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阐述了提高中基专业研究生科研思维以及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基专业研究生在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提高中基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及途径,以期为培养高素质中医药研究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生;科研能力
本文引用格式:曹智怡,等.浅谈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9,6(68):6-8.
一 引言
中医类研究生的培养长期以来都是医学教育行业所重点关注的对象,而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专业研究生的教育目标则是培养研究生具有全面、系统、深入、扎实的中基知识,且具有必要的与中医学相关的其他现代科学知识及较强的科研能力。近些年来,国家注重医疗行业的发展,对医学类研究生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在医学类人才不断增多的同时,也出现了研究生科研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从中基专业研究生的角度而言,通过对于其专业课程,即“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课程的培养以提高科研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1]如何在培养中基专业研究生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成为当前一项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提高中基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作初步探索,以期为学者们提供帮助。
二 提高中基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中医学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已经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凝聚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和经验,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形成了较独特的完整理论体系。而中基作为中医基础入门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中医学的发展迅速,中基学科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通过将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治疗理念已投入到临床中。作为与时俱进的中基专业研究生,需要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手段运用到中医学中,并将中医学发扬光大。这不仅有益于祖国医学的发展,也可使中医学得到大力推广。当前,我国中医药院校已普遍增多,中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体系已比较完整。但在培养中基专业研究生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中基专业研究生经典阅读能力弱,缺乏敏捷的科研思维,科研能力也相对较弱等,如何有效的解决或改善这类问题,是当前中基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
三 中基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理论知识薄弱
中基是通过运用中医的思维方法,对几千年来中医诊疗疾病的经验进行观察、抽象、分析、综合、归纳和总结而来。能否将中基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其他中医课程的质量和创新人才的培养。[2]作为中基专业研究生,则更应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与科研思维的紧密结合。目前,大多数中基专业研究生的来源主要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而中基专业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实验课程较少,因而很难通过实验课程建立良好的科研思维。而研究生阶段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较之本科学习阶段将更高,更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研究生要具备较强理论知识能力,才能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打好做科研的基石。若理论知识学得不扎实,对中医经典一知半解,将会影响科研思维的建立。因此,目前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中基专业研究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缺乏主动思考、主动探寻、主动发掘的科研思维及科研能力。
(二)文献阅读能力弱
作为中基专业研究生,做好科研的首要条件就是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充分掌握,而要做好这一点就要提高文献阅读的能力。良好的文献阅读能力,是培养研究生科学思维的前提,文献阅读能力大致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文献检索的能力、文献阅读的能力、材料分析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3]对于文献阅读能力在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开题报告建立在全面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而开题报告的好坏则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三者环环相扣。当前,部分研究生阅读文献的能力还相对薄弱,亦未能正确、充分掌握检索和分析文献的方法,难以从文献中提取出核心信息,无法及时掌握科研的最新动态,充分了解当前科研的主要现状,缺乏清晰的思路,从而表现得较为盲目和被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科研课题的开展。
(三)对学术活动缺乏积极性
为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维,许多中医类院校不定期的开展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活动。但大部分中基专业研究生以给老师做实验、跟诊等为由,或者认为开展的学术活动的内容与自己研究的方向关联不大而表现得不太感兴趣。究其原因,是中基专业研究生对于学术交流活动认识不到位,不够重视。其实,多多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才能集思广益,在培养自己科研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其发散性思维。
四提高中基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途径
(一)研读中医经典,培养中医思维
作为中医学研究生,离不开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的深度研读,中医经典书籍集古代医家之大成,对中医学的发展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以学习《黄帝内经》为例,中基专业研究生除了熟悉背诵条文以外,还要知其学术思想及源流等。如“命门”一词在《黄帝内经》中直接论及的有三处,分别是《素问·阴阳离合论》、《灵枢·卫气》、《灵枢·根结》,其中《灵枢·卫气》原文:“足太阳之本,……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标在命门之上一寸也”清晰地阐述了“命门”的含义,即“命门者,目也”。《难经·三十六难》和《难经·三十九难》中也有直接论及“命门”。《难经》中阐述“命门”的含义是:“左为肾,右为命门”,用左右将肾与命门区分开来。二书中虽均提及“命门”,但经过追溯其源流及剖析其含义,可发现其所表述的“命门”之意其实并不相同。
[4]古人有言,做学问要懂得追根溯源,既要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只有如此,才能把学问融会贯通起来,这才是真学问,活学问。除此之外,培养中医学思维也是不可缺少的。中医思维是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背景,以中医经典理论为依据,对与生命活动相关的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途径和方法。[5]研读经典,剖析其背后的意义,亦是一种培养中医思维的方式。例如中医象思维中的应象思维,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以天地之阴阳,合于人身之阴阳,其象相应。”《素问·玉机真藏论》曰:“春脉如弦”、“夏脉如钩”、“秋脉如浮”、“冬脉如营”。《灵枢·五癃津液别》曰:“天暑衣厚,……气湿不利,水流于膀胱,则溺与气。”通过研读经典,了解中医应象思维具有天、地、人、生,其象相应等特点,再结合临床实践,多加思考,日积月累中逐渐培养中医思维,既而也提高了对于经典的领悟能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二)加强文献阅读和分析能力
文献阅读对于每一位科研工作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提高科研能力而言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作为中基专业研究生,通过大量阅读其研究领域的相关中医文献,经过长期的总结和分析文章,去粗取精,不但可以快速掌握该研究领域的科研动态及进展,避免走科研弯路,提升科研工作的效率,还能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归纳能力及分析能力。而在于文献阅读之前首先应该掌握的是文献检索。文献检索的方式,应由中文到英文,由简读到精读。在确定课题所要研究的方向之前,首先,需对该研究领域相关综述类文章进行查阅和检索,确立要研究的关键问题;然后对其问题进行精确检索,选择有价值的文章进行精读,并记录相关研究方法和技巧[3]。确保每周精读一至两篇高水平文献,例如SCI所收录的高质量文章,通过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阅读和学习,在学习中对相关知识有条理的做记录,对该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归纳概括以及系统的梳理,久而久之则可全方位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进展,能够触类旁通,对相关知识举一反三,拓宽研究思路。当文献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能够善于抓住和发现该研究领域尚存在的问题,即可对其展开有针对性地研究,并提出自己对该问题的见解,从而在一定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三)加强学术交流,培养科研思维
科研能力的提高,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各种各样的科研活动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和提高科研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6]其中,学术方面的交流和各种学术报告活动是了解科技前沿信息的主要方式,也是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方法。[7]一方面,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应组织学生多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学术讲座活动等。通过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或其他研究领域的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多聆听各领域专家的讲座,不仅可以获取更多前沿的科研信息,还能拓宽科研视野,活跃科研思维,一定程度上弥补文献阅读带来的时效性相对滞后的问题,同时还能快速掌握本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有利于下一步科研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中基专业研究生除了要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专业课程外,授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把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将科研的创新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之中,通过结合本学科专业的相关发展趋势和前沿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随之进行梳理、总结和评价。积极指引研究生进行科研创新的方向,努力培养其独立科研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8]作为医学类的研究生,医学知识更新得非常迅速,若研读古籍是溯本求源夯实基础,那么参加学术活动等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四)加强实验研究
中基专业研究生除了理论学习外还要开展实验研究,通过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发扬中医学。研究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应熟悉实验室环境、实验一起设备和相关的规章制度。例如掌握常用的实验动物的抓取、标记、灌胃、取材等基本的操作方法。实验多为自身研究的课题方向,在实验前应研读国内外相关医学文献,撰写医学综述,多与导师及课题组成员交流沟通,探究实验思路和实验方法,完善实验上的不足。同时,通过将自身的课题研究方向与中基知识相结合、充分了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提高自身动手能力,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从而弥补科研能力薄弱的缺陷。导师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起着带头作用,指出学生的不足,详细指导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和细节,做实验记录,完成实验后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分析,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解决的办法。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相应的提高中基专业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因此,加强实验研究能力对培养中基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也尤为重要。
(五)提高论文撰写能力
写作能力也是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论文只有通过公开发表才能得到认可。[6]准确而适当的选题对学位论文的撰写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选的研究课题意义不大,那么论文写得再好也毫无意义。那么,如何做到恰当而准确又有价值的科研选题呢?这就需要平时对该研究领域的医学文献进行调研和积累,了解所研究的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态势,了解前人所做过的工作及所达到的研究水平,经过自己的总结思考,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导师作为科研路上的领路人,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选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并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应当让其了解课题的关键性研究方法以及创新方向,对其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学位论文答辩等进行指导和监督,一定程度上能够研究生的提高学位论文质量,还有利于科研能力的培养。此外,要加强科研诚信的建设,学位论文绝不弄虚作假,胡乱编造,避免学术不端的不良行为,要共同营造追求卓越、严谨求学,实事求是的学术风气。
五 结语
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科研型人才,是国家医学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医学的进步是离不开科研的。目前,中基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持久进行的任务,是一个逐步推进、逐步提升的过程。另外,中基专业研究生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课程作为研习基础,除了通过研读经典、参与科研实验等研究能够提高科研能力外,临床实践的积累亦是科研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将在临床中学到的临床知识与科研思维相结合,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才能充分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切勿重理论,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成为一名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中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贵海,姜建萍,祁文,等.强化中医基础学科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5(04):99-101.
[2]徐玉锦,金明玉,李京玉,等.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与中医思维的培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5):32-34.
[3]苟小芸,屈艺,母得志.浅谈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8(49):54-56.
[4]姜元安.《内经》《难经》命门概念源流之文献考辨[J].环球中医药,2015,8(04):436-438.
[5]李娜,齐宝芳,王朝阳,等.关于中医思维模式的思考[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06):54-57.
[6]周健,李蕊,王磊,等.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1):140-142.
[7]高岩.关于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5):107-109.
[8]韩国高.以科研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思考——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7(02):1-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028.html