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生物学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的问题,从生物学本科毕业论文创作过程中论文选题、论文开题、实验过程、中期报告、论文撰写、格式审查与修改、审阅与答辩的各个环节提出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改进措施,为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分段式管理;生物学;毕业论文
本文引用格式:陈安群等.加强分段式管理提高生物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J].教育现代化,2019,6(75):177-179.
毕业论文既是对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知识的总结与应用,也是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的最后一项技能训练,是本科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1]。一项好的毕业论文对于本科生来说,不但是其大学生涯结束前的一份最为完美的总结,也是其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的最完美体现。因此,大学毕业论文作为教学大纲之内大学生毕业考核的最后一项内容,需要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目前由于师生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本科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师资的不足、学生毕业论文开展时间与其他事情的时间冲突等原因,目前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堪忧,甚至出现了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呼声[2-5]。在本科教学评估越来越重视本科毕业论文的今天,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势在必行。
生物学相关专业(包括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植物科学与技术)是各高校中最开设为普遍的本科专业之一。作为一门实验科学为主的学科,其专业特点决定了生物学本科毕业论文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仔细完善实验设计、认真完成实验数据的获取、进行精细而又准确的数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用规范的语言完成论文写作。中间通常需要大量的重复实验和多次的数据检查与分析,但是由于本科阶段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认识还停留在基础阶段,进行专业研究的技能在整个教学阶段往往得不到足够的训练,加上对整个毕业论文的流程不熟悉,以及毕业前面对较大的就业或升学的压力,造成本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无法保证[6-7]。以往教学中经常出现文献综述逻辑混乱、文不对题,实验数据粗略、部分数据缺失或错误,关于实验结果的讨论肤浅、论文格式不规范、论文重复率过高、缺少过程性评价、开题报告等所有表格均在答辩后补充等各种问题[6-7]。针对以上问题,根据前期工作经验,本文提出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实验与写作过程中实行分段式管理,提高生物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一 论文选题
多数学校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都安排在第七学期末或第八学期初[6,8],这个时间开始选题,给学生只保留了10-12周的实验与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且这段时间与学生的研究生复试、就业面试时间冲突,导致学生无法专心从事毕业论文写作。因此选题阶段时间定在本科学习过程中第四学期最后两周,后第五学期开始前一周较为适宜。这时候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本专业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等基础课和部分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专业选修课的理论学习,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知识储备,对各个课题有了自己的见解。同时这一选题时间可以保证学生后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文献调研、实验设计与数据获取以及论文写作。如果选题时间太早,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积累不够,根本无法理解论文题目的意义及实施方案,会降低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效率。选题太晚则无法保证通过足够的实验时间获取高质量的实验数据。
在选题时,应坚持指导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策略。可以采取学生定题自己联系指导教师,和指导教师定题供学生选择两种方式并行的方法[9]。不同定题方式应采取不同的策略。(1)学生定题的,其方案与指导教师姓名应在教师定题之前一周完成,以防两种选择方式冲突。定题后学生要主动联系相关方向的导师,介绍自己定题的原因,准备实施的方案。教师应对题目及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后,协助学生修改方案,并最终确定题目。(2)指导教师定题的,教师应注意课题执行的难度、工作量与知识深度,不能简单地将自己执行的一项课题一股脑地交给学生去做。每项毕业论文涉及的指标以3-5个、实验因素以不超过两个为宜。涉及指标或因素太多了学生任务量太重,无法保证质量,太少了数据不足,论文内容过于肤浅。此外,因为除了指导毕业论文之外,高校老师还涉及申报基金、完成科研课题任务、上课、指导研究生等其它教学科研任务,能够进行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时间不多。每位指导老师所指导的学生不宜过多,以不超过5位学生为宜。太多了指导教师的精力无法兼顾到每位学生,会降低指导效果。为了降低人均指导学生数,提高指导教师的水平,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授、副教授、国家级项目主持人、青年博士等全部参与到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提高教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积极性。
定题后,师生应及时联系。指导教师应针对每一个题目对学生进行单独指导,让学生充分理解论文题目的意义、方法及流程。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知网、维普、ISI 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文献,并教会学生如何从文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将之用于自己论文各部分的设计与撰写。
二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应定在第五学期末或者第六学期初,要求学生提交详细的开题报告。作为学位论文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10],开题报告内容应包括论文的立项意义、关于论文相关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毕业论文涉及关键科学问题、实验方案与进度安排、所涉及的关键文献。指导教师及其所在机构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应从以下几点进行检查,并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一)立项意义是否准确、详实。意义应在一定数量的前期研究文献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不能凭空捏造。应用连贯、有逻辑性的语言,详细描述所涉及的因素或指标在理论研究或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是否准确。研究进展应与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对应。参考文献需要有一定的数量和代表性,数量应至少在15篇以上,且要求与所选课题密切相关。近10年发表的文献应至少占总文献数的一半以上,外文文献应不少于总数量的三分之一。综述部分不应是文献结果的简单堆砌,应保证语言逻辑的流畅。该部分最后应明确指出前期研究中哪些问题尚缺乏充分的实验证据或理论依据,这种知识缺陷与本论文有什么关系。
(三)基于综述,提出的关键问题是否合理,是否通过论文可以解答。
(四)实验方案是否合理,是否有遗漏,如果有,应及时补救。
(五)开题报告的重复率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鉴于目前关于本科毕业论文重复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论文查重应从开题报告开始,在后面的各个环节均及时进行重复性监测与修改。以避免出现学术不端行为。
三 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一般安排在开题之后,实验周期较长的,也可以选题后尽快安排。生物学毕业论文对实验操作的精度要求非常高[11]。且多数实验所需的材料较贵。如果放任学生独立操作,无法保证数据的有效性,且容易造成资源浪费[12]。为了保证数据质量,在每一步实验的开始阶段,指导教师应亲自、或请非常熟悉相关技术规程的实验员、研究生等进行示范,并额外选取部分样品进行预实验。确保学生熟练操作后方可允许学生独立操作完成。鉴于学生论文阶段同时有文化课、学校要求的各种社会活动等任务,整个实验过程以不占据正常工作时间为最好。比如每个周末测定1-2次,或者利用寒暑假1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否则可能会由于工作量过大,学生时间不够,导致实验无法正常进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 中期报告
在实验工作量完成一多半以后,或者完全完成后。应当督促学生及时整理数据,提交中期报告。该时间安排在第七学期末为宜。中期报告主要包括初步结果、实验中的问题、下一步的计划三方面内容[13]。指导教师及其所在机构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应仔细审查前期结果是否合理、数据分析方法是否正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否及时解决、下一步计划是否可行,并综合评价相应毕业论文是否需要整改、能否顺利完成。需要整改的应及时提出整改方案,确保后续过程不出问题。综合评价无法顺利完成的,应及时调整课题,确保学生顺利毕业。
五 论文撰写
论文撰写时,导师应对论文撰写的方法与要求进行讲解。告诉学生毕业论文包括几部分,每部分应包括哪些内容,每部分在整篇论文中的比重有多大,撰写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比如大多数学生在毕业论文的讨论部分,由于知识面相对较窄,且还未进行系统的学术训练,往往无从下手,三言两语就结束了论文的讨论部分。导师应详细指导这一部分可以从哪几点进行讨论,每一点应包括及部分内容,如何展开,对讨论内容如何总结等。再比如摘要部分,应指导学生这一部分应包括哪几点内容,哪些可以详细一点,哪些可以粗略一点等。撰写完成后同样需要及时进行重复率检测。论文撰写应最迟在答辩前3周完成,以保证有充分的检查与修改时间。
六 格式审查与修改
论文完成后,指导教师应从学术规范及写作规范两方面审查毕业论文是否符合要求[14]。论文撰写之前,指导教师或所属教务办公室就应当把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及模板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模板的格式要求进行写作。论文模板如非特别必要,应多年保持一致。以便指导教师能熟练把握论文格式。如果论文格式变动频繁,教师需要每年都重新熟悉论文格式要求,往往会造成对某些格式要求的疏漏,造成论文的不规范。格式审查可以采用“学生自查修改—指导教师审查评论—学生再次自查修改”的模式。先带学生熟悉格式要求后,每位老师指导的学生形成小组,互相核对自己每一部分的格式与同学的是否相同,如不相同,对照模板确认到底是哪位同学出错了,并及时纠正。全部纠正完的发给指导教师审查。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网络群聊的方式,对每位同学没注意到的问题再次提醒,学生根据老师的评论再次检查自己的论文有无问题,并修改。如此反复进行多次,方能保证毕业论文完全合乎规范。指导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往年出现的问题提前写成文档,交给学生逐条核对检查,以提高学生的核对效率,减少自己的修改时间。
七 论文审阅与答辩
论文最终检查确认无误后,应提交指导教师之外的老师进行审阅,并提出意见是否需要再次修改。确认无需修改之后,根据论文内容制作PPT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应保证一定的人员组成,最好邀请具有丰富毕业论文指导经验的教授参与,答辩委员会最少不少于5人。答辩过程中应再次针对论文的写作、格式、设计等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八 论文提交与归档
论文提交归档之前,指导教师应再次检查毕业论文,核对评阅在答辩阶段出现的问题,学生有无仔细修改,是否符合要求。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交归档。
九 结语
总之,生物学毕业论文开展与写作过程中应重视过程性管理,针对各个环节,制定合适的时间节点与审查方案。通过对各个阶段的及时检查与修正,确保本学科毕业论文的最终质量。
参考文献
[1]蒋亦华.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J].现代大学教育,2009(2):101-106.
[2]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9):78-79.
[3]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4]柯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J].学术论坛,2008(10):203-205.
[5]周凯.弄虚作假滥竽充数本科论文不如取消[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35.
[6]杨伟平,代洪淼.提高生物科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调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09):128-131.
[7]杜雪竹,盛锋.提高生物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19):149-150.
[8]王峻玉,王锐萍.提高生物科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改革实践[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2):187-188.
[9]田志环,焦传珍.生物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4):101-102.
[10]张亚伟.浅谈研究性学习的前期指导[J].生物学教学,2009,34(11):11-13.
[11]郑思春.指导完成高质量生物学本科毕业论文的一些实践与体会[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41-43.
[12]张崇邦,刘文莉,王江.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验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台州学院学报,2015,37(3):70-73.
[13]钱兵.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策略[J].江苏高教,2017(10):60-63.
[14]姚世斌,彭宇霞,潘艳,等.基于学术规范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建设[J].高教探索,2016(S1):98-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