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新时期医学院校学生参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及实现路径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8 12:25: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医学院校学生参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各项权利难以落实以及相关制度设计不甚合理是阻碍学生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要遵循依法、民主、开放、系统化原则,保障学生的各项权利,将学生培养与成长全过程统一纳入质量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医学教育;学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刘佳楠.浅谈新时期医学院校学生参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及实现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6(13):75-77.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基本职能,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医学教育来说,“人民满意”不仅是学生、家长对于医学教育过程及结果的满意,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卫生水平的满意,这就对医学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有质量的教育”目标相符合。

        医学生作为医学教育的主体,是医学教育质量的受益者;其作为医疗行为的主体,是医学教育质量的最终实现者。质量保障作为医学教育组织及管理的重要内容,医学生在其中体现主体地位,并发挥相应的主体作用。在新形势下,应更加明确学生参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并深入研究其实现的路径,从而进一步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水平,最终实现医学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学生参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

(一)是依法治国方针的具体体现


         我国法律对与学生参与学校治理有明确的规定,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2016年教育部修订通过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权利做出了明确规定,提出“实施学生管理,应当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教育和引导学生承担应尽的义务与责任,鼓励和支持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下列权利……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以适当方式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与学生权益相关事务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依章程参与学校管理”。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学生参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运行,是实现学生相关合法权利的重要举措,是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针的具体体现。

(二)是新型评估制度的基本要求

        我国正在全面推广“五位一体”的教学评估制度。所谓“五位一体”,是指学校的自我评估、政府力推的分类院校评估(包括合格评估、审核评估)、行业参与的专业认证与评估、实质等效的国际评估和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常态监测等多主体、多形式的有机结合。合格评估、审核评估、专业认证以及常态数据检测已被我国医学类高校普遍采用。
在新型评估制度下,学生在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审核评估范围中,特别将“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及“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评价”作为审核要点,对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做出了导向性要求。在《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版》中,从学校办学宗旨到课程计划,从教育监督评价到质量信息反馈,对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三)是现代化大学治理的普遍趋势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借鉴于苏联模式,演变于计划经济时代,带有较强的集权主义色彩,将学生视为被管理者与教学的客体。传统的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校治理与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不利于在教学与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从“管理”到“治理”,体现出现代管理的深刻变革。“管理”的主体为管理者,客体为被管理者;而“治理”则消除了主客体的强烈差别,提倡协同治理。如今,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已成为社会治理新的趋势,教育系统作为社会子系统也受到社会主流趋势的影响。在新时期我国社会管理现代化和民主化的进程中,医学院校逐渐认识到了学生在学校治理与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学校治理中逐渐给予了学生更大的权力。教学质量监控是大学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理应让学生在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校是为学生的发展设立的。学校存在的本质,就在于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参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既是其主体地位的体现,也是优化、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手段。

        首先,学生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体现者及重要评价者。我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我国教育包含为个体发展提供条件与为社会培养人才两个基本目的。学生既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直接受益者,也是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与水平的直接体现者。学生的意见应当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内容。

         其次,学生是教学及管理质量改善的有效推动力。教学质量监控人员较少、学科专业覆盖面窄,是医学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若单靠行政管理人员力量解决教学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在时间精力上难以保证,且因为视角的差异,对很多问题的理解往往会出现偏差。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对学校教学质量有更直接的体会。其基于自身需求与利益的考量,结合学校教学及管理实际,能够提出许多合理的意见及建议。从对学生参与质量保障体系典型案例的研究看,为全校学生创造参与质量保障体系的良好条件,使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方式审视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工作,鼓励其积极思考、提出意见或建议,将会形成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巨大智力资源,不但可以提高发现问题的效率,更能为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

 
(五)是学生成长的助力

         将学生纳入质量保障体系,鼓励学生在教学及管理各个环节积极思考、献计献策,发挥主体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意识,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从学生个体成长的角度看,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从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看,绝大多数医学院校毕业生未来将会是医学教育、科研或医疗卫生产业的参与者。如同“早临床”有助于学生临床思维与能力的提高,学生参与质量保障体系,对医学教育相关问题的“早思考”,能够较早激发学生对医学教育以及管理模式的长期关注与思考,不仅会为其职业发展提供助力,更有助于医学教育及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发展。

二学生参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一)学校章程赋予学生监督权利,但学生监督权利的落实难以获得充分保障与落实


        根据对我国14所医学院校于互联网公布的章程进行分析统计,有13所学校的章程就学生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监督权利进行了阐释,其中5所学校的章程具有“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表述。可见,学生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监督权利已在绝大多数学校得到认可并得到了基本保障。

          然而通过对医学院校质量保障体系运行制度设计的研究,相当一部分学校未就学生在质量保障体系的主体地位做明确的定位,同时对学生参与质量监控的内容、形式、反馈途径也缺乏清晰的规定,导致学生参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呈现非制度化的现象,学生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往往是被动参与,使学生在质量保障体系中多沦为“点缀”。

(二)制度设计科学性不足,学生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1.质量保障体系的阶段性特征明显,不同培养阶段的质量信息衔接与利用效率不高。基础和临床分阶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显著特征。在多数医学院校的管理体系中,基础阶段与临床实习实践阶段分属不同部门及教学单位管理,各阶段皆有独立的质量监控组织并独立组织各项活动。在向学生就课程计划、教学内容及效果等征询意见时,基础和临床往往各自为政。但因基础教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医学及医学教育的系统认识,且难以就其学习内容与临床实践的需求做出明确比较;而临床教学阶段的学生难以就临床教学内容与医学实践工作的需求做出明确比较,导致两个阶段学生对于教学安排及教学内容的评价多为课程安排的紧密程度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事实上难以对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材的使用等提出建设性意见。

         2.教学评价的指标设计不够科学,学生评价难以客观反映教学效果。目前,教师(教学)测评是医学院校学生普遍参与的教学评价项目,部分院校实现了全时段、全范围的参与。但因评价指标科学性不足,且部分表述较为晦涩,学生难以准确掌握其内涵;另有部分课程由不同教师分段讲授,学生难以记清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情况,致使打分时出现盲目性,从而造成评价结果区分度较差的问题。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学校甚至出现绝大多数教师评分皆高于90分的情况。而这一结果是否真实反映了教师的授课水平,值得进一步探讨。

          3.注重学生意见收集,对学生意见的反馈不足。学生参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已是各校共识,在各项评价活动中,学生都是参与者。但就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意见往往直接进入学校行政管理流程,学生意见的合理性、学生提议后的整改情况等皆无法得到相关部门的及时回应。多数学校充分重视学生的意见,且往往会尽快抓紧落实,对需要长期建设的内容也会进行相应布置。但因学校缺少办理结果的反馈,致使学生主观上认为自己的意见“石沉大海”,造成一定程度的信任缺失,从而逐渐磨灭学生参与质量保障,助力学校改进的愿望。

三 学生参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原则与实现路径

(一)坚持依法治校原则,明确学生权利


         要充分落实相关政策,在关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定工作中,明确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与决策权。

         首先,要将学生纳入质量保障体系的决策机构与决策程序中,保证学生在决策机构中与其他成员拥有平等的权力,成为决策的真正参与者。其次,要明确学生在各项测量指标制定,尤其是教师评价、课程评估、后勤保障、学生支持与服务等评价指标制定工作中的话语权。测量指标是学校质量监控的指导性标准,代表学校的顶层设计。只有明确将学生纳入顶层设计工作中,才能在各项测量工作中真正体现学生的意志,实现学生的诉求。

(二)坚持民主原则,确保信息来源的代表性

          明确质量保障体系决策管理机构中学生代表的遴选与参与方式。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生源地、专业、年级、成绩以及综合表现,使之能够作为各类型、各层次学生的广泛意见代表。只有如此,学生的提议才更准确、客观、有代表性。

\

 
(三)坚持开放原则,落实信息公开制度

         首先,应确保学生对于相关专业教育标准、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师信息以及重大教学决策的知情权,回答好“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谁培养”、“怎么培养”的问题,加强学生对教学相关设计的认同感,同时为学生参与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提供依据。

         其次,保证学生对学校相关制度的知情权。目前,多数学校都印发了学生手册或学业指南,对学生管理、支持以及学业相关规定进行了说明,对学生成长提供了巨大助力。但这仅是站在学生管理与学业指导的角度上,尚不能完全保障学生的监督权利。在教学质量监控典型案例的研究中发现,多数学生对学校关于职能部门及教师为学生服务的相关要求知之甚少,对于申张权利的途径不甚明了,甚至带有畏惧心理。其问题根源在于学校信息公开流于形式,各项规定仅停留在管理部门,并未主动向学生公开。鉴于此,学校应将所有涉及学生权利的规章制度主动、系统地向学生公开,并以“明白纸”、“流程图”等形式展现,方便学生明确自身权利,并较好地参与各项工作的监督。
同时,保证学生对学校质量改进情况的知情权。坚持及时反馈的原则,明确各责任单位的信息反馈责任,通过多种途径对接收到的学生意见进行及时反馈。

(四)坚持系统化原则,建立培养全过程反馈机制
 
         将学生培养与成长全过程统一纳入质量保障体系,并建立学生长期参与质量保障体系的机制。秉持医教协同的理念,改变各培养阶段质量管理各自为政的情况,统筹管理各培养阶段的质量信息,打通本科基础教学——本科临床教学——研究生教育——毕业后发展与培养的藩篱,对参与质量保障体系各环节的学生代表进行长期跟踪访问,通过对其学习和工作各阶段的持续调查与反馈,深入研究各培养阶段教育目标的达成度,以及各阶段教学对下一阶段的教学、临床工作的支撑度,不断查找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考试评价等方面的问题,持续寻求新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吴岩.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03-121,161-172.
[2]袁益民.教育质量的保障与评估[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5:14-15,29-38.
[3]吴岩.高等教育公共治理与“五位一体”评估制度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14-18.
[4]季敏.学校治理与学生管理:当代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革新向度[J].江苏高教,2017(3):98-100.
[5]黄桂成,王明强,文庠.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监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5):154-156.
[6]蔡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2):158-159+1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9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