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思政”格局下大学共青团改革路径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3 15:19: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伴随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青年团员”作为现阶段我国高校重要基础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近年来大多研究发现,“大学共青团改革“”的完善性与创新性对日后人才培养及高校稳定发展尤为重要。本次研究将对“大思政”格局下大学共青团改革路径的方法性、对策性进行分析,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参考。

关键词:共青团;大思政;高校;改革创新

本文引用格式:耿红锋.“大思政”格局下大学共青团改革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6(90):230-231.

“青年团员”是当下我国高校重点培养后备力量之一,具有较大的意义影响。然而现阶段有关我国“大思政”格局下大学共青团改革路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该问题现状,要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如创新改革理念、注入新鲜思维、加强党的领导及责任、使命提升、组织协调,进行全面改革创新、融入红色文化等,本次研究对“大思政”格局下大学共青团改革路径进行分析,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大思政”内涵概述

现阶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党的生存、发展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民族伟大复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结合十九大精神及总书记讲话,全面落实“大思政”体系构建十分重要。“大思政”教育理念是习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侧重阐明的核心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提升其教育模式的科学化、效率性尤为重要。高校作为培养我国高端产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对人才日后的职业规划、作用发挥、贡献付出十分关键。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成果体现是日后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大思政主要是指通过高校内部、外部环境、社会家庭等方面进行协同配合。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发挥一切可发挥力量,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将以往的传统思政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升级。并将静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进行转化,充分发挥其社会、高校职能。其次“大思政”侧重强调了格局性、规律性的统一协调,而不是盲目肆意开展。主要包括“三规律、三格局”。三规律包括: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规律、学生自身成长规律及教书育人规律,将其规律进行融合统筹,使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更为彻底。三格局包括:领导格局、反馈格局、工作格局,并将其三个格局进行协调统筹,构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大思政”体系[1]。

\

 
二 当下我国高校共青团改革主要面临问题

(一)缺乏创新理念


共青团是在党的领导下,以红色文化与革命武装为代表的青年后备团体。而高校共青团正是党在高校基层组织及青年团体的实质体现。它是当在高校基层的一股重要力量。纵观历史发展与革命斗争,“共青团”都发挥了重要实际作用。因此,高校共青团建设改革十分关键。通过对部分高校共青团实际走访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共青团改革中严重缺乏理念创新,改革工作过于形式化、片面性,并没能将其实际作用发挥出来。具体如下:第一、缺乏对国家相关新颁政策及党政工作的了解掌握,无法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在自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依然墨守成规、封固保守,导致共青团改革过于传统滞后,缺乏实效性。第二、缺乏对社会职能利用,部分高校在共青团改革过程中不能结合与利用社会环境、力量。在实际改革过程中依然一来其自身建设,这与“大思政”理念全面不符,更起不到促进大学生共青团改革创新的实际目的[2]。

(二)党的领导与责任、使命有待提升

当下高校与以往不同,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完善,高校不仅是培养优秀高端人才的重要摇篮,也是为我党培养先进思想时代青年的主要场所。在大学青年团改革中应该以党的正确领导、政治引领为前提,并明确自身使命与责任。但部分大学共青团改革过程中忽略了党的领导。具体如下:第一、部分大学共青团改革中多以自我为核心,多以发展与目的为方向,严重缺乏政治核心领导及主导,对党的形成、党的影响、党的作用不了解、不清楚,改革方向过于盲目,缺乏某种力量对其方向指明。第二、部分大学共青团组织对其自身肩负的责任、使命不清楚,在改革创新中缺乏大时代背景下赋予的责任感、使命感。缺乏责任、使命就会导致大学共青团改革的推动性[3]。

三 结合“大思政”格局下大学共青团改革主要路径

(一)创新改革理念、注入新鲜思维


大思政强调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共青团改革创新是高校思政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重要性,应该从其本质与目的入手。创新改革理念与注入新鲜思维。首先,提高全局意识,注重格局思维,即领导格局、工作格局、反馈格局。将大学共青团改革的工作层面进行立体构建,即改革维度的提升及突破。其次,在大学生共青团改革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国家政策、信息的领悟贯彻。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与总书记讲话,将大学共青团改革创新工作的时效性充分体现出来。最后,要在改革过程中注入新鲜思维,将“大思政”与时代背景、高校发展建设、人才培养相结合。在对大学共青团进行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会职能、高校职能[4]。

(二)加强党的领导及责任、使命提升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大学共青团改革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如何科学、效率、合理的对其进行利用尤为重要。具体如下:第一、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落实各项保障细节,将党的绝对政治领导与指引进行落实执行。同时,完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将党的领导与精神传达到共青团组织中去。第二、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与总书记讲话,将高校政治思想工作建设及推动的重要性进行明确。增加大学青年团的责任感、使命感。当下正是我国经济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大好时机,大学生青年作为国之栋梁,更是国家民族复兴与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在大学共青团内部定期举行相关主题活动,如《使命感召为—大学青年团活动》、《大学生青年的责任、义务、担当》等主题活动,并通过演讲、公益、宣传等手段不断提升大学共青团建设改革的全面性。使其发挥关键促进作用[5]。

(三)组织协调,进行全面改革创新

“大思政”强调全面利用、组织协调,在大学共青团思想教育工作中应该注重“大思政”的融入性与领悟性。在改革过程中应该提升青年团员的忧患意识,加强责任使命。并通过高校教育、党建引导、社会实践、政策扶持等组织协调手段。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开辟改革新路径。另外,在大学共青团建设、改革创新中应该多实践、多活动,即理论结合实际。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可以起到大学青年团建设改革的推动作用。让先进青年、有为青年、优秀青年多参与到公益、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中去[6]。

(四)融入红色文化

在高校青年党建教育管理中应该融入红色教育、革命精神。我党发展由弱变强,经历了无数战争与磨难,共产党员正是前赴后继、奋不顾身。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发、新时代发展中都有其党员身影。所以,高校青年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中离不开“红色精神”,具体如下:第一、以基层党建工作为核心,加强对青年党员的革命教育,如定期举行红色景观、博物馆、革命遗址参观浏览,让青年党员了解、领悟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党员的优秀品质与思想觉悟。第二、可以让老红军、老干部、党员模范等走进校园,让其为青年党员进行过思想教育,通过对自身光荣事迹的讲述,可以提升青年党员核心素养。以将革命文化史料制作成媒体课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媒体智能技术,还原当时的战争场景,教师通过对革命文化资源的侧重讲解,结合思想政治教材内容,使思想政治教学更为立体性与真实性[7]。

\

 
四结语

通过对“大思政”格局下大学共青团改革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大思政理念内涵,对当下我国大学共青团建设及改革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阐明,并提出相关优化对策,如创新改革理念、注入新鲜思维、加强党的领导及责任、使命提升、组织协调,进行全面改革创新、融入红色文化等,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大学共青团改革路径进行论述,为我国高校党建、团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泽峰,何玮,喻凯,等.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基层团支部思想引领能力探析[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9,28(01):95-99.
[2]何玮,喻凯,曾晓彬,等.网络治理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探索和发展路径研究[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9,34(01):14-20.
[3]倪艳,盛洁.新时代“大思政”格局下推进高校艺术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1):69-74.
[4]王旭生,王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研究——构建高校“大思政”全育人格局的思考[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2(1):12-13.
[5]林峰.浅析县区团委如何在全团“一盘棋”中找准切入点[J].中国共青团,2019,431(01):68-69.
[6]伍康钦.海洋伦理融入涉海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9,232(02):25-28.
[7]李文雯.“大思政”理念下“形势与政策”课程特点浅析[J].教育现代化,2019,6(12):113-114+1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90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