己的认识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如把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矿山塌陷、地面沉降等常见的地质灾害或全部。或部分内容安排学生自主收集整理资料,制作ppt在课堂上演讲,同时为了提高专业英语水平,要求同学制作英文或中英文对照的ppt,演讲后同学提问,互相讨论,老师最后做总结,这样提高演讲学生的演讲水平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经过4年的尝试,效果很好。

三 考核内容

利用读书报告来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后的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40%)和报告成绩(60%)组成。


\
 
四 课程目标达成度情况

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方法采用定量评价方法,数据来源是全体学生的考核成绩,按照评分标准进行分数考核,针对课程目标采集考核数据,并统计分析各项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

 
课程目标达成度情况如下(以工程实验班的成绩计算,详细计算过程略)。课题目标1达成度为0.94,课题目标2达成度为0.96,课题目标3达成度为0.91,课程目标4达成度为0.98,课程目标5达成度为0.96,课程总目标达成度为0.85。

五 提高课程质量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各个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分析,课程目标3的达成度相对较低,主要原因如下。

(1)部分同学对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稳定性(危险性)分析计算方法认识不足。
(2)部分同学对稳定性(危险性)评价和预测预报方法了解不够全面。
(3)极少数同学对研究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分析评价其稳定性,防治设计的能力较弱。

为进一步提高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而提高课程质量,改进措施如下。

(1)加强地质灾害基本理论的讲解,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讲座。
(2)邀请从事实际地质灾害研究的企业专家来讲解地质灾害研究方法和过程。

参考文献

[1]杨志双,秦胜伍,李广杰.灾害地质学[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08.
[2]杨志双,赵淑云,李广杰.提高灾害地质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202–20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01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