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一直都很重视农业发展工作,因此各高等院校加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农业人才、提升教学的质量是十分必要的。植物保护学是高等院校农业类专业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植物保护学专业知识,学生不但能够了解更多关于农作物的病态现象,也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关于农作物疾病的救治方面的内容。此篇文章首先阐述了植物保护学专业教学的目标和理念,其次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考核方法三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进行农业类高等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的改革,期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类高等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付永平等.农业类高等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22):51-53.
农业类专业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学科就是植物保护学,这一学科包含农药学、植物病理学等二级学科,并且每个学科间还存在一些细小的分支,总的来说包含的知识点很多。学生们通过学习这一专业,能够了解到众多有关农作物疾病方面的知识。然而,通过老师利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同学们学到的知识并不多,教学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阻碍了同学们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实践性,这使同学们的学习出现了一定的困难,也阻碍了同学们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这一问题亟待得到有效的解决。
一 植物保护学专业教学的目标和理念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植物保护学专业已经趋于完善,这一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农作物的基本形态与分析农作物的病态现象,同时还有关于农作物的疾病预防与救治方面的内容,另外针对引起农作物产生疾病的昆虫学亦有涉猎,根据植物与昆虫两方面治疗农作物的疾病。经过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同学们主要会学到植物保护学相关的知识,对于植物产生疾病与疾病产生的季节性规律都有所了解。并且,还要应用目前已有的先进技术,去减少农作物发生虫害的几率,在教学过程里,能够坚持理论学习结合实际学习,提升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的治理水平,探寻新型且十分有效的治理病虫害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对农作物病虫害的认知。另外植物保护学老师还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规划,根据现实情况不断完善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达到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的目的。
二植物保护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植物保护学专业教学目标的改革
教学工作的对象就是学生,老师若是希望能够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率,那么就应该对于学生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此才便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的目标。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成绩较好,高考的考试分数也较高,但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强项,但在学习过程中实践能力却不强。而植物保护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也给高等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植物保护学专业的教学内容都是与植物相关的内容,所以为了能够让同学们对于植物生长的特点与植物发生病虫害的季节规律,一般该专业的授课时间都选择在第4学期,在这一时间段,学生已经入学有一段时间,也已经逐渐适应了高等院校的学习生活,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加强,在高中阶段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也都有所改正,对于植物保护学专业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再加上与高年级学生的交流,同学们对于将来的就业信息也有了了解,亦逐渐感受到了许多压力,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也开始有了求知欲望,这对于植物保护学专业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很有益的。
另外经过笔者的了解,高等院校中植物保护学专业的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以他们在该专业的学习上有一定的优势。由于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所以能够接触到很多农作物,对于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有一定的认识。植物保护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实际操作的内容很多,所以纵使这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较差,也不会对该专业学习造成过多影响。根据高等院校学生的这些特征,老师应该根据高等院校教学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坚持实践、实用为根本原则,希望能够培养出同时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高水平人才,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植物保护学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
植物保护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它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农学专业的同学们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光有植物保护方面的理论是不够的。专业内有关植物病理与昆虫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同学们可以识别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农作物病菌与害虫,尽管这类实验并不需要学生会使用较复杂的实验仪器,可怎样提升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旧为植物保护学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部分。
其中改革最为明显的地方就在于实验课和实习期间和农学专业的一些其他课程实习同时进行。比如植物保护学专业的实习和作物栽培学实习相结合,作物栽培学专业的实习过程是由几名学生选择一块地自己种植作物,而播种作物到收获作物过程中的病虫害管理就会成为植物保护学专业学生提升自己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另外还应该在课程实验教学内容上增加技能性综合实验。如在植物病理方面增加了植物病原菌分离和致病性测试综合性实验项目,让学生分组采集不同植物病害标本,并根据病原菌的特性完成初步诊断,随后设计、配制培养基,再对培养物进行致病性测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植物保护学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农业类高等院校的学生通过对植物保护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慢慢的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养,掌握了很多有关病虫害治理以及昆虫学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自身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很多农业类高等院校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然而,由于每一个同学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人对于知识接受的水平都不一样,对于怎么更好的处理实际问题也是各不相同。为了能够提升专业人才的素质,农业类高等院校应该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开展教学工作,不要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要结合实际开展教学工作,减少同学们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当中的情况的发生。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的时候,应该充分重视同学们的主体性地位,帮助学生培养开阔的思维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避免学生仅听老师讲课,自己从不参与课堂。此外还要注重开展实践教学工作,使同学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很好地将这些知识利用起来,为自己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促进自身不断向前发展。此外,教学模式不可以是一成不变的,应该定期的学习新式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工作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促进同学们综合能力的提升,使教学工作开始注重细节,从而更适合社会对于优秀人才的需要。
植物保护学专业老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水平。老师应该注意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老师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指导者,主要的教学工作就是辅导学生进行学习,应该充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老师在进行指点,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同学们在学校中最重要的不是获得了多少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同学们开阔自己的思维,才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专业水平。老师应该细致、认真的将植物保护学的知识传授给同学们,并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像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加深对植物保护学知识的记忆,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能力水平过硬的人才。
另外,植物保护学专业老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植物保护学专业的知识病理学内容繁多,学时相对少,且很多知识点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如病原菌的形态及分类等,这就导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生难以完全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新媒体主要包括互联网、搜索引擎、博客、微博、QQ、微信等,快速发展的新媒体已成为“教与学”的重要载体,也开始在教学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利用直观、丰富的新媒体资源,能够拓展教学的空间,搭建师生间的互动平台,提高教学的效率。在理论课上,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收集和拍摄图片等,更新、补充现有的教学课件,通过教学课件可以形象生动地表现植物病害症状、病原形态等;老师也可以积极下载或制作相关的动画或视频,如病原菌的传播,病毒侵染过程等,增强教学的新颖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直观的观看植物病害的发生过程,增强学生对于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在实验课中,老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视频,清晰生动地展示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无菌操作、分子鉴定等病理学技术,结合教师的讲授和示范,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在课后,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学习网站进行查询相关的资料,比如说可以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网、维普网等网站进行查询。另外老师也可以将一些比较好的与植物病理相关的网站推荐给学生,学生可以在课下自行查询知识进行学习,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同时老师也可以充分利用QQ、微信等APP与学生建立交流平台,老师和学生可以加为好友,老师可以在课后通过这些APP将一些重要的学习资料传输给学生,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APP随时向老师请教问题,老师也可以建立群聊,许多学生可以在群聊中与老师共同讨论问题,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这样不但能够拓宽教学的形式,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各种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在课后巩固课上学习过的知识,也可以了解到一些课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实现知识的无限拓展。
(四)植物保护学专业教学评价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如何有效地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各高等院校都有自己的评价体系。有的认为教学质量的评价需要反映出教学中的学术性和自学性。有的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分为3个层次,一是基础层,激发学习兴趣,要求理解、会用;二是提高层,要求主动参与教学;三是体验层,体验创造的成功。然而,追求大而全的指标体系是不现实的,只要是能够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均可以采纳。在教学效果评价改革中,课程教学主要依据学生的评价进行。
首先为给予同学们积极发言、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建议的机会。老师可以建立一个意见收集簿,每周让班长分发给同学们,要求每个同学都在意见收集簿上写出自己对老师教学工作的意见,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当然这一过程为了保护同学们的隐私可以采取不记名方式。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收集到很多同学们的意见,例如老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学、老师总讲些同学们听不懂的知识等,老师通过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可以有效的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其次为通过学校网站系统收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改进教学水平。尝试了通过网络平台增进师生课下交流,通过热点新闻事件引出课程内容,比如由“转基因”引出“害虫防治”、由“天宫二号”引出“昆虫的变态”等,介绍顶级学术期刊以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三为加强对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考试评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作用,为此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和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学生平时成绩包括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表现、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程实习则应该单独打分,将根据学生实习表现、实习标本制作情况、实习报告撰写情况等给予综合评判。本专业课程还应该建立试题库并不断的进行更新、补充和完善,每次考试前应该准备充足的试题,建议可以采用分A、B卷的形式,避免学生出现抄袭现象,从而能够起到真实的检测和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目的,最终能够通过考试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
结束语
唯有不断的对农业类高等院校植物保护学专业的教学工作进行改革,使同学们可以更加投入的进行学习,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植物保护学专业的发展,提升教学的质量。目前社会对于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各高等院校唯有不停的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才可以提升其在教育界的地位,展现其超高的教学水平。为了适应社会对于高水平人才的需要,农业类高等院校应该在重视提高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同时,不断的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使教育手段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范守信.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高等农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6.
[2]林美珍,顾晓军,兰亦全,黄劲飞.思维导图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改善——以植物化学保护实验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50):278-280.
[3]杨燕,唐萍,陈严平.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12(1):100-104.
[4]郭敏,潘月敏.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植保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36(3):91-93.
[5]冯浩,王军,张楠,高小宁,黄丽丽.构建高标准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植保专业人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知识经济,2016(23):179-180.
[6]齐慧霞.提高园林植物保护学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院报,2001,15(1):49-51.
[7]秦新生.农业院校校园植物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充分利用——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11):229-2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