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在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日益成为阻碍工程训练中心发展的最大瓶颈。本项目本着健康、绿色、和谐、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案,努力打造一支新时代高素质高水平师资队伍。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工程训练;师资队伍;健康;绿色;和谐;发展
本文引用格式:孙富伟.新时代下高校工程训练师资队伍健康绿色和谐发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7):106-10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由此可见,师资队伍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战略意义。
一 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误区
很多高校在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是在争创“双一流”的过程中,整齐划一的要求师资队伍必须是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从学校发展和全局角度看,这也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却脱离了工程训练中心的实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程训练中心的师资队伍建设。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
国内大多数高校工程训练中心是从实习工厂、金工教研室或校办工厂发展而来,队伍中既有指导人员、技术工人也有主讲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结构复杂。在年龄结构上,师资队伍青黄不接现象严重,教师队伍“老龄化”,影响了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引入和应用。在职称结构上,具有高级职称和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比例偏低,严重缺乏正高级职称或教授级高工。在学历结构上,教师以硕士为主,博士和本科学历非常少,工人则大多数是本科以下学历。另外,因工程训练是基础性教学,任务相对固定,重复性强、工作繁杂,很多人不愿意到中心来,而转岗、辞职等现象严重,造成师资队伍非常不稳定[1]。
(三)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工程经历非常缺乏
工程训练中心量大面广,学生数量较多,指导教师偏少,且出于设备、安全、场地等因素考虑,单批次学生数量有限,因此必须要增加批次、增加指导工作量、增加工作重复性。以前师傅带徒弟式的“一对一”操作指导变成了奢望,训练效果也大打折扣。人才引进困难,退休职工增加,队伍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刚从高校毕业,缺乏工程实践能力,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工程教育理念模糊,对工程技术要求和操作技能不熟,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效果都不理想。
(四)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不够,激励机制欠缺
很多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上做的不够,缺乏顶层设计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没有针对不同学科不同部门的详细可行的队伍建设指南或指导性意见。学校层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师资队伍的教学改革、时间精力投入、设备研制、竞赛指导等方面的重视不够,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教师待遇收入低,职称评审通道不畅通,影响了队伍发展[2]。
二 新时代对工程训练中心教师的新要求
在当前“一带一路”、人工智能、“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新工科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社会和高校对工程训练中心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敬业精神
教师师德师风是第一位的,师德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更是育人,“身高为师,身正为范”,要以个人良好的师德魅力来影响和感染学生,成为实践育人的典范。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讲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讲付出默默耕耘,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
(二)视野开阔、知识面丰富、与时俱进
工程训练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拥有跨学科、跨系统、跨专业和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师既要熟练掌握工程训练和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相近学科、专业、课程的现状,了解它们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不仅要精于现有仪器设备及相关软件的使用,还要关注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在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应用[3-4]。
(三)工程应用及教学能力
要求在设计开发、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能力基础上,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预判、处理未来问题的能力。同时应具备将上述能力转化为工程训练教学的能力,根据岗位需要和形势变化进行教改技改的能力。
(四)校企协同能力
工程训练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一方面提高个人水平、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另一方面将企业生产引申归纳到教学实际中来,真正实现产教融合。
三 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建设对策
(一)加强教师能力建设,优化队伍结构,促进队伍健康发展
对照新时代的新要求,按照“一岗多能”、“一专多能”,不断加强队伍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指导水平和综合水平的提高,教师能力建设是保障队伍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科研优势,引导团队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仪器设备研制、科研项目、指导学生科技活动等工作;技术人员要发挥在实践指导、技能水平方面的优势,提高队伍指导水平;管理教辅人员要从全局角度做好统筹协调、谋划布局和服务保障等工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在队伍结构方面,要注重培养或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以硕士及以上学历为主、本科为辅,以高级及以上职称为主、中级及以下为辅,注重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适当引进具有工程实践经历人员或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使优秀人才能引进来、送出去、留下来,带动队伍水平的提高[5]。
(二)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促进队伍绿色发展
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根本原则,坚持能力导向,既要注重人才梯队,也要打破唯学历论,引进渠道要多样化,尽量吸纳一批具有工程背景的、不同专业层次的、热爱实践教学的优秀人才。适当聘请兄弟院校、知名企业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在新技术、新理念、新工艺等方面加以补充提升,帮助教师开拓视野、拓展思路、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动态。高校要为教师个人发展提供平台,要营造良好的教科环境和实践育人氛围,为教师实现个人价值创造条件,为实验指导教师提高学历和职称晋升提供政策支持,稳步增长工资福利待遇,只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补充进来,才能确保队伍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激励机制,促进队伍和谐发展
制度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保障,是导向和指挥棒。学校要在岗位设置、聘任、考核、评优评奖、职称评定等方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一是将实践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研究、创新实验、指导学生科技竞赛等纳入到教师的岗位职责中,对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和奖励。二要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客观评价,以此作为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并督促教师及时进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三是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工程实践、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将教师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与理论研究和论文成果同等对待。四是要切实提高非事业编制人员的福利待遇,在学历、职称、工会、工资、“五险一金”等方面一视同仁,实现“同工同酬”。
(四)加强师资队伍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要引导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教师职业操守,维护教师职业形象,提振师道尊严,努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四 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工程训练中心在高校人才培养,特别是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必须正确厘定工程训练中心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设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育理念先进的工程训练师资队伍,为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服务,满足我国强国战略对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付铁,丁洪生,马树奇,等.新时期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2):242-244+271.
[2]杨林丰,徐忠阳,陈毓莉.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高教论坛,2010(03):112-113+116.
[3]全松柏.新工科范式下高校工程训练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价值工程,2018,37(26):284-286.
[4]李贤义,刘小英.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实践育人功能现状与优化研究[J].轻工科技,2017,33(12):171-172.
[5]黄嫦娥,魏德强,王喜社,等.浅谈如何在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开展创客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6,3(23):38-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