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绪论作为波谱解析课程的第一堂课,决定着学生在后期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本文通过师生交流坚定学生努力学习的决心,引入学科定义和生活中的案例使学生认识波谱解析及其学习的重要性,以及高效的教学及学习方法三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确保学生能以最积极良好的状态进入波谱解析课程的学习。
关键词:波谱解析;绪论;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尼格尔热依·亚迪卡尔,穆合塔尔·卡德尔哈孜.探讨波谱解析绪论课的教学思路[J].教育现代化,2019,6(90):153-154.
波谱解析作为我院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所教学的内容已然渗透入医药、食品、化学、生物等相关领域,应用非常广泛。该课程主要讲授如何应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NMR)和质谱(MS)等仪器分析手段来鉴定中药及天然药物中各类化合物的分子构型,因此通过各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解析简单有机分子结构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可帮助学生在将来的药学相关工作科研中,深入了解药物性质及其物质基础之间的关系。然而,波谱解析课程内容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学、仪器分析等多个学科,对理论基础的要求较高,与此同时又着眼于将所学到的各波谱的基本原理、特征规律及图谱解析技术巧妙地运用于解决实际的问题,实践性比较强,加之教学内容中数据、谱图较多,造成了学生难懂,觉得课程枯燥的局面,从而产生了畏难情绪,更加无法意识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使波谱解析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精心设计第一次的绪论课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绪论课,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波谱解析的重要性,学习特点及方法,产生学习欲望。因此,对波谱解析绪论课的讲授内容提出以下具体思路。
一 师生交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因此课程开始,简单地介绍教师情况之后,便与学生进行大约十分钟的交流,谈谈“自己所了解的波谱解析课”,并请3-4名学生发言。作为高年级的学生,之前有药学相关课程的学习,也会出于好奇心在课前翻阅新书,所以要先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这门课的担忧。以往会出现“听学长说,这个课超级难懂”,“书中的信息量这么大,学时是不是有点少”,“波谱解析在药学研究中有什么作用”等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简明扼要的说明和积极地引导,切忌回答得太深入,最好是以相互讨论的形式,从而使学生对教师能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胜任课程教学产生足够信心,坚定其努力学习的决心[1]。
二引入定义和案例使学生认识波谱解析
介绍波谱解析课程,引入学科定义“波谱解析是应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NMR)和质谱(MS)等现代物理手段研究有机化合物化学结构的一门学科”,以及相关的基本理论如电磁波的定义、性质及分类,物质分子内部的运动形式及能级状态等。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一方面是复习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是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背景基础知识现状,以便将来授课时能有的放矢。为了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电磁波,引入生活经
验中熟悉的案例,如电视、收音机信号利用的是无线电波,微波炉利用的是微波,红外灯、红外线夜视仪、电视遥控器等利用的是红外光,日光灯利用的是可见光,验钞机、紫外灭菌等利用的是紫外光,医院中检测脑肿瘤、脑内外血肿等颅脑常见疾病会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等,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以此带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电磁波的应用无处不在,认识到该课程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关于质谱还有两个比较有趣的案例:①法医怎样辨别杀害受害人的毒药类型?自动质谱去卷积鉴定系统(AMDIS),是一种能够对GC/MS图谱进行自动筛查鉴定是否有目标化合物的软件,能够快速准确报告毒物分析结果,常用于处理中毒事件;②怎样确定火星上是否有生物?采用质谱识别分子模式的质谱仪,即将汽化的混合物中的单个化合物依次进入质谱仪,其一个电荷通过电场质量排序,使每一种分子都有一套独特的质量电荷比,由此进行判断。以上两个案例建议在质谱章节进行详细介绍。
待学生对电磁波的应用有所了解后,通过发展历程及标志性人物事件的介绍来讲述利用波谱法进行有机分子解析的由来,从而说明其在医药领域的重要性。最为熟知和典型的案例是吗啡[2],它作为人类最早使用的一种镇痛剂,沿用至今。从1803年从鸦片中分离得到吗啡纯品,1847年经元素分析确定吗啡的分子式,到1925年基本确定吗啡的化学结构,这长达100多年的漫长历程,足以说明单纯应用化学方法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困难和艰辛。20世纪中期以后,各种波谱仪器相继问世,使化学结构更为复杂的利血平从发现到全合成途径的建立,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由此让学生认识到波谱解析方法相较于化学方法的巨大优势,以及对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代谢动力学、天然药物化学等领域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分析手段。
三介绍高效的教学及学习方法
在课堂练习及考试中发现,学生能基本掌握四大谱的基本原理及各类化合物的波谱特征,但不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对谱图信息进行提取、转换、整理,对谱峰的归属感到束手无策,因此应该将“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及解决具体问题”作为波谱解析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图谱解析,推导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或得出相关的结构信息,这个能力是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对基础理论一味地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教师排课时做到每一章安排一次习题课,最后安排综合解谱练习题,由于学时有限制,教材中汇编的谱图相对较少,学生不能仅依靠平时课堂讲解,还要充分利用课下的时间进行大量习题练习[3],包括课堂习题的复习及课后作业的解答,从而熟练地掌握解析图谱的技巧,做到熟能生巧。
教师在习题课上不能盲目追求练习题数量,而是要以学生掌握技巧为目的,采取讨论形式,教师适当引导总结即可。为了做到解答结果和思维过程并重,又能营造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解题,每一组轮流派一名同学讲解题思路,其他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最后教师纠正和点评,记入平时成绩中,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紧张感,也能很好地暴露学生解题时的薄弱环节[4]。
学生课下选择练习题时,教师要强调对于初学者,做题一定要从最简单的开始做,因为问题得到解决后会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自身探索、学习的兴趣,失败则只会增强挫败感,对继续解题失去信心。此外,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翻阅《萨德勒标准光谱(The Sadtler standard Spectra)》”等书籍,其中收载了多种标准样品及已提供市售的工业化学品的红外、紫外、核磁共振等谱图,信息较为齐全,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图谱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化合物的波谱数据[5]。
四结语
良好的开端将促成事半功倍的效果。波谱解析绪论课的教学过程既要传授授课内容,学习方法等,更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思考。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板书、挂图、投影等教学方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如“红外光谱”一章,可用flash展现分子的振动类型,动画独特的视觉效果使枯燥的分子结构和各种振动方式活灵活现[1];再如“核磁共振”一章,可运用Chemoffice画图软件,以其强大的绘图及立体结构转换功能模拟化合物的立体构型,以图谱模拟功能演示氢谱、碳谱的数据信息;这样既可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也可将学生的注意力、情感和兴趣牢牢抓住。
参考文献
[1]王新兵,姚新成,秦冬梅,等会.Chemoffice软件在药物波谱解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22):99.
[2]李瑜珏,刘德永,许招会.波谱解析中红外光谱教学方法探讨[J].广东化工,2018,45(09):237+243.
[3]左华,袁吕江,张保顺.《波谱解析》教学新思路[J].中国西部科技,2009,8(02):71-72.
[4]张亚平,朱宝平,陈恺玲.GC/MS法检测中毒毒物中质谱自动处理与鉴定系统AMDIS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06):747-750.
[5]刘庆普,陈燕,纪永升,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相关专业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课程教学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28):70-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