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契合安装工程领域“设计集成-施工安装-运行维护”工作链,面向设计、安装、运维等岗位群,基于相通的专业基础(流体与热工),构建建筑设备类专业群。专业群针对国家建筑安装行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中的基础设施(水、气、暖、排污等)改造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工程,适应绿色节能、信息化、智能化(水、气、暖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智慧绿色安装及运维)对建筑安装行业的要求,构建“132产学研训创”一体化平台,以技术、管理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增强安装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安装行业向高质量运行和创新方向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备、专业群、平台
本文引用格式:井汇,孟繁晋,张正磊,等.基于“132产学研训创”一体化平台的高职建筑设备类专业群建设路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73):68-69.
一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服务“五位一体”国家战略,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建筑设备类专业群对应的产业是建筑安装行业,是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领域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水、电、暖、气、空调等系统的施工安装与运行维护,主要服务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筑环境与能源的综合运用。山东省的建筑业是“拉动内需、支撑经济、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山东省建筑安装行业产值占全国的4.65%(全国第八),与经济大省的地位还存在较大差距,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建筑安装行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的国家重大战略,建筑安装行业正不断向绿色节能、环保、装配化发展,系统运维、用户服务不断趋向智能化,这就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需求。根据建筑设备类专业的办学特点,建筑安装行业产业链的需求,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以“产学研训创”一体化平台建设为核心的建筑设备类专业群的建设路径,为职业教育建筑设备类专业群建设探索了路径。
二 整合优化资源,创建“132产学研训创”一体化平台
以“专产对接—技术同步—协同创新”为理念,根据建筑安装行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工作领域技能和创新技能,按照“132”的思路构建“产学研训创”一体化实验实训平台,为在校学生提供工程教育;为当地产业、企业技术升级、工艺优化、设备改造、新项目研发提供科技服务;为当地产业工人提供技术、技能晋升培训鉴定服务;为从业人员及学生提供学术交流,了解及掌握最先进的国内外技术;为技术人员和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1]。
(一)1个安装工程基础训练中心
设基础实验室(主要完成热工、流体、电工实验)、安装工程材料识别与运用实训室、工种训练实训室(包括管道连接工种和设备安装工种)。该中心也为行业新人的整体素质提升培训服务。
(二)3个工作领域创新平台
1.设计集成平台。该平台由设计和集成两个子平台组成,设计平台由BIM工作台、安装设备信息库等组成,集成平台由海牛暖通、工匠来了等企业共建。实现实际工程的现场设计、设备选型及材料选择;完成工程量清单校核,做出经济性分析;实现材料和设备的二维码信息扫描,追踪产品信息,优化安装工程设计。
2.施工安装平台。该平台由施工管理和实际工作两个子平台组成,施工管理平台可实现“可视化”施工模拟,优化施工进度及施工组织方案,实现质量安全监控。实际工作平台由水、电、暖、气、空调等系统的实际工作工位组成。此平台可实现从图纸会审、施工入场准备、机具准备、材料准备、施工组织、施工过程、工程验收到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的全周期真实工作过程。该平台也为全国建筑设备类专业职业技能大赛和提升各类技术技能人员的系统安装能力服务[2]。
3.运行维护平台。该平台由仿真模拟和实际操作两个子平台组成。在仿真模拟平台搭建水、电、暖、气系统运行维护仿真实训室,实际操作平台利用学校真实的给排水、供暖、燃气和空调实训系统进行运行调试、故障处理等操作。结合运行维护岗位仿真模拟系统和现场项目实际操练系统将运行维护岗位的实操实境再现,实现“情景模拟+岗位体验”的融合。该模块也为提升现场技术人员运行维护工作能力服务。
(三)2个协同创新中心
1.现代能源体系协同创新中心。与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贝莱特空调有限公司、北京柏斯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协同创新中心为新旧动能转化提供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
2.基础设施升级协同创新中心。与山东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奥德集团有限公司、中兴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基础设施升级协同创新中心为山东省的乡村振兴工程提供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依托现代能源体系协同创新中心和基础设施升级协同创新中心,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联合企业进行新技术推广、科研成果转化等,开展气体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相融技术、清洁能源与互联网相耦合的智慧能源技术和清洁供暖、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及研究[3]。
三 科学构建课程教学系统,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调研区域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分析研究专业群毕业生成长规律,遵循认知规律,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目标的由专业群基础教学板块和专业群拓展能力板块构成的课程教学系统[2]。专业基础教学板块按照“基础能力课程模块→单项职业能力课程模块→综合能力课程模块”三层次递进原则构建,基础能力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基础能力课程和专业基础能力课程,单项职业能力课程主要是分专业进行特色能力课程的学习,综合能力课程模块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综合提升;专业群拓展能力模块是结合建筑安装行业和相近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及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对学生进行专业相关领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 深化“校企融合,能力递进”的“双元”育人模式
以教学为主导,校企合作为支撑,产业发展为导向,校企共同研究制定建筑设备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将企业先进的生产服务标准转化成教学标准,依托港华燃气、山东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实现集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双元”育人模式[4]。依托“132产学研训创”一体化平台,开展以建筑设备领域设计、施工、运维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现代学徒制建设。
五 打造“大师领衔、骨干支撑、双师驱动”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服务型教学团队
以专业群“132产学研训创”一体化平台为支撑,对接绿色、智能化建筑、服务建筑安装行业转型升级需求,构建能满足教育和服务产业所需的创新型服务型师资团队。教学团队按平台组建,教师分工协作,推动师资建设。聘请院士、教授,联合企业技术专家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技术培训、企业挂职等,提升国际视野、掌握行业发展动向、提升专业育人水平;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研究项目,提升教科研能力;参加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建立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机制和教师发展激励机制以及分类考核标准,提升双师素质。
六 以建筑安装产业现代化教育联盟为依托,构建产教融合体制
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我院牵头行业企业、院校和科研院所,成立全国建筑安装产业现代化教育联盟,以建筑安装产业现代化教育联盟为依托,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人体制,积极推进校企利益、制度建设、文化、技术、资源和人员融入教育教学过程、课程体系和人才目标、规格中[5]。
综上,平台建设以及课程体系、育人模式、教学团队和体制机制的改进,都是为了促进专业与行业的对接,使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同步,从而实现学生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5]。经教学实践验证,建筑设备类专业群建设具有明显的成效,显著带动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6]。专业群的建设路径具有一定的全局性、系统性、实用性及前瞻性,并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模式,对国内高职院校在建筑设备领域培养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袁俊,彭宽栋,胡冬生,等.基于技术创新的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路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9):72-76.
[2]肖莹,李宏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48-49.
[3]陈桃珍,杨洋,周蔡敏,等.高职传媒类专业群产教融合课程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基于同类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实证调研[J].职教论坛,2017(33):69-73.
[4]陈运生.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6):27-32.
[5]杨馥华,段五星.基于产业群的电气与工业自动化专业群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3):110-1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