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以手机为代表的“第五媒体”逐步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在潜移默化之中也影响着人们的社交方式、生活方式,并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教育领域在“第五媒体”时代的影响下教学模式、教学形式等也发生了诸多改变,并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就“第五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丰富高职思政教育模式与内容提供丰富的借鉴。
关键词:第五媒体;教育载体;思政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沈典妹“.第五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0):197-198.
“第五媒体”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操作简单,易于携带;二是个性化强,易于沟通;三是方式多样,即时互动;四是投递精准,高效传递[1]。因此,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应紧抓“第五媒体”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深入探索高职学生思政教育载体的创新,使“第五媒体”真正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载体、高效教学的新载体。
一“第五媒体”给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第五媒体”传播信息难以掌控
高职院校在将“第五媒体”作为思政教育载体过程中,是以教育、引导、培养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旨。但因“第五媒体”是依托于移动网络的,其必然也要具备网络的虚拟性,更要面对网络中的海量信息,这也容易造成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性之中,更易被海量的、形形色色的信息所迷惑,尤其是面对不良信息、负性信息时也易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或影响。因此,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运用“第五媒体”开展思政教育时,则要直接面对“第五媒体”传播信息无法掌握的问题[2]。
(二)思政教育工作对“第五媒体”的认识不足
目前,“第五媒体”的出现已经给教育领域带了诸多的影响,如学生对“第五媒体”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学生过于信任“第五媒体”中的信息,且因缺乏良好的筛选、甄辨能力而受到误导等。加之,个别高职院校缺乏对“第五媒体”的正确认识,导致很多思政教育工作者对利用“第五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存在错误认识,这也导致思政教育工作者无法真正发挥出“第五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教育载体作用。
二“第五媒体”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载体的理论
思政教育载体是指能够承载、传导思政教育因素,且能够为思政教育主体所运用、主客体均可以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政教育活动形式。“第五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政教育载体,其得到了以下理论的支撑。
(一)“把关人”理论
传播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把关人”理念。该理论认为:“把关人”在信息传播网络中处处存在,其是信息筛选、过滤的关键环节。“第五媒体”中,信息的使用者既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还可以是传播者,且其在信息传播时无形之中也会进行信息的筛选、过滤,并将其筛选、过滤后的信息在“第五媒体”进行传播。因此,在“第五媒体”中人人均可以是信息的“把关人”,也可以信息的“传递者”、“制作者”。高职院校将“第五媒体”作为思政教育载体过程中,则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在思政教育中的“把关人”作用,为学生制作、提供更多的思政教育信息,进而避免了学生在大量复杂的信息中迷失自我,同时也能够实现思政教育高效性的目的[3]。
(二)“意见领袖”理论
意见领袖就是能够为人们提供某些方面的客观事实,且加以主观评断的人,其在人际传播网络中可以通过其“活跃分子”的影响而达到提高信息传播效果,且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中介”、“过滤”作用。“第五媒体”背景下,“意见领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把关人”、“活跃分子”,其能够在移动网络中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将“第五媒体”应用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之中,其可以充分发挥出高校意见领袖的作用,进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4]。
三“第五媒体”为载体开展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创新
(一)转变思政教育观念,提升思政教育信息传播速度与质量
首先,利用“第五媒体”来加快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信息传播的速度。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第五媒体”信息传播及时、迅速的优势,将大量的思政教育内容(尤其是即时、突发事件)制作成学生更易接受的图片、小视频等,既可以是新闻形式,也可以是课件或讨论形式,利用微信群、QQ群、手机APP等进行传播,使学生能够利用现有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浏览、阅读、学习、交流以及讨论等,进而才能真正将“第五媒体”作为一种高效的思政教育载体应用于高职思政教育活动之中,这对提高高职思政教育教学、思政渗透等均具重要意义。其次,利用“第五媒体”来加快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信息传播的质量。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利用“第五媒体”为载体进行思政教育与渗透信息的制作、传播过程中,必须做好思政教育信息的“把关人”。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对思政教育内容或是与思政教育相关的信息进行详细分析或是提炼,避免出现一些与思政教育教学或是渗透无关的内容,避免“误导”现象发生。
(二)利用“第五媒体”的媒介优势,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
随着现代智能手机或是智能移动终端设备扩展存储容量的不断增大,基本与微型电脑相近,各类应用软件、APP、社会平台均可以随意安装与卸载,且为长期保存一些学习资源、学习视频、课件等提供了可靠保证。同时,智能手机或是智能移动终端的便携性也确保了学生可随时对资料或是视频进行下载、存储及学习等。因此,高职思政教育者可以将智能移动终端作为学生的思政学习资源库,鼓励学生将一些思政学习信息、视频、课件等加以存储,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阅读、观看与学习。另外,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者还要不断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避免出现传统的、生硬的思政教育内容或是灌输式教学模式,而是要充分借助“第五媒体”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广泛性,将一些实时的、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加以整合、提质,使之更加符合大学生思政学习规律以及“第五媒体”的传播优势,并借助“微”、“精”、“短”的小新闻、微视频等方式加以传播,使大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掌握最新的思政实事或是思政舆情等,这对提高以“第五媒体”为媒介的思政教育质量及有效性具有积极作用[5]。
(三)打造“第五媒体”思政教育平台,发挥“拇指文化”的思政载体作用
“第五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应将思政教育与“拇指文化”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拇指文化”的影响下真正发挥出“第五媒体”的思政教育载体作用。首先,高职院校应立足于“第五媒体”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拇指文化”,使学生能够在利用“第五媒体”获取各类信息的同时,也要接受更多的思政信息,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根除传统“拇指文化”带给他们的不良影响,使学生能够真正将“第五媒体”作为一种思政学习的载体。同时,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还要利用“第五媒体”的传播优势以及移动便捷性,结合“拇指文化”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具有体验式、探究式、互动式的“拇指思政教育平台”,使之能够自主地获取更多的、与思政教育相关的信息。其次,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还要有机的将“第五媒体”与“拇指文化”进行高度整合,使学生能够利用智能手机或是智能移动终端与同学、与教师或是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情感与精神上的交流、沟通,在发挥出“第五媒体”思政传播优势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对自己欲了解、学习的思政内容进行自主搜索、学习与研究,使学生能够利用“第五媒体”这一思政新载体进行思政知识、情感动态的交流与沟通,进而为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渗透的效果奠定基础。
四 结语
“第五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第五媒体”的各种信息传播优势,积极转变传统思政教育观念,提高对“第五媒体”的认识,并通过完善学生媒介素养培养机制、打造“第五媒体”思政教育平台等来发挥其思政教育载体作用,为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水平与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红梅,龚雪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子系统的高校校园文化探析[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8,20(03):89-94.
[2]李艳.第五媒体下提升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初探[J].职大学报,2015(01):112-114+103.
[3]刘学泳,岳明,张禹,等.第五媒体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12):138-140.
[4]刘学泳,严良林,刘佩.利用第五媒体加强高校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研究[J].传媒论坛,2018,1(10):3-4.
[5]陆海高.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研究经验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46):183-18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