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首先结合目前大学本科专业课教学的现状与特点,探讨了课程思政教改在当今本科教学中的迫切需求与重要意义。同时,以建筑材料这门理工类专业基础课为例,研究了课程思政教改方法在理工类专业课程当中的应用思路与方法,最后总结了专业课课程思政教改理念在具体实现当中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理工类
本文引用格式:朱熹育,等.课程思政教改方法初探——以建筑材料微课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2):67-6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想做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就需要我们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全面系统、创造性地落到实处。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法治教育、国防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促使学生将其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从而,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学以致用[3,4]。
但是,随着互联网与信息化技术的越来越发达,使得这个时代变成了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人们只要有想学习的知识,通过网络基本都可以实现。但伴随着信息与知识的海量级扩增,各种娱乐、消极或负能量的信息也充斥在这互联网的海洋里。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这个时代与以往任何时代都不同,它赋予大学生前所未有的学习机遇,但也对他们提出了充满诱惑的挑战,“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摆在当代大学生面前不能逃避的现状,同时也是大学老师需要去思考与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从真正意思上做好大学教育[5,6]。
因而,在对学生进行专业课教学的同时,大学老师除了讲授专业知识与应用技能以外,更重要是去引导大学生的思想与态度,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在他们的心底深处种下“为什么而学习”的种子。
作为老师,我们应尽全力发挥好学生与专业之间的“媒人”作用,通过老师的桥梁作用,让他们爱上自己的专业,懂得学习专业知识的乐趣并掌握好如何去学习的方法,从而在知识的海洋里畅快游弋。本文以建筑材料这门课作为案例,一起探讨分析课程思政改革的应用。
一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
建筑材料这门课程是建筑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了解建筑材料的标准;并获得常用建筑材料检验方法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后续课程及以后工作奠定必要基础。该课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涉及知识面广,记忆内容较多
建筑材料这门课程讲述的是建筑工程行业当中所涉及的各种材料,每种材料涉及到很多相关的基本概念及专业术语,不同材料之间的关联性不太强,因而学习起来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若是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会对大量知识点的记忆产生厌学情绪。
(二)大部分知识点逻辑性差,应用性强
课程安排在大二上学期,学生刚结束高中时期的强逻辑性的数理化课程,习惯了用逻辑思维去推导验算的学习方法,对于偏应用型的知识点的学习很难从态度上重视起来,同时也没有很好地掌握应用型知识点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内容多为常见材料,新颖性不强
教学内容里涉及的材料主要是砂子、石子、水泥、钢筋、砖以及木头等,这些材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见到,甚至使用过,使得教学的新颖性不强,不能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 课程思政理念教改融入方法举例
结合上述建筑材料的三方面课程特点,应用课程思政理念的教改方法,探讨如何完善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有兴趣地学习这门课程,同时掌握如何学习这门课程方法,并从思想上完全端正学习该专业课的态度。下面以钢材的力学性质这一节微课进行举例,谈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融入建筑材料课程的方法与途径。
(一)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现实当中中国在世界有影响力的超级工程中钢结构所占的比例来阐述钢材在建筑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将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结合起来。然后根据人本身的特点,与钢材的力学性质进行类似、对比分析,从而加强知识点的拟人性、趣味性以及互动性。最后再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钢材的力学性质在结构当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1.片头——介绍钢材在土木工程当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结合“厉害了,我的国”电影里的元素,展现国家富强的实证,培养学生爱国的热情,坚定中国梦的信心。通过介绍钢材在超级工程里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端正态度,通过脚踏实地学习努力让自己为祖国的建设增砖添瓦。
2.正文讲解
第一部分内容:钢材的抗拉性能
(a)通过“登山插红旗”的形象举例,将枯燥的知识点趣味化,同时也引导学生去探寻事物之间的共性,分析其个性,培养学习的创新思维。
(b)屈强比的意义,反映了安全性与利用率的矛盾统一关系,尝试让学生思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价值理念。
第二部分内容:钢材的冷弯性能通过性能指标的讲解,拟培养学生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纯粹死记硬背知识点。
第三部分内容:钢材的冲击韧性
事物性能本身没有绝对的优劣,关键看其处在什么相对条件下,若是能充分了解其性能特点,亦能在特定条件下将所谓的缺点变成优点。通过案例的展示,希望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同时能切实将这样的思想应用的实际当中,作为创新的有力工具。
三 结尾
以一首打油诗作为本次课的结尾,“钢如人,人如钢,扬其长,思其短,同中国,筑时代”。通过这首诗,意在表达如今这个时代是新的时代,是改革的时代,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更是中国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在这个时代,随同国家,一起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 总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人对于教师的定义早已不止于传授知识这么简单,他同样肩负着教授学生为人处事道理的义务与责任。因而,课程思政教改理念是传承先贤智慧在新时代的一种具体体现,这不仅是老师在新时代的使命,同时也是历史的传承。具体在比如建筑材料这类理工类专业课中如何实现课程思政的理念,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言传身教
教师做好道德模范和学术榜样,争做习主席所提出的“四有”好老师,让学生从老师身上看到思想与知识的力量,从心底里生起对学习的兴趣与热爱。
(二)与时俱进
结合当代国家与国际的形势,将专业课的知识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知识的所能起到的作用。
(三)润物细无声
知识与思想之间其实存在内部的必然联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导时,要尽量充分挖掘相关的联系,不要让专业课简单地转变成思想政治课,而是生动有效地将正确的思想理念融入到专业知识点的教授过程当中,让学生即获得了专业知识,又接受了思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2]习近平十九大报告(全文)[EB/OL].http://www.qstheory.cn/llqikan/2017-12/03/c_1122049424.htm.
[3]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4]史巍.论以“课程思政”实现协同育人的关键点位及有效落实[J].学术论坛,2018,4104:168-173.
[5]梁纯雪,眭依凡.课程体系重构:基于增强思政理论课针对性和亲和力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63-70+77.
[6]刘传玺,李辉,朱庆豪.关于工科院校专业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探究[J].才智,2018,30:64-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