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雨课堂是紧密联系教师的教学与学生自主学生的智能教学工具。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为了进一步提高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本文对基于雨课堂的PBL教学法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基于雨课堂的PBL教学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雨课堂;PBL教学法
本文引用格式:莫燕,等.基于雨课堂的PBL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0):203-205.
Research on PBL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Rain Classroom
MO Yan 1,LU Hui-Ling 1,JIANG Xi-Xiu 1,LIU Zheng-Hua 1,PAN Guang-Yu 2,HU Shui-Hua 3
(1.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Guilin;2.College of Biotechnology,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Guilin;3.Nursing College of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Guilin)
Abstract:Rain Classroom is a wisdom teaching tool closely connects teachers’teaching and students’self-learning.The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teaching method is a problem-oriented,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for teaching.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s of PBL teaching methods,we herein discusses the PBL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Rain Classroom,and analyzes the PBL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Rain Classroom.
Key words:Rain Classroom;PBL teaching method
一 雨课堂
雨课堂是2016年由清华大学与学堂在线联合开发推出的一款主要面向高等教育领域的智慧教学工具[1]。其目的是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全面提升课堂教学体验,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让教学更加便捷。雨课堂给PowerPoint(PPT)安装上一个功能强大的插件,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PPT和微信,通过PPT和微信建立了“课前-课上-课后”学习互动新模式,实现了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的功能。雨课堂通过手机端、电脑端和远程服务器这三大软件系统,实现了师生智能终端的链接,快捷免费的实现了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教学[2,3]。通过雨课堂,教师可以将带有MOOC视频、习题、语音的课前预习课件实时推送到学生手机终端上,也可以结合具体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按照自己教学节奏和教学风格设计教学。此外这一智能教学工具还具有实时答题、弹幕互动等功能。雨课堂科学地贯穿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从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作业等层面,基本实现了教师对教学全周期的数据采集工作并能够对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和实时评估,帮助教师分析课程数据,量化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了精准教学[3,4]。雨课堂不仅更进一步拉近了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还让师生互动更加便捷、人性、准确,是一种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二 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称为问题式学习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以案例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和导师引导的自主学习形式组织教学,这一教学法的宗旨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好问题的提出是充分调动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动力和源泉,是一条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5]。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和锻炼学生,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常来说,PBL教学方法由五个基本环节组成: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和总结评论[6]。这五个基本环节科学严谨,环环相扣,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7]。这种教学方法旨在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主动获得基本知识,并使学生学会有效运用所掌握的已有知识,去理解并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8]。在PBL教学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作为PBL教学流程的维护者、讨论的引导者、学习的参与者、氛围的调解者、危机的处理者和实施的总结者参与PBL教学的全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逻辑推理、整理问题、解决问题、评价反馈并做持续改进,教师的角色在于帮助学生学习。这种教学法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强调的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PBL教学法于1965年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MD Program”首次进行尝试,并于1969年正式实行。从那以后,西方国家的许多医学院校学习采用这一教学方法,使PBL教学法影响力不断扩大。我国的一些医学院校自上世纪90年代末也积极引入了PBL教学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基础医学课的教学中,可以改变由教师主导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单向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局面[9]。在PBL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被要求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积极主动的去查阅文献,获取资料,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并且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自行分析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小组成员可以通过讨论获取知识,总结经验,发挥自身的优势,这可以锻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等。
三 基于雨课堂的PBL教学法
随着近年来移动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趋势。尤其是近几年智能手机和网络校园的普及,让学生在课堂上查阅资料的效率显著提高,也让雨课堂、PBL教学法的应用更加具有可行性。传统的PBL授课通常由3幕共6个学时(每学时为40分钟)组成。在第一幕,学生依据所提出的问题和案例设立学习目标;在第二幕,学生讨论分享资源来源,学习成果,并延伸新意;在第三幕,学生将所有学习议题注入案例情境做总结讨论和回顾。一般来说,单纯依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开展PBL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学生在课后进一步进行讨论、协作交流。小组讨论贯穿PBL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讨论的形式多样化。传统的PBL教学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参与小组讨论的学生课后很难集中在一起进行讨论、交流,教师也无法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及时的引导。雨课堂则不同。雨课堂借助PPT软件和微信平台覆盖“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线上与线下融合。把雨课堂纳入PBL教学过程,借助雨课堂开展PBL教学,可以克服上述的缺点,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一)课前阶段
授课教师课前通过雨课堂将教学的案例、资料、视频等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要求提前自主学习,并通过雨课堂微信平台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讨论,通过讨论、分析,帮助学生从案例等学习资料中引出问题,设定学习的主要和次要目标。接着学生主席把问题进行分工并分发给每一个成员,小组成员则根据问题和学习目标进行资料文献的查阅、分析、讨论并把相关资料提交到雨课堂平台中进行共享。
(二)课中阶段
教师打开PPT登陆雨课堂,学生扫描二维码进入雨课堂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对课前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并讨论和分享资源来源以及学习成果。小组成员之间对于搜集的资料进行反复的精研细读,并且相互之间反复讨论切磋,切问讨教,对问题进行进一步推理和深入浅出的分析,同时还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对在讨论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进一步查阅资料,并进行分析推理、逻辑演绎与总结等。教师协助学生主席控制讨论进程,表扬鼓励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协助学生主席开展充分讨论,确认每个学习目标能够完成,并延伸新意。在此基础上,教师把教案、案例、视频、相关材料等的第二部分通过雨课堂发送给学生,学生则根据教案、案例和资料,进行研读与分析、逻辑推理等过程,并通过内部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再提出新的问题和相应的学习目标,并把整个教案、案例、资料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以机制图的形式进行描述。教师和小组成员进行评议,并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研讨。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剖析和逻辑推理,通过资料的分享与交流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最终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参与PBL教学,观察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度、学生之间的互动程度,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准备情况以及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表达,乐于分享,在交流过程中学会倾听,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提出委婉的建议;通过课堂的管理,把控方向,调节课堂气氛,并对课堂节奏进行把握,使教学目标能够朝着预期的目标进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通过教师和小组成员的持续性、阶段性评议,使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更加全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后阶段
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进一步巩固学习。教师则对教学目标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检讨,并通过雨课堂给学生发送一些检验测试题和拓展资料,通过课后的检验,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雨课堂的反馈信息,做好教学反思,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雨课堂引导学生利用学术搜索引擎进行探究性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
四 基于雨课堂的PBL教学的优缺点
利用雨课堂进行PBL教学,与传统的PBL教学模式相比,教学形式更加灵活,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过程贯穿课前、课上和课后,教学互动永不下线。基于雨课堂的PBL教学,不仅更加强化了教师作为引导者作用,也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借助雨课堂,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资料共享更加便捷,课堂组建灵活,授课方式不受空间限制。利用智能手机学生可随时通过雨课堂参与即时交流、即时评价,每个人既是问题的参与者又是问题的发起者,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4]。而教师在整个PBL教学过程中,在备课阶段教师是学习者;在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前,教师是组织者;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是旁听者、记录者、鼓励者和引导者;在总结阶段,教师是点评者与总结者,在循环决策阶段,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咨询者、监督者和专家。
教师通过雨课堂全程参与学生的教学与交流过程,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加全面,逻辑推理更加科学严谨,归纳总结更加全面,对问题的讨论更加充分,可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不同的角度多方位的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并归类总结,相对于传统的PBL教学,学生的参与更加充分,查阅的文献资料更加全面,高效的讨论更加深入。由此可见。基于雨课堂的PBL教学能让每一位学生的知识储备、逻辑表达、参与沟通、倾听反思、批判创新的能力有更大的提高,更好的提高每一位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成长度,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运用概念和知识的能力、演绎推理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管基于雨课堂的PBL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在线参与热情不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等,随着雨课堂的进一步普及深入和进一步完善,基于雨课堂的PBL教学将会在各学科的实践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五 结束语
雨课堂是一款新兴的智能教学工具,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随着“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四个回归的全面落实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理念的根深蒂固,以及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将雨课堂引入PBL教学过程,开展基于雨课堂的PBL教学,将进一步提升我校高水平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为祖国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崔现花.雨课堂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运用——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为例[J].广西教育,2016,(10):129-130,166.
[2]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5):26-32.
[3]多依丽,付晓,岩海军.“雨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大学教育,2017:153-155.
[4]王箐,梁淑娟,刘建.基于“雨课堂”的PBL教学模式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8,27(6):600-604.
[5]高志华,李迎.PBL教学法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分析与实践[J].云南化工,2018,45(11):159-160.
[6]杨美玲,叶志宏,章敏.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讨及实践[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5):458-462.
[7]肇玉明,唐玉,李晓蓉,等.PBL教学法在基础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9):758-760.
[8]杨萍.PBL模式下医学伦理学教学实效性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03):411-413.
[9]董伟,郑丽莉,王海燕,等.PBL教学法在基础医学课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3):155-1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