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音乐与舞蹈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27 09:16: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实践教学是实现音乐与舞蹈学科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以创新创业的视角去关注并实施教育改革,如何以创新创业为导向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何将创新创业融入教学全过程,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是本文意在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教育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刘湛.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音乐与舞蹈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75):73-75.

2018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指出:在全国高校推广创业导师制,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国家经济结构升级的第一动力。而作为双创重要参与主体的高校,如何深入理解与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如何以双创为杠杆,撬动教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是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作为综合类艺术院校中的音乐与舞蹈学科,艺术教育规律和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决定了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实现艺术理论知识向艺术能力的转化,进而实现艺术能力向岗位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经过几年的探索,充分意识到实践教学的全过程是塑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渠道。因此,着手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并实施以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为培养目标的,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将创新创业意识或精神、创新创业知识或规律、创新创业素质/能力和创新创业实践扶持等综合教育,融入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践教学所组成的“四维阶梯式”艺术实践教学体系中,以实现大众化高等艺术教育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切实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切实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构建以双创教育为导向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双创教育,是培养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必然趋势,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并引导艺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来完成“理论基础—能力培养—综合运用—双创能力”的打通,实现从“基础为先”向“实践成才”的转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一)有助于实现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培养

只有建立起与文化市场、创业需求对接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起专业技能逐步提高的阶梯式、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融合向市场、向舞台延伸,最终在舞台实践中打造自身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二)有助于塑造学生双创思维和能力

构建起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能使学生紧跟文化社会发展动态,把握和顺应文化发展趋势,进而激发学生进行艺术作品和表演形式的创新、创作,提高专业发展和创业的动力、能力。

(三)有助于探索产教融合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的新体系,为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有助于其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二 以双创教育为导向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一)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原则


1.以区域文化发展需求和专业特色为依据。在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双创培养目标满足区域文化发展和文化新业态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组建的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和合唱团的优势和特色,来综合考量并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2.以音乐与舞蹈学科对应的舞台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从音乐文化产业等相关行业中凝练出从事本行业所必备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并以此为抓手,构建人才培养架构,提高培养质量。

3.以课程体系重组和优化为手段。音乐与舞蹈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需要将能够实现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训课程进行重组,并通过进阶式的实训演出项目来实现。因此,专业技能的凝练、课程结构的重组和实训项目的设计都要统筹兼顾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运作中,才能实现实践教学有序体系下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1.四维阶梯式教学体系。按照音乐与舞蹈学科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实践教学循序渐进的规律,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综合实践四大层级。四个层级对双创能力的培养是逐级提升的,由基础到专业,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

2.双创教育融入实践教学全过程。进一步明确创新型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建构并实施创新创业实践课群,灵活学分管理,以引入双创典型案例为途径实施基础实践教学,以艺术表演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二度创作为依托突出专业实践教学,以原创大型剧目引领社会实践内容,以国家级众创空间学校文化科技创意园为载体,实现综合实践向创业孵化的转变。

3.推广创业导师制。创业导师由校内外教师共同组成,校内教师更多地从创新创业的角度去关注问题、研发课程、培养学生,推进教育改革;行业导师一方面将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提炼总结,帮助学校明确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与校内导师无缝对接,各取所长,通过各方“众创”,实现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

三 以双创教育为导向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一)基础实践教学引入创新创业意识


1.界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是指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课群、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方向与技能课群中的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部分。

这部分实践环节学时较少,往往围绕理论教学展开,但却是检验理论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因此,可以借助基础实践教学的特点,找准课程切入点,从创新创业的角度去关注问题。

2.措施:(1)实施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的改革,教师有倾向性的研发课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多种形式创新性的完成作业、策划案、项目计划书的撰写和汇报等实践环节,实现创新创业意识的引入和铺垫;(2)以我校大型原创剧目为主线,在基础课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创作、修改和演绎,如对原创剧目进行多声部视唱、音乐风格分析等,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参与意识,树立专业自信。

(二)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1.界定:专业实践教学包含两种形式,一种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即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与技能实践课;另一种是校内的文化活动、艺术节、文艺社团和展演赛等活动。

专业课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最核心的环节。音乐与舞蹈专业教学本身是一个传授、示范、领悟、模仿、传承的过程,在教与学两个层面都需要展示、体验和表演,因此其教学的核心和内涵就在于实践,在于创新和二度创作,在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校内文化活动、艺术节、文艺社团活动和各项展演赛是专业课实践教学的扩展和延伸,多数由学校实践教学管理中心、校(院)团委、学生会和各类社团组织,具有展示专业技能、激发创新精神和培养组织协调能力等多维功能。

2.措施:

(1)在专业实践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案中增加创新环节,教师在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要把引导学生对音乐(舞蹈)的理解和分析、对音乐(舞蹈)技巧的处理和舞台呈现等的个性化发展作为重点和核心,鼓励、帮助学生大胆的想象,完成散发个人魅力的舞台呈现。这是音乐(舞蹈)的本质,也是创新的本质;这是音乐与舞蹈表演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塑造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关键的环节。

(2)要求并指导学生自己组织并完成实践周、校庆音乐会、星期音乐会、大艺至臻演出等活动,自己策划方案、制作节目单、多种艺术形式的排练、演出等等,在仿真创业环境中,进行专业艺术活动的组织和表演,以激发创业兴趣,锻炼创业思维和能力。

(三)社会实践教学塑造创新创业素质

1.界定:社会实践教学包括专业(社会)调查、服务社会的文化艺术活动、演出和比赛等实践教学环节。专业(社会)调查,是艺术类社会实践的基础环节。如音乐表演专业对专业发展和行业领域的调研,对音乐产业、艺术市场、音乐会、音乐选秀节目、音乐发行等的实地考察和参与,使学生对行业发展有初步的了解和认知,为学生步入社会,融入行业,参与竞争奠定了基础。

服务社会的展演赛等活动,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体的艺术和演出项目的参与和运作,使学生面临真实的而非虚拟的,复杂的而非单一的问题,锻炼学生知识重构、适应性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

 
2.措施:

(1)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创新创业实践课群,按照“经典剧目传承+原创剧目推广+政府(企业)委托项目+专业赛事”为主线设计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实现能力和素质的进阶式培养。

(2)灵活学分管理。给予创新创业课群10学分,学生自主选择参与完成各类型项目,双创导师进行评价,给出成绩后,学生可获得相应学分。

(3)以交响乐团、民乐团、合唱团、舞蹈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为依托,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学生在乐团的排练演出中,会逐渐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丰富的舞台表现,克服困难和挑战的勇气,探索问题的毅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等,从而实现创新创业素质的塑造。

(4)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双创导师,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排练,甚至与学生同台演出,通过亲自的示范、点拨和影响,通过一生多师的“众创”,更直接和有效地实现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

(5)打造原创剧目特色。我校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最大的特色在于原创剧目的引领,自2012年始,先后下大力气创作完成五部原创大型剧目,在大连、沈阳、北京人民大会堂三地演出,参与学生千余人次,观众累计上万余人次,社会效益显著。通过原创剧目的实施,从创作、排练、演出、协调、运作等多方面,让学生直面接触、参与真实剧目的运作,对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水到渠成和显而易见的。

(四)综合实践教学积累创业经验

1.界定:综合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仿真实践、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综合实践教学内容必须对接产业集群,对接区域产业需求,寻找产教融合的切入点,以形成人才输入和输出的无缝对接。以音乐产业为例,2017年产业报告显示,与高校密切相关的音乐艺术教育产值792亿,位居第二位;音乐演出产值176亿,位居第六位。这两个产业方向,可以作为我们设计综合实践教学内容的切入点。

2.措施:

(1)组建“大艺音乐舞蹈培训中心”“大艺音乐舞蹈表演艺术中心”,针对音乐(舞蹈)产业需求,承接社会培训、演出项目,为学生搭建综合实践平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中心内完成真实的培训、演出项目(工作),完成创新创业能力的集成,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2)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创业尝试。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可以为大多数学生提供创业尝试,如音乐录音棚、演奏厅、合唱厅等,既是创业基地,同时也是创新成果的展示场所,有专业教师指导,能够承接社会业务,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动手创作,其作品直接接受社会单位的检验,更有利于创新成果的直接转化。

(3)国家级众创空间实施真实创业。创业实验园是目前最典型的双创教育和创业实践形式,大连艺术学院在地理位置优越的老校区创办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为学生提供创业契机和基础。学生在产业园获得优惠的创业政策和氛围,实施符合市场需求的真实创业,学生自主创立、经营乐器行、培训机构或传媒公司,从事文化服务、文化传播和艺术教育等工作。

(4)毕业实习总结创业成果。毕业实习是双创教育的深化阶段,在完成毕业实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就深入考察音乐舞蹈产业特点和运作规律,丰富行业认知,弥补专业不足,对未来发展和创业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入总结,因而,毕业实习成为储备创业素养的最佳契机,为毕业后就业和成功创业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邓秀华.创新创业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融合途径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6(14):140-141.
[2]缪胤,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与艺术教育的回归——美国“艺术推进”课程及其对我国艺术教育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3):65-70.
[3]陈勇军,刘涛.高等艺术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初步探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4):131-136.
[4]郭彪.音乐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辽宁: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6):163-165.
[5]王亚琼.艺术类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8(22):41-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81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