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中国高等教育“质量革命”大力开展的今天,民办本科院校要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必须强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明确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更新质量理念,建立有效机制。本文主要探究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构建思路,为促进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本文引用格式:桑静银,李颖,屈济群.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1):116-117.
2019年6月,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CIQA)在上海成立,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吴岩司长的报告强调了要深入研究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推动建设大学质量文化,努力探索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民办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军中一支年轻的队伍,更需要切实加强教学质量,采取针对性措施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为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基础[1]。
一 更新教学质量理念是民办本科院校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前提
(一)贯彻教学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近年来,“全面质量管理”常在教育领域被提及,它本来是一种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应用到教学管理中,则意指高校的每一个人,包括每一层级的相关组织,都参与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中。民办本科院校大多为新建院校,教学为中心的整体氛围通常不如老牌公办院校浓厚,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指导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就是要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打牢基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才会更稳固。
(二)坚持以结果为导向的OBE教育理念
美国学者斯派蒂提出的基于学习结果的教育理念(OBE)已得到教育界广泛认可。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学设计所设定的目标,核心评价标准就是学生的最终表现。OBE教育理念要求围绕全体学生来设计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而判断手段是否实现的原则就是是否有利于学生达成预期目标。该理念突出不同院校用各自的标准衡量自己,适用于想走出特色办学之路的各类民办本科院校,而学习成果与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则使教学质量更易于衡量,因此OBE理念非常有利于构建指标量化的教学评价体系[2]。
(三)注重持续改进的发展理念
“持续改进”也是来源于企业管理中的一种理念,作为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它强调以质量为优先,用数据说话。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这种注重过程的思考方式,通过对过程的改善来追求结果的实现。本科教学的过程保障需要随时掌控教学质量(即学生表现),通过对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促使质保体系不间断的建章立制,能更好的贯彻“全面质量管理”和OBE理念。民办本科院校可以用全员参与的方式,使常态化质量评价运行起来,形成有自我改善能力的质保体系。
二 三大系统是规范化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成
(一)用决策系统保障OBE目标的实现
任何一种体系建构之初都需要顶层设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亦不例外。决策系统能否在顶层设计时以学校定位和长期发展规划为指导,综合考虑体系内各组织扮演的角色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整个体系能够顺利搭建、有效运行的前提。对于以结果为导向的OBE模式,民办本科院校在决定如何构建质保体系时,必须明确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特色,给出“因地制宜”的目标与运行导向,并留出调整空间,使决策系统适应招生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变化,与时俱进纠正决策的方向偏差,对各类问题及时响应并传导至质保体系的目标定位,保证整个体系健康运转。
(二)用实施系统促进教学资源的投入与整合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充分的资源投入,在正确决策的基础上,要靠实施系统来保障教学投入。从教学经费到师资队伍,从网络资源到硬件条件,资源的需求无限,但资源本身并不无限,尤其对民办院校而言,大多缺乏政府经费支持,学费依赖度高。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后,民办院校面临营利与非营利艰难选择,不管如何选择,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大化利用都是首要的[3]。资源投入不能盲目,需有力的实施系统确保足够支撑产出目标的达成,不论师资条件还是课程设置都能满足教学所需,同时兼顾利益相关方诉求,将多线资源整合并有的放矢的进行配置。
(三)用管理系统实现教学质量全方位评价与督导
如果说实施系统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推动力,管理系统则是体系运行中不断“问诊”并着手“治疗”的“手术刀”。教学质量的维护是否全员参与,教学资源是否得到有效配置,教学过程是否指向培养目标的达成,随着管理工作的深入,各种问题皆会凸显。例如教学督导如果只负责“监督”会给一线教师造成很大压力,不利于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自身成长。制度相对较灵活的民办本科院校此时应该调整工作目标,可以尝试引入第三方评价,把“保障”放在首位,要求督导更多的发挥同行评价的作用,帮助教师发现并解决问题,改善重监督轻保障的局面。
三 闭环式持续改进机制是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
(一)教学质量常态监控构建不间断运行体系
在各类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管理与配置的前提下,良性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能够使资源最大程度发挥作用,成为教学质量保障系统运行的“内在力”[4]。民办本科院校应以促成培养目标达成为标准,用多级监控体系辐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规范、教学效果等关键点,校内与校外(政府、用人单位)共同把握监控过程,同时注意强化主体责任。通过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教学信息交流发布制度、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等形成教学质量长效保障的跟进机制,并通过与教学主体的绩效评价挂钩促使长效机制落地。
(二)教学评价结果的有效反馈提高目标定位与培养效果达成度
对民办本科院校而言,教学质量监控不应成为教学质量保障的唯一主题,监控只是发现问题的手段,深入分析反馈结果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重点。对于教学评价结果,要充分利用反馈出的信息,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首先应充分利用教学督导反馈机制,对反馈的问题不定期跟踪整改情况,形成闭环路径;其次要充分利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反馈机制,设立学生教学信息中心,及时收集全校教学信息,由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向教学单位反馈并监督整改;最后是充分利用多元化信息反馈机制,定期对用人单位、毕业校友跟踪调查,收集意见与建议,形成多元化教学质量整改信息,多渠道反馈给教学单位与教师,提升人才培养适应度。
(三)基于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的数据挖掘形成质量保障体系的最终闭环
“持续改进”的实现需要引入PDCA循环。全面质量管理的依据就是PDCA循环。PDCA循环是一种把各项工作按照计划、实施、检查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的工作方法。该循环过程要求对数据的尊重和对实践的重视,数据真实性须经得起检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也必不可少。民办本科院校应从院校两级多节点、多视角收集数据,将分析结果与对教师的评价挂钩,借助绩效把学科质量和专业质量的提升联动起来。教学主体在质量保障体系中受益,才会发挥主动性,使机制“活”起来[5]。
四 结语
民办本科院校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当融合全面质量管理、OBE模式及持续改进理念,重点维护决策、实施和管理三大系统,形成不仅有常态化监控,而且反馈的数据能够修正体系漏洞的动态机制。随着我国本科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民办本科院校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形势。我们只有吸收新观念,瞄准结果导向,牢固质保体系,才能激发民办高等教育活力,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新时代改革发展的贡献者!
参考文献
[1]陈冬松.地方工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0):85.
[2]华尔天,高云,吴向明.构建多元开放式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01):65.
[3]向钰,杨萧翎.地方高校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可行性研究——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50):243-244.
[4]张进,杨宁,陈伟建,等.评估视角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3):138.
[5]李森,兰珍莉.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J].当代教育科学,2017(01):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