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OBE理念的植物保护专业《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27 15:17:3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立足于成果产出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理念,结合《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的特点,针对农科专业分析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改模式,从课程大纲制定、启发式教学模式、实验环节考核和基于目标达成度的持续改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结合西南大学植物保学院的具体实践,验证了所提教学改革模式的可操作性和有益效果,达到“塑德,塑人,塑才”的人才培养需求。为该课程和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也为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借鉴。

关键词:OBE理念;教学改革;植物保护

本文引用格式:张永强,等.基于OBE理念的植物保护专业《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82):69-70.

自然界的植物经过人类驯化,在农业上广泛栽培,就成了农作物。农作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或者初级农产品的来源植物。但农作物多发病虫草害,病虫草害也接踵而来,此时就需要农药来保护农作物。

农药是保障农作物产量的重要物资之一,在病虫草鼠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但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它的坏处。而纵观近代农业发展史,农药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农用物资。《植物化学保护学》是一门针对性利用化学农药来防控病、虫、草、鼠及其他有害生物,从而保护农、林业安全生产的科学[2-5]。是现代农业综合防治中的重要措施[3],它以化学、生物学、昆虫学、植物病理学、杂草学、鼠学以及商品学等为基础,课程内容包括:绪论、植物化学保护学的基本概念、农药剂型、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综合治理、农药与环境安全、农药生物测定及田间药效和农药的科学使用[6]。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应了解农药的发展历史及存在的问题,熟悉农药的常见剂型;掌握常见农药的种类及特点、毒杀作用机制;熟悉农药的使用方法,以及科学使用的基本措施;了解农药环境毒理学相关知识。具有进行农药药效、毒力、作用方式、选择性,以及药害试验设计的能力;具有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高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农作物有害生物的能力。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植保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主干课之一。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和实践性。社会发展必然离不开农药,但农药对环境的威胁又无处不在[7]。本课程可以很好地诠释这一矛盾综合体,让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和掌握化学农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地位和存在的价值。

\

 
一基于OBE理念的《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一)OBE理念概述


成果产出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成为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指导思想。

迄今,OBE已广泛引起人们的兴趣,当然也难免误解和争议。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正以各种各样的探索形式,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教育的评价标准归类于学生的学习成效、综合表现、专业能力等几个方面。OBE理念关注两个问题:其一,学习者什么时候能在这样一个系统中取得成功?他们何时或何时能够证明预期的学习成果。其二,他们有多少机会能取得成功?通常不止一个,有时也有几个机会。

(二)课程大纲的制定

2013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签约成员之一,该协议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明确的可以借鉴的标准。因此,基于成果产出导向教育理念指导高校的教育改革,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就遵循OBE理念,西南大学植保专业的特色是在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下精品化培养植物保护高素质人才,使一流的学科建设与一流的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互相促进。

《植物化学保护学》主要讲述利用化学农药防控植物病、虫、草、鼠害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专业的农药防治知识,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同时又要尽可能避免由于农药的使用,导致防治对象发生再猖獗,产生抗药性和残留危害人类健康。

因而,在制定其课程目标时,课程内容和毕业要求对应如下。

1.掌握植物化学保护学的基本概念,明确农药的定义及分类,理解和掌握农药的毒力、毒性和药效的概念;【毕业要求1;4;6】

2.掌握农药剂型和助剂的概念,熟悉农药的常见剂型,了解农药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施药方法;【毕业要求3;6】

3.掌握杀虫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化学农药的概念、主要种类及特点,毒杀作用机理,关键性的应用技术等;【毕业要求3;5】

4.了解和掌握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的概念和治理对策;【毕业要求3;5】

5.了解农药环境毒理学知识,掌握农药残留、污染和潜在毒性的概念;【毕业要求1;2;6】

6.掌握农药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的概念和主要方法,具有进行农药药效、毒力、作用方式、选择性,以及药害试验设计的基本知识;【毕业要求6;7;8】

7.掌握农药科学使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毕业要求8;9;10】

(三)启发式和探索式教学模式

OBE理念希望学习者“具有督促自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应对未来变化的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主要靠周边环境和先进典型的激发。同样,《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改革也要兼顾此理念。在课程的绪论课中不要过分强调该课程的重要性,而要通过从当代科技发展、引领农业领域的新科学问题、对后续学习内容做一些有兴趣的前景介绍、与本课程有关的未来的职业美好憧憬等几个方面阐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意契合当时科技热点:(1)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的农药研发机构,阐述我国最近三四十年的农药发展历程,强调中国的农药研究成就;(2)介绍了国内外从事农药学研究的科学家们的光辉事迹,阐述他们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3)以两次跟诺贝尔奖相关联的杀虫剂品种DDT为例,详细阐述其研发历程,对人类的贡献和伤害,从“盛极一时”到“全面禁用”的演替过程。

(四)注重加强实验实习环节的考核

《植物化学保护学》可为植物有害生物的化学防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同时具有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验环节,让学生充分领会化学防治的思想,综合地引导学生学会批判地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实现植物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控,达到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五)基于课程目标达成度的持续改进

合理评价教学质量是开展课程改革的有效保障措施。在OBE理念指导下制定的《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大纲明确了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与学习成果的矩阵关系、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关联度、课程具体考核办法、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等内容,通过理论和实验双环节的实施和考核,再来反向对课程目标进行评估,这是专业整体课程体系评价的基础,也是后续课程改革的重要参考。因此,在课程考核结束后应及时对课程目标进行达成度的评价,主要包括课程分目标、课程总目标的达成度评价。教学管理部门应对课程结束后的学生进行持续跟踪和了解,掌握本专业毕业生5年左右的从事本行业的工作动向、科研成果产出、对专业的认可度评价等。及时把相关的调研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或课程组,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

 
二结论

根据《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改革设想和探索途径,强调要在重视化学防治的前提下,兼顾环保发展理念,加强实验、实习环节的动手操作的考核。据此,我们针对植物保护专业修订了《植物化学保护学》的课程大纲,课程结束后及时对课程目标进行达成度的综合评价,通过计算得出课程目标的达成度结果较为满意。通过课堂效果评估和毕业生信息反馈,对此模式普遍较为认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验证了该课程改革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参考文献

[1]王勇.《植物化学保护学》理论与实验教学改革路径探讨[J].科技视界,2017,(16):99-100.
[2]张百重,谢兰芬,邓天富,等.基于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植物化学保护学事件教学改革探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7(12):68-70.
[3]王春娟,杨德松,谢慧琴.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与改革的探讨[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156-158.
[4]李凯,姚安庆,徐志红,等.《植物化学保护学》分段模块式教学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9):264-266.
[5]徐汉虹.植物化学保护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6]张永强,肖伟.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实习指导[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7]宋宝军.基于OBE理念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分析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7):103-1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18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