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通过调查发现,药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基于药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的指导下,笔者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手段体系、考核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着手,提出了构建五位一体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想。
关键词:药事管理;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杨令,等.药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82):34-38.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in Pharmaceutical Management
YANG Ling,XUE Yuan,WU Ling-xia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nlin College,Taizhou Jiangsu)
Abstract:Objective: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urvey of pharmaceutical administration,analyze th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undergraduate practice teaching in Pharmaceutical Administration,and seek solutions.Methods:Searching for the database of China Knowledge Network,Wanfang,etc.with the keywords of“Pharmaceutical Administration”,“Practical Teaching”and“Applied Talents”,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of undergraduate colleges for pharmaceutical administration.management of Investigate the students of pharmaceutical administration on their opinions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this profession.Results And Conclusion:As a new profession,pharmaceutical administration is still not perfe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The problems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imperfect practice system,unreasonable time and content arrangement,and the lack of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Insufficient practical teaching resources,practical practice is not in place;practical teaching lacks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Based on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applied talents of pharmaceutical administration,the author clarifi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the author starts with the target system,content system,means system,assessment system,management system and security system.The concept of 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Pharmaceutical administration;Applied talents;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2004年我国高等院校开设药事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还在不断的摸索与完善中,现阶段我们对药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仍然按照传统的注重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方式进行的,而从专业市场需求来看,医药企业需要GMP、GSP的认证及维护工作人员,医药企业新产品立项与申报注册人员,药品监管部门及医疗机构等都需要兼懂法律与药学知识的专职工作人员。而现阶段高校培养的本科药事管理人才与社会需求并不能完全衔接。从高校输出的人才规模和结构状况来看,应用型本科人才相对缺乏。所以,高等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改革药管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一 药事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
从开设药事管理专业的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调查情况来看,目前药事管理专业在本科教育中,试验实践类课程,教学实习活动安排、学科竞赛活动等少之又少。通过对该专业学生的调查情况分析来看,即使是有开设相关实践课程,在实施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基本情况
针对药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施情况的调查,主要通过问卷的形式展开,发放问卷280份,有效回收245份,调查对象主要为药事管理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其次,通过对高校药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收集,了解药事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建设情况。
(二)实践课程建设基本情况
全国开设药事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并不多,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的药事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名列前三,通过对这几所高校药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了解目前我国药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情况。除此之外还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咨询了解了药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施的具体情况。
(三)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实践课体系不完善、时间与内容安排不合理
据调查结果显示,各校基本都安排有实践课程,但大多学生认为目前实践课程课时量较少,且内容过于简单。总结起来:一是,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实习期短,不能深入学习,难以提高专业相应应用能力。二是,已开设的实践教学活动不具有系统性,资源利用度有限,对学生能力培养也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本次调查中,药事管理专业已经毕业的学生中有75%都在从事与医药相关的行业,他们多认为自己比较缺乏医药学知识及实验操作技能。而在校期间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较欠缺,实践与教学实习安排过于简单,多为参观学习或老师讲解,能够学会的记住的少。毕业生认为医院药房实践更为重要,其次是药监药企学习实践,毕业实习只是走过场,学不到太多东西,不是很重要。针对毕业生认为毕业实习不重要,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学校的毕业实习单位的选择具有自主性,且对实习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考核。另外,对于实习单位来讲,一般不会将重要工作交给实习生来做,只是让实习生做一些最基础的辅助工作,因此大多毕业实习并未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2.实践教学手段单一、内容不丰富
药事管理专业学生表示课程设置仍是以理论课为主导,实验实践课程很少,且教学手段主要还是老师“填鸭式”的讲授,软件教学、模拟教学,观摩学习、自己动手操作等机会很少。另外本专业的相关专业竞赛活动也不多,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总的来看,现阶段药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实践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亟待丰富和完善。
3.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课落实不到位
据调查,相关院校鲜少专门针对药事管理专业建立实践实习基地,没有利用好实践教学基地联合教学,并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案,且联合培养学生的相关措施落实不到位。比如,据了解,有些学校虽然也在积极的扩展实践教学基地,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但是,根据对学生的调查反映,在校期间从没有到这些实习基地去实习过,也没有企业的人参与教学指导。战略性合作教学协议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另外,很多需要实践操作的课程也都由理论讲解进行了替代,未能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地。[1]被调查对象表示,希望学校可以开拓与专业相关度高的一些实践教学点,比如药店、药监部门、医院、医药生产研发企业等,同时能够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穿插实践实习活动,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4.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管理及考核评价制度
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很多学校并没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制度的改革和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目前大多院校尚未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宽松散漫,全凭教师自身责任心实施和管理实践教学,这会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影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另外目前人才培养评估体系的整体构建也稍许偏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现有考核体系的考核方法简单、考核内容单一、考核评价方法片面,大部分院校并没有制定针对实践教学的考核制度。[2]
二 药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本原则
(一)明确目标性与关联性
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定位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没有明确目标的指引,就不能保障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的相统一,容易导致实践教学效率低,内容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应用型本科人才强调培养专业应用能力,并能直接服务社会,所以课程的设置要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课程模块的构建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就需要围绕提升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与操作能力来展开。另外,课程设置还需要以能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只有与市场需求相吻合,才能真正实现应用价值。
实践课程体系构建需要考虑三方面的关联性,一是注重课程内容与专业能力培养的关联度;二是注重课程与课程的关联性及协调统一性;三是注重能力及知识架构与社会需求的关联性。在实践课程体系搭建中尽量精简课程数量,提高课程质量,将公共基础中与专业发展关系不紧密的进行精简,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也防止出现求量不求质的现象。要优化整合并精简专业基础课内容,同时,加大与职业相关的应用型课程的比重;开发面向行业的特色课程,为市场经济发展输送人才。[2]
(二)兼顾创新性与可操作性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不同于高职高专,不是培养普通技工。在知识层面,应用型本科人才要兼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能力方面,要兼备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素质上,要同时注重培养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一定的非专业素养。[4]因此,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还要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实践体系构建,应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创新的实践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于目标定位、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安排、考核评价制度的完善等,需要具备可操作性,体系构思再完美,不能落实,不具有操作性也是形同虚设。在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统筹协调、综合考量学校、学生及实践教学基地三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落实的方案。
(三)注重层次性与系统性
构建基本训练实验实践——专业基础实验实践——综合实验实践的多层次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互相融合、互相促进。注重能力培养的专业性与培养体系完整性。尤其是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不能浅尝辄止,必须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大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做到实践实训全程化。同时,充分开拓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调动社会资源,实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用人机制的对接,协同培养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 全面搭建药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全面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当是由实践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手段体系、考核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构成的全方位六位一体的闭环系统。[3]
(一)明确T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目标
应用型药事管理学人才是要求在面对各种社会形态、政策法规、人际关系时在具备基本素质的基础上,既有广博的社会知识面,又有药学专业知识,即“T型”人才。[4]从应用型药事管理人才的需求市场来看,药事管理专业对口岗位需求主要为在医药企业从事GMP、GSP的认证及维护工作;从事医药新产品立项与申报注册;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从事药品注册、评价等服务;以及在医疗机构中从事医院药事委员会统筹、药品信息收集与发布、合理用药评价以及药品纠纷处理。[5]
若要满足以上工作对药事管理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关于药事管理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就要明确,在知识结构上除要掌握药学知识外,还要能够熟悉国家有关药品管理的法规、政策、专利制度、行业规划政策等,掌握药品注册上市标准,了解行业发展;在能力培养上要培养良好的执行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及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的总目标应是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操作应用能力,能够很好地运用掌握的技能与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社会能力。所以,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上应围绕以上应用型人才培养知识能力目标来进行设置,实践教学手段、考核管理制度也需要紧紧围绕以上目标定位来规划。
(二)构建双螺旋三层次递进式内容体系
内容体系是在目标体系的指导下,通过具体实验实践活动和课程安排对目标体系的落实。具体实践内容体系应由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构成。从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层次安排上,应构建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双螺旋三层次上升实践教学体系。
1.校内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校内课程安排应遵循三层次逐层递进的设计来,各个学期应该不间断的安排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从调查看,应用型药事管理学人才根据工作需要,实践内容主要是参与相关政策调研、计划书的设计、资料准备、对数据进行整合等具体药事管理事务。所以,可以补充增加研究方法、药学经济信息检索、社会调查方法等实践课程。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针对一些理论课程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比如在药事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增加调研实践内容。在基础实践层次还需要开设科普知识讲座等,增强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以强化理论知识的掌握,锻炼实践能力。
另外,调查发现,针对药事管理的第二课堂建设与实验室建设存在严重不足,在校内实践体系建设中应结合培养目标,在对应的实践层次中增加和创新第二课堂及创新实验室,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实验课程应精心组织实验教学内容,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步提高。
2.校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要走向“校企合作”“产学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模式。首先,学校可依托校外教育资源,与对口企事业单位成立校外专业教学实验室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可以通过将学生安排带进工厂和企业,通过观摩学习,感受生产的氛围,使学生通过企业了解技术、生产、产品,对课堂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以此完成基础实验实践课。大三可以安排校外专业实验实践课,安排企业见习,顶岗实践,同时参加课题研究,提高科研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身知识盲点,了解行业需求及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大四可由学校安排挂职实习与顶岗实习、与企业导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等。让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了解工作流程,不断提升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的各个管理部门或技术部门,快速适应岗位工作打下基础。同时也能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
针对毕业实习和到企业集中实训,还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比如企业出于经营、安全、商业机密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直接安排关键性工作或不愿意花费过多时间培养实习学生;学校的实习经费不足,使得学生实习任务难以落实等。这需要学校跟企事业单位通过深度合作,寻求政府支持,建立和完善协同培养的机制来解决。
(三)创新实践教学手段体系建设
手段体系是实现实践目标与实践内容有效连接的方式。是影响实践教学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丰富创新实践教学手段,不仅要开设验证性实践或演示性实践,同时要注重开发综合性实践和创新实践;均衡室内或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的学时安排;实践课程授课过程中,转换角色,注重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在能力培养上要注重专业技能性训练,综合训练及社会性能力(管理技能)的训练。
1.丰富理论与实践教学方式
理论课程的教学可以引入讨论式、辩论式、模拟操作、角色扮演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培养应用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面向工作的应用能力,因此在开设理论课与实验实践课时亦注重与实际工作需要的各项能力与知识相匹配。可通过场景模拟演练,案例分析讨论以及实地参观等形式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2]
2.积极倡导项目式教学
将药事管理的相关工作或项目引入实践课堂,通过模拟项目设计、操作等,助力学生操作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操作熟悉工作流程,通过不断的分析解决问题来锻炼培养学生的管理、策划、写作、应用等能力。
3.分层次推进实验教学
按照前文有关三层次实验体系分层次推进实验课程。模拟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探索式实验。创新实验课程的教学手段。模拟式实验,可以通过模拟药品监管部门工作情景,比如对药品进行检验鉴定,对假冒伪劣药品进行鉴别,药品检验结果的判断等。从而掌握相关的工作知识和技能的。专业综合设计实验,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项目,给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探索精神的同学提供一个施展空间。[7]可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结合项目式教学,开展探索式实验,学生组成实验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操作步骤和选择所需器材,实验结束后自行分析实验结果。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综合设计和操作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增加团队精神。[8]
(四)制定科学全面的考核评价制度
健全的考核体系能保障目标体系的实现。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从考核对象上看,包括对教师考核和学生考核和校外实践基地评价。应将教师开展实践课程情况,指导实践情况及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效果评级等作为对教师评价的指标,年度考核指标,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改革。
对教师的考核,可通过评教系统进行,学校定期开展实践教学比赛,同时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情况作为年终考核指标之一,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对学生成绩考核评定,要注重实践过程表现,提高实践平时表现成绩比例。同时,要加强实验课考核,注重实验过程中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明确考核项目,考核明细,评分细则,做到考核有理有据,科学公平。通过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得学分依据,使学生充分重视实验课程,注重操作技能的学习。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与评价可以通过实践成果评价、企业实习评价、各种能力竞赛成果等来体现。评估不仅仅局限于校内评估考核,还要注重实践实习合作单位的评价。将利益相关者评价加入到人才培养评估系统中。同时还要注重对本科应用型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追踪评估,对培养的成果进行统计分析。[2]从而促进应型人才培养的不断改革。
此外,通过对实验实践基地参与实践教学情况,学生评价反馈情况等来对实践基地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采取适当措施,跟实践基地协调、深化合作关系,及时对实践基地进行选择调整和维护,提高实践基地建设质量。
(五)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建设是让实践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以凸显实践教学效果。通过明确的管理制度保障实践教学的落实,让实践教学管理有据可依。严谨科学的管理体系应当包括各类实践教学的各环节管理规定。比如,规定各学期实践教学的计划安排,参与实践教学的教师应当符合专业素质要求;规定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制定的相关准则;规定实验实践课程中期和终期考核评估办法、评估操作流程;规定实验教学资源如何配置等内容。
另外,在管理手段上可以不断创新,比如可通过搭建符合学校实际的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平台来实现对实验的管理,即通过综合管理系统进行实验项目预约、实验时间管理和实验成绩查询等,同时通过系统还可以进行平台互动,教师在线答疑解惑等,实时了解学生实践学习情况,知识掌握动态。[6]
(六)建立完善配套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建设包括三个维度内容——实践指导教师、实践基地、实践经费。保障体系是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
第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自有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手段、途径、形式对实验实训教师进行培训,定期组织实验实训交流活动;鼓励教师走出去,去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交流学习,了解社会发展现状及实际工作状况;积极引进一些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及医药类企事业优秀专业工作人员作为专兼职教师,充实师资力量,改善实践教师队伍的结构。
第二,建设药事管理专业实验、实训室。比如GMP教学基地、案例教学室、医药企业模拟沙盘,药品监督管理局模拟服务大厅等。加强校外的实践基地建设,对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加强校企合作力度,采取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来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可以依托当地资源,跟医药企业、医院药店、政府相关机构订立合作培养协议,引入政企事业单位资深专业人员作为实践指导导师,弥补学校师资上存在的不足。校外基地建设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节省教育资源投入。另一方面还能更好的实现人才对接。
第三,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比重,做好实践教学经费保障。合理安排实践经费,提供资金保障,保证实践教学的认真落实。制定合理的实践经费投入比,按照学生数依照相应比例拨付实践经费。此外,为保障实践经费充足,学校可以每年按一定比例从教学基金中提取部分作为实验教学公积金,以做储备,当需要改善校内实验条件与购买相关仿真模拟软件时可申请启用这笔经费。[3]
最后,还可以创新晋升及薪酬制度,创建校企职称互评制度提升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要完善薪酬保障制度,提高实验教师待遇,对指导实践活动折算课时或是给与一定奖励等。通过校企职称互评,提高相关主体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促进校企间的深度合作,进一步保障实践教学的落实与效果实现。
四 结语
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各环节还需要不断的进行论证和完善,笔者在此只是初步搭建一个框架,框架内容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具体的制度还需要科学论证之后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34(12):59-67.
[2]薛玉香,王占仁.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1):149-153.
[3]吕国清.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8(09):96-101.
[4]刘玉雯,许建华,余祥彬.本科应用型药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药学教育,2010,26(05):19-21.
[5]胡明,蒲剑,蒋学华.我国高等药学院校药事管理学科师资情况调查[J].中国药房,2008,19(25):1933-1936.
[6]周德俭,李创第,刘昭明.地方院校面向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3):165-167.
[7]顾生玖,朱开梅,许有瑞,等.改革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培养药学生创新能力[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3317-3318.
[8]王勇,王丽娟.药事管理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6):2616-26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