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23 11:56: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以创造性、创新性为基本内涵,以培养中职生创新精神及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形式,其可以为中职生迈向更高层次提供充足驱动力。因此,文章以中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结合中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借鉴相关理论,对中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成玉祥.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3):292-294.

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模块,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逐步成为整体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模块。我国中等职业院校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而言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如部分中等职业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单纯的看作中职生就业的一个途径,甚至将专业教育凌驾于创新创业教育之上,严重制约了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效开展。因此,对中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适当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构建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一方面,基于中职生特点,其多为学习技能较差的初中或高中学生,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及问题分析解决能力。但是多数中职生认识到了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期望通过专业教育提升自身就业能力。通过在中等职业院校构建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协调中职生专业层次与就业期望间矛盾。拓展中职会计专业就业领域,为其进入企业核心模块提供良好的帮助。

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将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1]。引导中职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避免其在后续就业、创业中走入弯路,进而为其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现状

(一)缺乏系统针对性课程体系


在中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阶段,课程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但是现阶段多数中等职业院校并没有设置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课程体系,现有《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基础》等课程也缺乏规范的指导方案,严重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整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结合。

\

 
(二)创新创业实践性较低

现阶段中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开设的创业课程大多以创业基本素养为核心的通识性课程。缺乏实践性,也没有形成学科化、体系化的实践课程体系,严重抑制了中职生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学习积极性[2]。

(三)专业课程间衔接不紧密

现阶段多数中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开设的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为分散存在的两个模块,创业教育与企业实际偏差较大。如在常规会计专业知识指导阶段,会计专业教师并没有为中职生全面阐述创业计划书内容与会计可行性分析的相关内容。导致中职生无法真正提高自身在会计方面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理论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主要是在现代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教育理论,其注重系统论整体超出部分之和。即在工作过程中,各要素始终处于一个有机的联系整体。通过技能、价值理念及理论知识积分,可以构建一个有效融合的知识传输体系,逐步形成系统的知识、人文、技能教育思路。

(二)多元课程开发理论

中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主要由政府、院校、企业多元参与管理。政府需要带头设施协调机制及优惠政策,鼓励中职院校内学生创新创业;企业需要成立专业部门,提供明确的会计岗位工作能力目标,为中等职业院校教学提供有效指导;院校则需要通过学校管理部门、会计专业教师及专业学生共同合作,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小组,为创新创业方案实施提供依据[3]。

(三)ERP环境理论

ERP环境主要是以系统化管理理念,在先进管理技术支撑下,将财务与业务管理进行有机整合的教育体系。依据ERP环境理论,中等职业院校需要全面贯彻大财务观教育理念。在ERP环境中,构建以会计职业岗位为中心,集职业技能竞赛、职业岗位技能、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学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四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措施

(一)设置系统针对性课程体系


对于中等职业院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只有经过一定的课程体系为依托,才可以有效贯彻落实。根据中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特点,在以往专业课程体系运行的基础上,中职院校可构建以第一课堂专业教育为主,以第二课堂、活动、竞赛为辅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中第一课堂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必修、选修)、实践课堂(必修、选修)两个模块;而第二课堂、活动、竞赛主要是以创新创业活动为主体,进行的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实践专题活动及其他活动。

首先,在现有《会计基础》《初级会计实务》《会计制度设计》《成本核算》《财务管理》《中国税制》《纳税实务》《经济法》《市场营销》等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中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管理部门可以通识与职业基本素养为培养目标,融入《创新基础》《创业基础》《创业政策与市场环境》《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心理学》等必修课程。同时根据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目标,为其设置部分选修课程。如《商务谈判技巧》《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及现代企业管理意识》等。一般来说,在中职生进入会计专业学习的第一学期,中职会计专业就需要为其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以便其对会计专业未来发展具有初步了解,并确定详细的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及专业知识学习目标。随后中职会计专业可依据阶段教学情况,将《管理学原理》与《企业管理实务》进行结合。通过管理学基本原理及方法与企业管理案例的结合,可以帮助中职生在今后创业道路中顺利前进。在上述必修课程开展的基础上,根据个别中职生学习需要,中职会计专业可以学分管理的方式,鼓励其自主参与选修课学习,以进一步增强中职生在会计专业方面的创新创业能力。

其次,在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体系开设的基础上,中职会计专业可在以往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运行的前提下,结合《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毕业实习》《专业实践》《ERP企业沙盘模拟经营》等实训课程运行情况,有针对性的融入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实践内容。以《会计综合模拟实训》《ERP企业沙盘模拟经营》课程为例,会计专业教师应引导中职生以创新创业实践者的视角入手,开始知识认知、内容实践及实践练习。只有中职生立足会计工作实际,才可以切实体会到创新创业阶段存在的挑战。在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教育的基础上,为切实帮助中职生了解企业创办方法,中等职业院校可为会计专业设置一些选修类实践课程[4]。如《VBSE财务综合模拟实训》《SYB创业实训》等。通过选修实践类课程与必修实践类课程有效结合,可以为中职生营造一个真实、全面的会计专业创新创业环境,为其自主经营、决策、核算创新提供充足的空间。结合转岗实训及经营成果对比,可以帮助会计专业学生从不同视角了解自身在专业技能、创新创业技能方面的学习程度,为其不断努力奋进提供驱动力。

最后,在第一课堂课程体系设置完毕之后,中等职业院校可为会计专业设置系列化创新创业第二课堂[5]。其主要包括创新创业竞赛及专题活动、创新创业课程讲座两大模块。其中在创新创业竞赛开始阶段,中等职业院校可以系级或院级竞赛为主导。从沙盘模拟经营竞赛、创业竞赛、会计技能竞赛等方面,鼓励中职生参与竞赛,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帮助中职生在竞赛过程中切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而在创新创业实践专题活动开展阶段,中等职业院校可依托现有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带领中职生进入当地企业财务岗位,进行社会调研及创新创业培训。同时利用校内社团,在线上设置创新创业论坛,缩短中职生实际学习环境与创新活动间距离。在这个基础上,中等职业院校可以每间隔一定时期集中组织中职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通过模拟创业经历或者创新实践经历,为其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锻炼沟通能力、自主分析能力同步提升提供依据;在系列化创新创业课程讲座开展阶段,中等职业院校可主动与前几届具有成功创新创业经验的毕业生或者当地知名企业家联系。相关演讲者可在固定专题的指导下,借鉴自身创新创业经验,为中职生阐述现阶段市场环境、行业动态、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创新创业形式及成功案例,以激发中职生在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方面的动力。

(二)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性平台建设

在上述实践性创新创业系列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加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性,中职院校可根据现阶段产学研合作情况。从校内校外实习基地、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入手,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性平台。

一方面,在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阶段,中等职业院校可以现有实训室为载体,结合创新创业实践性课程内容,为中职生模拟一个真实的创新创业环境。通过在真实的创新创业环境中自主分析、学习、思考,可以帮助中职生主要累积在会计方面的经验,强化其对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岗位内容、要求及责任的认知。对于在实训期间创新创业愿望强烈的学生,中职院校可在内部设置创新创业孵化中心[6]。并设置一系列优惠策略,为中职生创新创业实习提供充足的支撑。

另一方面,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设置阶段,中等职业院校可在现有校企合作活动开展的基础上,设置以校企合作为主导的多元化校外实践模式。如中等职业院校可组织会计专业学生进入企业进行财务会计岗位调研,在暑假或寒假组织专业学生进入相关岗位实践,利用必要实习期带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进入企业相关岗位进行阶段学习,以帮助中职生学习创新创业经验。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间衔接

根据中等职业院校会计课堂体系模型要求,中等职业院校可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衔接。

首先,在课程结构方面衔接方面,中等职业院校可依托ERP环境中会计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进行会计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以充分利用校内智力资源及教育资源。在具体会计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设置阶段,中职院校可以基础课程与职业岗位课程融合教育为目标,将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中职会计岗位职业基本素质课程及理论实践一体化岗位群课程有机结构[7]。其中中职会计理论实践岗位群课程主要包括创业模拟演练、创业实战课程、职业技术课程及职业技能课程。依据梯级纵深原则,中职院校可将上述课程进行合理排序。其次,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衔接阶段,中职院校可以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成长规划为主线,合理设置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创新创业实战训练课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学习人员比例。其中创新创业课程要求全部学生了解创业者创业历程,并树立创新精神,具备创业成功素质;而创新创业实战训练则要求百分之一的学生,在ERP沙盘大赛获会计创业计划大赛中,充分发挥自身创新精神,进行创业实战训练;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主要教育对象为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百分之十的学生。其需要根据现有《行业企业认知实践》《市场营销》《创业实务》等课程,真实感受会计专业实质,通过创业计划书绘制实施解决实际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完成课程考核。

五总结

综上所述,缺乏系统针对性课程体系、课程实践性不强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因此,中等职业院校可借鉴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ERP环境理论及多元课程开发理论,构建以创新为主导,以创业为主线,以提升中职生创新创业技能为目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切实提高中职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8]

\

 
参考文献

[1]邵淑敏.基于组建电商创业社团的中职双创教育实践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02):55-56.
[2]程江平,庄曼丽.中职创新创业教育应回归育人本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09):87-92.
[3]李卉,张从礼.植入基因:从就业教育走向创新创业教育——县域中职校供给侧改革之补短板[J].职业教育研究,2017(08):56-59.
[4]王亿刚.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8(14):222-223.
[5]章晓兰,庄燕.与专业融合的中职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5):256-257.
[6]李克.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8(14):224.
[7]万大华,罗琴.中职学校特色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以武汉市财贸学校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11):101-102.
[8]朱海英.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吉首大学商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35):9-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76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