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尊关系的元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21 14:49:1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采用元分析技术对国内已有的关于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自尊关系的研究进行整合,定量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自尊的关系,以及可能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自尊关系的调节变量。方法以中国大学生为样本,运用元分析的方法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尊的关系进行探讨,经过筛选,共有17篇研究符合元分析的标准(N=7245)。结果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大学生自尊均相关,其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大学生自尊的相关较高;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尊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发表类型和被试类型对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自尊的关系均有调节作用,并且发表类型的调节作用显著。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是大学生自尊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的自尊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元分析;教养方式;自尊;调节效应

本文引用格式:徐寒冬,等.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尊关系的元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71):221-225.

Meta-Analysis of Parental Patterns and the Self-respect among College Students

XU Han-dong,YIN Li-jua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Meta-analytic techniques are used to integrate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rearing styles and college students’self-esteem in Chin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rearing styles and self-esteem of college students is quantitatively investigated,and the regulatory variable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and the self-esteem of college students.Metho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and self-esteem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explored by means of meta-analysis.A total of 17 college students’self-esteem and parental rearing styles were met with meta-analysis criteria(N=7245).Results Various factors of parental rearing are related to self-esteem of college students,of which parents’emotional comprehension and higher self-esteem are higher.Parental rearing has some predictive effects on college students’self-esteem.The type of publication and the type of test have a regulatory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rearing and college students’self-esteem,and the type of publication has a significant regulatory effect.Conclusion Parental rearing style is an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 of college students‘self-esteem,and has a significant predictive effect on college students’self-esteem.

Key words:Meta-analysis;Rearing patterns;Self-esteem;Moderator effect

一 引言

林崇德认为自尊和人们对于其的需要相联系,是人们的意识中带有评价意义的因素。[1]自尊作为在自我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的发展对整个人格的发展以及对个体的情感和社会行为具有广泛的影响。影响自尊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社会支持、社交焦虑、一般自我效能感、人际信任、父母教养方式等[2]。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具有稳定性的态度和倾向,父母教养方式包括父母教养行为[3]。家庭是子女的个性形成和完善的重要的环境因素,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引领着子女的健康成长,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习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为子女的成长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源,包括心理上的支持和物质资源,所以父母采取什么样的教养方式和营造什么样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心理特征的形成有很大影响[4]。父母自身的文化程度、生活方式、生活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会和外界的社会因素产生交互作用一起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子女对社会的认知和自身人格的形成。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子女成长的方方面面和各个成长阶段,包括对子女人格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自尊的影响和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父母采用何种教养方式抚育孩子对孩子自尊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5]。本文通过元分析的方法定量化综合分析近17年来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自尊的相关关系的研究,以期为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的形成提供理论和数据依据。

\

 
二 对象与方法

(一)文献收集


应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学位论文库等数据库对国内2000年至今有关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尊相关关系的研究进行检索。以“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等为关键词进行筛选,筛选的标准为:(1)文献中主要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尊的相关关系;(2)文献中所使用的量表为《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3)文献报告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尊相关关系的数据完整,如相关系数,样本量的大小等。初步搜集到91篇文献,应用上述的标准对文献进行阅读和筛选,除去重复发表的文献、数据不全的文献以及综述性的文献,符合元分析标准的文献有17篇[6-22],具体情况见表1。


\

(二)变量编码

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编码,编码包括发表级别、被试类型和样本量等。具体编码的情况见表1。

(三)理论假设

本次元分析有以下几个假设。假设1: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尊的主效应显著;假设2: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正相关,与父母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定、过度干涉呈负相关;假设3:被试类型和期刊类型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尊具有调节效应。

(四)效应量计算

本次元分析采用相关系数r为此次元分析的效应量,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

(五)异质性检验

通过元分析所观测到的值有真实的效应值和误差,如果误差太大,超过了正常的统计范围,则效应量是异质的,需要进行异质性检验,反之则为同质。一般用统计量Q作为异质性检验的指标,Q的本质为卡方检验,Q检验的公式如下:

\


(六)数据分析和处理

使用Excel2010进行前期的文献进行整理和编码,使用CMA2.0进行本次元分析的主效应和调节效应的计算分析。

三 结果

(一)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大学生自尊的效应量检验

1.异质性检验


异质性检验的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除M5因子以外Q值均大于x²(16)α=0.01的临界值32,表中除M5因子外其它因子的I²值均大于70%,因此除M5以外,其它因子的效应量均是异质的,所以选择随机效应模型。

\


2.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尊主效应检验

表3是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大学生自尊的元分析结果,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尊主效应显著,符合假设1。根据Wilson和Lipse(y Lipsey,Wilson,2001)[23]的标准,效应量相关系数小于0.1、大于0.1小于0.4、大于0.4,分别对应低、中、高度相关。本次元分析获得的效应量分别小于0.1和0.1到0.3之间,属于中低度相关。其中大学生自尊和父母情感温暖理解(r=0.256,r=0.251)相关较高,与父母惩罚严厉、父母过分干预、父母拒绝否认、父母过度保护、母亲偏爱被试呈负相关,与父亲偏爱被试呈正相关部分符合假设2。


\


(二)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尊调节效应检验

对研究的发表类型和被试类型进行调节作用检验。期刊类型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期刊类型对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Q=44.743,P<0.01)、父亲过分干涉(Q=16.874,P<0.01)、父亲拒绝否认(Q=8.556,P<0.0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Q=26.695,P<0.01)、母亲过分干涉保护(Q=12.713,P<0.01)均有调节作用,见表4。被试类型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除了对大学生自尊与母亲惩罚严厉因子有调节作用(Q=4.615,P<0.05)外,对其它父母教养方式因子与大学生自尊均无调节作用,并且专科生的自尊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相关(r=0.307)比本科生的自尊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相关(r=0.310)低,但是专科生的自尊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相关(r=0.335)比本科生的自尊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r=0.327)高,见表5。综上所述,支持假设3。


\


四 讨论

(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尊相关的主效应


本文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2000年至今的17篇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尊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定量分析。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亲偏爱被试呈正相关,与其它因子均呈现负相关。这一结果与彭莉[24]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从调查结果看,父母对子女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助于提高子女的自尊水平。

形成个体的自尊的三个重要的因素是重要感、个体渴望他人对自己的接纳和支持、成就感[25]。如果父母过多对孩子进行惩罚、言语的侮辱或者过分的要求子女,不仅会造成孩子的自我贬低和谴责,还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使他们产生更多的自卑,降低自信。

我国的父母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父母一般都是“严父”和“慈母”的形象[26]。母亲本来就应该更多给予子女温暖、理解和关怀,而父亲作为家庭中的顶梁柱理所当然的应该树立起坚强、勇敢和自信的榜样。过度的干涉和保护不仅限制的子女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也会是子女在这种没有自主权或者过度依赖的氛围中逐渐丧失独立生活、面对困难、接受挑战和创新的勇气和能力。因此,父母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通过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评价能力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提高他们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尊的调节效应

元分析的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大学生自尊的相关系数的效应量是异质的,说明它们之间受到其它调节效应的影响。事实上,相比较于元分析的效应量,调节变量往往是研究者们更感兴趣的部分(Card,2012)[27],本次研究对发表类型和被试类型分别做了调节效应检验。

对发表类型进行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发现大学生自尊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过分干涉保护有调节作用,这可能与各研究的样本量不同以及纳入元分析的研究的数量有关。

对被试类型进行调节效应检验发现被试类型对母亲惩罚严厉因子与大学生自尊存在调节效应,对其它各因子与大学生自尊均无调节作用。因此日常生活中父母更要注重调节自己的教养方式,不要因为学历的高低而区别对待。

(三)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1)本次元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大学生,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其它的被试群体如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或者一些特殊的群体比如残疾人等,以此来更好地丰富研究。

(2)本次研究只对发表类型和被试类型做了调节效应检验,以后的研究应该去探讨是否存在其它潜在的调节变量会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尊的相关产生作用。

五 结论

本次研究以中国大学生为样本,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大学生自尊的元分析结果如下:

(1)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相关,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自尊具有预测作用。
(2)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相关程度最高。
(3)发表类型和被试类型对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均有调节作用,被试类型调节作用不明显。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李佳.大学生自尊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元分析[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16.
[3]彭文涛.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概述[J].阴山学刊,2008,21(1):69-74.
[4]韦耀阳,周加胜,吴迪.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安全感关系研究[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8,35(1):105-111.
[5]钱铭怡,肖广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1998,21(6):553-555.
[6]李春雨,于战宇.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自尊水平与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湖北科技大学学报,2012,12(3):108-112.
[7]罗敏.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自尊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D].湖北:湖北大学,2012.
[8]颜芹哥.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0.
[9]栾春生.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10]钱海桥.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1.
[11]汤梦婷.大学生疏离感现状及其家庭教养方式、自尊的关系研究[D].湖北:武汉体育学院,2016.
[12]杨本元,杨洪猛,马雁琳,等.大学生的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西南林学院学报,2014,24:104-105.
[13]肖丽娟.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26(5-6):40-44.
[14]姚婧媛.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7(2):24-25.
[15]王莲.姚本先.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20(5):150-152.
[16]张静.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自尊及人际信任饿影响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学院,2010.
[17]杨新惠.民办高校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的关系[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6.
[18]李焰.王倩倩.刘丹等.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1):1716-1719.
[19]肖三荣,袁一萍.高职大学生自杀意念与自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5):385-388.
[20]答会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的自信、自尊、自我效能以及心里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8):483-486.
[21]曹智荣.警校大学生自尊、父母养育方式与就业心理的关系研究[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3,22(4):73-76.
[22]赵燕,姚彩琴.高职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校医,27(12):881-883.
[23]Lipsey,M.W.&Wilson,D.B.(2001).Practical Meta-analysis.California,America:SAGE Publications.
[24]彭莉,范兴华.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5(1):58-60.
[25]贾秋月,王文,陈学彬.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中介因素的影响[J].甘肃科技,30(19):79-81.
[26]吴师,戴向唯,杨娟.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家庭支持权变性的影响[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31(12):89-93.
[27]Card,N.A.Applied meta-analysis for social science research[D].New York,America:Guilford Press,20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2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