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2019年2月教育部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二十条》对职业教育标准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了新部署,明确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制度。本文基于2014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课题,经过5年的实践检验,总结提出“二原则一路径”进行职业能力层次划分,为确立X的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工匠型人才及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间的培养渠道夯实基础。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能力;划分原则;划分路径
本文引用格式:刘杰英,王翠翠.中高职职业能力层次划分原则及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1):150-151.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积极进行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国内市场需要各种综合职业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素质劳动者、技术技能人才将先进的、创新的理念、构思、设计、策划、标准等意识形态转化为物质形态或实现为现实产品,应用起来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自今年初以来,国家各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积极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旨在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由于各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目标、能力层次的划分缺乏科学的、合理的界定原则和路径,导致现行的中高职贯通培养趋于形式化,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职业能力划分欠科学,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划分模糊,工匠型人才的培养针对性不强、进度慢。
一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人才贯通培养的要求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供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专科教育)+学位研究生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保有通畅的流通渠道,为国民的终生学习、全民学习提供符合时代需求的,即现代的职业学习保障。《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建立学分银行;普通高等学校可以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并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职业院校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层次、专业体系、培养方式和质量标准。
二 人才培养目标划分的基础—职业能力划分
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培养点。基于职业能力而划分出的,与市场需求一致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本课题组提出“二原则一路径”即以基础进阶原则、核心完备原则为抓手,遵循动态调整路径,进行中高职职业能力层次划分,并基于层次清晰的职业能力,划分出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间的贯通培养提供可借鉴的原则、路径。
三 中高职职业能力划分原则及路径
经过5年的实践研究,本课题组归纳提出的基础进阶原则、核心完备原则及动态调整路径有效地解决了由于缺乏职业能力划分原则、路径,职业层次界定不准确而造成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一)中高职职业能力分层划分原则
职业能力是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实施的根本基础。结合德国“双元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定义,多种对于职业能力内涵的论述及实践、调研,本课题组总结提出职业能力分为基础能力、核心能力两类,两类能力随着人才培养层次的要求不同而产生延续、进阶的变化。基础能力包括人才从事所有职业都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包括:是非分辨力、问题解决力、协调沟通力、语言、数字应用力、信息技术操作力。由于中高职人才职业能力定位不同,中高职的基础能力产生延续、进阶的变化,中高职基础职业能力划分的原则为“基础进阶原则”。高职的基础职业能力是在中职的基础职业能力之上,能力划分具有延续性、进阶性特点。中高职核心职业能力层次的划分原则为“核心完备原则”,中职人才最具辨识度的核心职业能力为“最基本、最直接、最实用的操作能力”;高职人才最具辨识度的核心职业能力为“可转化、可应用、可变通的复合能力”。
(二)中高职职业能力分层划分路径
中高职职业能力分层随着市场所需职业能力的变化而进行调整,整个职业能力分层的划分路径是一个科学的动态调整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多方调研。历经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和在校生学情调研,对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
第二步,总结、归纳、初步划分。结合第一步的调研结果,对比、归纳、确定中高职对应的职业能力,进行初步的职业能力层次划分。
第三步,对初步划分进行审核、论证。组织行业企业专家与教研机构一同对职业能力初步的划分进行汇商、论证。
第四步,确认中高职职业能力划分。根据经过科学论证后的初步划分结果进行中高职职业能力最终的分层确认。
第五步,与现行市场岗位需求进行匹配、检验。委托第三方机构一同参与市场的跟踪、调研,检验经审定的中高职职业能力分层是否科学、符合市场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第六步,时时改进、调整。根据检验结果,对中高职职业能力分层进行时时更新、再调整。
整个动态调整路径遵循市场规律,紧扣岗位对能力的需求,及时更新,符合时时的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了“多元”参与的职业能力划分动态调整机制,能保障中高职职业能力分层准确、科学,是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划分的基础。
四 结语
“二原则一路径”重点关注基础能力的延续性、进阶性,核心能力的完备性及其“三最”、“三可”特点,能科学地划分出层次明晰的中高职职业能力,能有效地解决因为职业能力层次划分不清而导致的人才贯通培养趋于形式;岗位任务不清;人才培养方案可行性不强;课程设置重合等一系列中高职贯通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间必须实施贯通培养,搭建学分银行。实施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的核心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明确的职业能力层次划分是各级人才培养的根本。只有根据市场需求,以基础进阶原则和核心完备原则为抓手,使用动态调整路径,才能与时俱进地定位出科学、合理的职业能力层次,为1+X中X的确定搭建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
[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教发[2014]6号,2014.
[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国发〔2019〕4号,2019.
[4]《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Z].国务院,2019.
[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Z].国务院,20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