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15 13:56: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中自学考试属于十分重要的部分,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始针对自身的资源进行配置,合理的开发相关的助学教育工作,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促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良好发展。然而,目前在高等教育的自学考试中,助学教育的质量降低,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针对于此,下文分析相关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教学质量监控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为相关工作的实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教育;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耿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1):259-260.

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教育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应重视相关质量监控工作的实施,并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教育分析

1.随着高等教育制度逐渐改善的进程中,自学考试的教育制度不断完善,助学应成为特殊性的教学工作。学校之内合理的进行自考助学,属于较为特殊的教学内容,不仅需要遵循一般性的教学原则,又需要根据自考的特点开展特殊性教育指导工作。2.助学的对象属于高校在校学生,利用自学考试的方式,提升学历层次,或者是取得第二学历、学位。3.教学的组织形式具有集中性特点。在学校高校之内的自考助学方面,将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有着辅助作用。为全面提升自考助学方面的工作质量,规避与其他教学内容重叠,会盲目的采用单一教学方式,导致各方面工作效果降低。与此同时,自考助学中的课程时间非常集中,课堂教育过程中的信息数量很大,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进行课堂知识的巩固,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二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教育质量监控问题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教育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意识到教育质量的重要性,但是,在教育质量监控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学生缺乏自主性

高校的自考助学对象,就是普通高校的学生,而一些学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对自身的自考专业不感兴趣,甚至因为就业的原因,盲目的选择理科专业,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受到影响。与此同时,理科专业知识学习需要具有基础知识,即使学生的学习态度较好,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基础知识,短时间之内无法学习相关内容,导致学习积极性逐渐的降低,甚至学习的自主性丧失。

\

 
(二)应试教育问题严重

高校的自学考试管理方式十分落后,且考核的方式单一。一般情况下,高校的自学考试尚未提出具体的入学考试标准,一些高校助学工作中,未能全面考虑到生源质量的管理,难以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全面提升相关的考核工作效果。与此同时,高校学生本身有着自身专业知识需要学习,加受到专业证书考试、其他考试等压力的影响之下,没有足够时间、精力参与到助学学习中,难以更好的学习自考专业内容。再加上上级部门对自考的助学教育工作要求很特殊,过于重视考生的考试通过率,这就导致在助考的过程中,将应试教育作为主要的工作模式,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各方面的工作效果[1]。

(三)缺乏正确的管理观念

近年来,部分高校在实际发展的进程中,生源的数量越来越少,经济方面出现问题,甚至会面临很多债务,这就导致办学工作有功利主义。同时在各种热门专业大力开办的过程中,导致自考助学工作的质量难以提升,所培养出的人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2]。

(四)师资的力量较低

目前在高校教育规模逐渐扩张的背景下,教师的工作任务提升,科研的压力也有所加重,导致自考助学方面的师资力量匮乏。且在实际教育的工作中,学生的专业基础不同,教师单一的采用“铺开式”讲解方式进行知识点的教学,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自考能力和专业水平,严重影响各方面的教育工作效果,不能确保符合工作要求[3]。

三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


目前在自考助学质量监控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两方面进行衡量,其一就是考试通过率,其二就是学生素质提升程度,对学生的就业和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在此过程中,为夯实相关自考助学工作基础,应合理使用综合性措施,提升自考生的综合素养,需要社会企业、自考学生、家长、高校助考教师相互合作,将自考的学生作为主体,不可以片面性的追求考试通过率,打破传统助学工作的局限性,而是积极开展相关的助学改革工作,将相关的高等教育的自学考试改革作为主要内容,将助学工作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并在整体的助学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等等,全面提升整体的助学教育工作水平[4]。

(二)提升专业设置的合理性

当前在高校自考助学的过程中,所开设的专业不合理,一些高校未能按照自身师资力量特点、教学基础设施特点等设置专业,甚至会给自考学生一些欺骗性的承诺,盲目的设置热门专业,只重视生源的人数,这样就会导致相关的助学质量降低,出现恶性循环的问题。建议相关的助学质量监控部门在工作中,积极的进行助学教育专业的资质审核、办学流程监督等等,以此促使各个专业的协调发展,确保相关助学工作的可持续进步。在此过程中,高校还需要按照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按照社会的不同需求,针对仔自考助学的专业层次和类型进行调整,按照学校的师资力量、基础设施特点等等,正确的设置相关专业,对旧的专业合理调整,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未来就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应该积极引导社会的资源参与其中,使得助考工作和其他教育体系有机整合,完善相关的教育功能,全面提升整体的工作效果[5]。

(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教育质量监控的过程中,应该完善相关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促使相关助学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1.规范化的开展管理工作,并健全相关的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目前在高校的工作中,已经开始进行自考助学班级中师资力量的分配,配置专业的班主任和辅导员,然而,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思想观念存在一定差异性,如若还在延续采用普通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方式,很难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所以,高校应结合具体的自考助学特点,编制出完善的管理模式和机制,不仅要积极落实管理制度,还需采用激励方式和导向方式等开展工作,以此提升整体工作效果,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2.提升师资队伍和管理工作队伍的稳定性。高校在自考助学的工作中,已经配置了专业的班主任或者是辅导员,并且将助学归入到院校的正规管理工作中。在此过程中,应重视班主任和辅导员的专业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并树立责任观念,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质量,还需关注其心理状态。与此同时,在不对全日制教学工作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学校应正确进行师资的调配,选择责任心较好、专业素养较高、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担任自考助学的教师。另外为弥补相关的师资力量,应该聘用专业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并对助学教师进行阶段性的培训,以此提升其专业能力和工作水平,打破传统工作的局限性[6]。3.完善教学督导的保障体系。高校学生自考助学属于十分特殊的教育形式,育人功能主要是利用学生自主学习、高校助学教育实现,在此过程中,完善督导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全面提升助学教育工作质量、促使相关教育工作合理实施的有效措施。所以,高校在助学教育的过程中,应完善相关的督导保障体系,建设高素质的教师人才队伍,提升生源的质量,开展辅导人员和教学人员的管理工作,将提升助学质量作为主要目的,合理的进行督导。例如:可以采用听课方式、座谈会的方式听取师生反映,以便于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的助学督导活动。同时需要针对教学条件、教学状态和教学效果综合评价,改善助学效果,全面提升整体的工作效果[7]。

\

 
四 结语

高等教育学生自考的过程中,合理进行助学教育十分重要,但是,当前受到诸多因素的营销,助学教育质量较低,难以满足相关的工作要求。因此,在未来发展的进程中,应制定完善的助学教育质量监控方案,为助学工作的合理实施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余芳霖,熊一利,刘江华,等."互联网+教育"理念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助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考试,2019,13(8):53-58.
[2]郭万春."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模式改革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8(2):198-200.
[3]王芸刚.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服务模式构建初探[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7,13(8):26,28.
[4]黄红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研究——以广州市四所社会助学机构为例[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8,23(44):134-223.
[5]刘畅,许可,肖玲,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助学体系优化模式构建[J].文教资料,2016,45(20):167-168,170.
[6]汤惠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思考——以湖北省行政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52):72-76.
[7]覃小珊.广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校社会助学存在的问题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8):6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41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