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数据发展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作用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09 13:38: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已经广泛运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大数据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新的变革。同时也给各大高校培养人才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成为了社会的热点。大数据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显得尤为重要,但大学生缺乏实际的经验,对大数据的认识不深刻。本文主要概述大数据环境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创新创业

本文引用格式:王学义.大数据发展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作用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81):39-4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我国高校毕业人数也不断的增加,2015年749万,2016年765万,2017年795万,2018年824万,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校毕业人数呈递增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为了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的成功率,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创业引领计划等,积极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而在大数据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有着重要意义[1]。

一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一)大数据改变高校的培养学生的模式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的飞速发展,人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而大数据是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衍生品,由大量的数据、数据模型、数据流动、数据类型等形成了动态数据体系,可以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引发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变革,同时也影响着高校的管理模式,由于时代的变化,导致了社会对高端技术型人才成为了社会竞争的人才,于是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校培养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技术型人才,运用大数据的发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2]。

(二)大数据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新的机遇

由于大数据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许多新兴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如:电子商务、餐饮、服装、传媒、教育、智能家居、云计算等行业,现代大学生都已然具备了高文化、高素质和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可以把握住市场因时代变化而衍生出的一些新的机遇,瞄准新的市场,开始创业。现在大学校园里,可以随处可以听见B2C,C2C模式,加上国家大力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高校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在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都选择自主创业。

(三)大数据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新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来广泛,大数据离我们普通人也越来越近,大数据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模式、说话方式等。当代大学生学习网络,接触网络,使用网络,利用网络最多的群体,同时也是思维模式最多的群体,具大数据统计研究分析,大学生是使用网络做活跃的群体,是走在互联网的最前端。而大数据是指海量数据的储存、数据挖掘、数据图像分析等组合而成的,并且在数据挖掘过程中可以带动企业理念、模式、技术应用的创新,所以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当代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同时高校传统对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模式也不适应大数据的时代背景,需要重新调整。

\

 
(四)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占有先机

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强,独立性强,不再居于传统的思维模式,敢于突破传统的保守思想,接受新的事物,追求个性化,敢于竞争。这些都是创业者应有的优势,随着大数据的带来,商业不在神秘,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快,商业竞争越来越趋向公平,诚信是从商的本质。

二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的问题

高校在培养学生的目的则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可以是适应社会,不被社会淘汰。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其中一部分,但是随着大数据的带来,高校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学校创新创业课程不能适应当代社会

由于近几年的我国高校毕业生呈爆发式的增长,就业形势研究,学生毕业后普遍感觉就业压力大,学校开设课程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的目标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根据研究调查,发现现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还是沿用以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理论知识,学生在座位上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授课教师大部分都是学院主任或系辅导员,虽然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管理学生经验,但并没有实际社会经验,对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不了解,只能围绕学生如何择业、面试技巧以及创业的理论知识,对学生没有实际帮助。导致学校开设创新创业课不能达到开设课程的目的[3]。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足,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市场对就业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要求更高。而学校在培养学生与社会需求人才出现不匹配,同时高校培养学生更趋向于理论教学,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问题,使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岗位,企业不愿意承担更多的人力成本;同时创业学生也更加容易失败。同时也限制学生培养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校利用大数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创业能力。

三 利用大数据指导学生创新创业

大数据时代不仅给社会的各行各业带来新模式、新理念、新思想,也给高校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带来了新的模式。利用大数据,高校教育者可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可以利用互联网,推动学校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一)利用大数据调整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大数据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转变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海量的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教师单项的输出模式变为双向交流模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4]。

学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时候,不能仅仅限于课堂教学,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在网络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将课堂上不能仔细讲解的细节、要点,传到网络上,让学生们利用空闲时间自主去网络上学习、查看,让大学生在网络上可以了解关于更多的创新创业的知识、观察前辈的实践事例,弥补课堂的不足,可以在创新创业网络课程中开设一项意见收集去,学校可以利用网络,收集学校每个学生的需求、问题,再利用数据分析,分析出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想要了解的知识及学习的误区,根据大数据分析结论,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特点和实际情况去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制定个性化、定制化的教学。让学生更加了解相关知识。

(二)激发大学生创业信息

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国家制定许多相关政策和法律支持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高校也开始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开发创业园。但因大学生还不具备商业经验,缺乏创新创业思维,所以学校应该加大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同时给予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和实践经验,首先学校可以举办创业演讲比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学校模拟创业体验,将学校模拟成一个小社会,学校可在学校开展商业项目,增加学生创业信心等;其次学校还应该对学生解读关于大学生创业国家政策(保障政策、优惠政策等);发动社会、学校等各方资源,帮助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避免风险,保证项目正常运营;最后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通过互联网数据挖掘、分析,为大学生提供网络咨询服务,树立大学生创业自信心。

(三)加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大数据挖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没有创业经验。教学存在纸上谈兵的情况。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没有实际指导作用,因此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才能有效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同时还可以邀请创业经验丰富的社会成功人士,以自身经验去引导学生的思考[5]。

\

 
四 结语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而对于高校如何利用大数据优势,储存信息、挖掘信息、分析信息,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提供有效的帮助,倡导国家推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了高校面临的问题。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创业的自信心,其次建立创业平台和实践平台,帮助学生有实战经验,丰富学生创业经验,最后学校需要利用大数据,通过岁数据的挖掘、分析,为大学生提供政策帮助、如何规避风险、项目运营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大学生以后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化亮.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路径探讨[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9,17(03):74-76.
[2]伊剑.大数据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05):106-111.
[3]黄佳祯,项勇,谭璐薇.基于众创空间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西华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6):27-29.
[4]谢艳丽,李幸福.大数据背景下山西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及策略[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03):14-15.
[5]吴蕾.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3):50-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33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