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我国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及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06 10:16: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有效培育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教师这一角色,在幼儿教育事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趋激励的国际国内竞争,给幼儿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志在必得,而如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引起了相关课题对其研究与热议,其中,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研究备受研究者的关注,为此,作者就这一议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发展

本文引用格式:安其梅,辛均庚.我国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81):353-354.

个体心理健康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他人直接或者间接产生着影响,尤其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而言,因为孩子处在教育的启蒙阶段,很多经验的学习,都是从榜样中学习得来,在学校,幼儿的榜样便是幼儿教师,所以,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联到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工程是高素质教育人才就建设的基础工程。新一轮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重视对幼儿教师的关心和培养》,新时代下,由于幼儿教师因工作性质与自身身份的特殊性,幼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近年来“虐童”事件的频频发生,是这一客观现象的真实写照,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因此受到相关人士的关注和思考[1]。

一 我国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幼儿教师,其自身也是有着独立行为的自然人,有着与正常人一般的情绪情感,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目前来看,我国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向上,但其中不乏一些突出性问题。

(一)存在问题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提倡要以人为本,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一言一行均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幼儿教师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可能使孩子终生受益。“虐童”事件进行了人们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

有关调查还发现,我国多数幼儿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多表现在身心状态欠佳,职业倦怠,人际关系紧张等,由于幼儿教师的巨大心理压力,所以,他们在情绪上,状态不佳,易出现易怒、易暴,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时也易由此引发身体上的不佳状态,如疲劳,失眠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严重时,可以导致人格障碍,故而在一定意义上而言,降低了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容忍度,易与幼儿产生冲突,严重则做出伤害幼儿的行为。上述不良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发展[2]。

\

 
(二)原因分析

任何一件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因与外因的作用。内因上,幼儿教师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他们每天面对着丰富的情绪色彩活动,加之幼儿本身活泼好动的天性,时而吵闹、时而捣乱、时而破坏等问题,或多或少引起幼儿教师或痛苦、或紧张、或焦虑,继而诱发幼儿教师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尤其随着现代化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幼儿部分幼儿教师又由于自身不善交际的个性特征,在原本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幼儿教师的情绪情感极不稳定,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引发幼儿教师的情绪。甚至有时,有的家长对幼儿教师提出严苛要求,过度地把责任推卸给幼儿教师,加之高付出与低收入这一客观现实,使得部分教师心理落差大。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幼儿教师职业负担与心理扭曲。

二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发展对策

如上所述,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令人堪忧,直接影响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作者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重视社会支持

良好的社会支持,是提升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和促进其心理健康的重要路径。事实上,科教兴国战略导向下,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攀升,同时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幼儿教师亦因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社会的发展,提高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水平,和谐社会主义建设生态视角下,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考虑逐步完善相应的政策支持,适度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3]。在此过程中,强调教育评价体制优化,并将之作为教育得到改革的重点部分,完善相关科目设计,突出人本主义关怀,有机地将心理健康考核与日常考核关联起来,一定的程度上导引幼儿园管理优化,同时为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指明方向,塑造他们良好的心理环境。此外,还需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立标杆、树典范、奖优秀,如此依托于良好的氛围环境,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突出教师职业价值和社会地位,强调家要庭高度配合,适当减少教师心理压力。

(二)优化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外部环境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即有实践经验表明,良好的文化环境能够增强幼儿教师团队凝聚力,并在统一的价值观牵引下,使之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愿意为幼儿教师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此,幼儿园应当以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态建设为切入视角,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依托国家系列政策精神指引,形成独具魅力的文化氛围,在充分总结既往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有机地将园区管理、领导影响以及家庭支持等汇聚在一起,为幼儿生活、工作提供诸多方面的有效支持,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减少外部压力。例如,针对幼儿教师教学实况,制定科学的请求支持体系,当遇到紧急情况时,为幼儿教师工作开展提供专业支持,并及时回应他们的帮助请求,增强他们的心理安全感。与此同时,幼儿园还需着重关注人本主义关怀在日常管理中的渗透,加强与幼儿教师之间的对话,及时了解他们所面临着的问题,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4]。

(三)加强教育培训

在职心理教育培训是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路径,关系到幼儿教师的成长。在当下的教育管理结构下,科学导入竞争机制,严把聘任关,全方位审查幼儿教师的入职资格及综合素质水平,包括学历文凭、专业技能水平、学科知识、专业素养,从根源上提升整体师资队伍水平,促进他们相互成长。同时,借助于完善的考核管理体系支持,帮助幼儿教师建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并为之提供足够的晋升空间,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勉励其勤奋工作,使之时刻保持平和的心态,促进积极心理反应发生。

除此之外,幼儿园还需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活动,及时更新教师思想理念,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体系,共享实践经验,帮助其舒缓心理压力,使之心理素质得到提升。高校作为幼师人才培育主阵地,亦需强调素质教育发展建设,关爱幼儿教师专业学生全面发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职业观等,培育其良好的交际能力,避免就业后心理问题出现。

(四)善于自我调节

幼儿教师作为独立的行为个体,其自身对健康心理发展的重视是推进该项工程有效实践的关键。在上述各能动因子的支持下,幼儿教师自身亦需重视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必要的自我调节方式,并由此获得良好的感官体验,更加积极、努力的工作和生活。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幼儿教师应依托完善的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充分了解和肯定自我,善于从工作、生活中寻找乐趣,尝试倾听和倾诉,结合自身实际偏好,掌握科学的宣泄方式方法,继而传导正能量。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老师。”因此,幼儿教师还需善于自我控制,竭力保持平和的心态,情绪低落时,要及时舒缓内心冲突,可通过体育锻炼、谈心交流等方式实现,努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其快快乐地过好每一天[5]。

三 结语

综上,在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幼儿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消极的心态与行为上,这无疑对幼儿的培育与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为此,提出有效解决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此,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政府、幼儿园,家庭及社会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作用,整合各种资源条件,加大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方面的投入,同时,幼儿教师还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善于运用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加以自我调整。以便在教育实践中,能以最佳状态出现在幼儿面前,为幼儿的培育及成长,努力创造充满和谐友爱的教育环境。

\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刘硕.论习近平的英雄情怀及其时代意义[J].探求,2019(03):16-20+43.
[2]潘聪绒.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心理健康探讨[J].心理月刊,2019,14(08):40.
[3]张静驰,周楠.中国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03):474-477.
[4]贾文华“.虐童”行为背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缺失与加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2):88-92.
[5]刁蒙蒙,张琪珂,徐舒抒.浅谈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J].教育现代化,2018,5(41):245-2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0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